丰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四省七县交界,西靠中原,北抵邹鲁。因近孔孟之乡,自古沐儒风,重礼节。特别表现在农村的丧事上,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传统的祭奠礼仪,今天聊一聊大礼二十四拜,因在丧葬事上是基本必行的祭奠方式,所有对于丰县男子来讲也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二十四拜礼又称“大礼”主要用于祭奠活动,这是中国古代礼节中较为隆重的仪式,因为过于繁琐,占用时间较长,现在流行的地方不是很多了,但在豫东,鲁西南,皖北,徐州等地区的丧葬祭拜礼仪上还有所保留。俗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就二十四拜而言,每个地区的拜法都有所不同,丰县县北和县南也有所差异,本人就针对自己的家乡丰县东南部的二十四拜拜法,做一下简单介绍。

二十四拜是叩拜礼的一种,顾名思义叩拜礼就是由叩和拜组成。叩即磕头,拜即作揖。

揖礼:称为作揖。行礼人站立,脚跟并拢呈外八字形,两臂自然下垂,目平视;行礼时,腰弯曲向前,双手手指微屈,二食指、大拇指节靠拢,从膝下前合拢提起,腰慢慢直立,双手随之慢举与双眉平;稍停,再慢慢下落至脐部,双手分开贴裤腿缝。如此反复,可行多次。

跪礼:俗称“磕头”。行礼人双腿弯曲,双膝着地(称为跪),腰挺直,目平视,双手自然下垂;磕头时,双手手指伸开相向执地,腰弯曲,头磕向地面。每磕完一个头,腰直起如开始状,如此反复多次。

徐州丧事二十四拜走位图(丰县爷们必备技能--丧事上行的二十四拜)(1)

二十四拜大致分为“剪子股”和“前七后八中九拜”,“剪子股”又称“懒二十四拜”;“前七后八中九拜”又称“文王二十四拜”据说是周文王传下来的,是周礼,是正宗的大礼。

现在基本上行“剪子股”礼,这套礼仪短则十分钟,长则可以行一小时。此为大礼,一般是闺女婿和女方的娘家亲戚行此礼,也是祭祀、拜奠的重头戏。行此礼的时候,不可慌张、不可行错、不可散漫,要把握好顺序、节奏。磕头、起身中间耗费的时间要差不多,行的时候要严肃庄重,给人一种老成稳重的感觉。要是二十四拜行差了、出洋相了,那是真丢人啦!

听到大老执报:“XX庄的客烧纸,鸣炮奏乐!”时,一行人开始从大门外走进灵棚,在供桌的正前方站稳。一人在前主行礼,站在众人前面,供桌正中间,面对供桌;众人在主行礼人的后边随行礼。

如果伴行礼的人群中有长辈,主行礼者须先转身向后面对众人弯腰作揖,然后转身面对供桌,大家一起作揖。伴行礼的人作揖后叩头跪直,主行礼者作揖后开始准备行礼。

第一次:主行礼者先跪地连续磕三个头。有的是磕完一个后不起身,跪直后直接再磕下一个;有的是磕完一个头后,每次都站起来作揖后再跪下磕头。

第二次:主行礼者磕完三个头后起身,向前走三步居中站立,如第一次那样作揖跪地磕三个头。

第三次:主行礼者接着站起来向前走,直到供桌的右前方跪下来敬第一次香,敬好香后不起身再磕一个头。

第四次:主行礼者敬完第一次香后,就朝着供桌的左前方往回走,回到和第一次跪地磕头般齐的横向水平线上,如第一次那样,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

第五次:主行礼者往自身的左前方前进三步,至中间第二次磕头的位置,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

第六次:主行礼者接着往前走,直到供桌的右前方跪下来敬第二次香,敬好香后不起身再磕一个头。

第七次:主行礼者敬完第二次香后,就朝着供桌的右前方往回走,回到和第一次跪地磕头般齐的横向水平线上,如第一次那样,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

第八次:主行礼者往自身的右前方前进三步,至中间第二次磕头的位置,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

第九次:主行礼者接着往前走,直到供桌的右前方跪下来敬第三次香,敬好香后不起身再磕一个头。

第十次:主行礼者敬完第三次香后,回到第一次跪地磕头的位置,作揖跪地再磕三个头。最重要的是磕最后一个头的时候,要向后面的同伴打个招呼,大家一起磕头起身、行礼作揖。

第11次:作揖后,大家以右手掩面嚎啕哭泣,哭喊着对死者的称呼往自身的右前方走,进灵屋吊唁,至此礼成。

徐州丧事二十四拜走位图(丰县爷们必备技能--丧事上行的二十四拜)(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