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败投李子通

且说南阳城被隋军围住,西门有宇文成都,南门有尚师徒,东门有韩擒虎,北门有新文礼,水泄不通。

伍云召的夫人知南阳城守不住,为不拖累伍云召,投井自杀。伍云召领兵冲出南门,那隋将尚师徒横枪拦住,大战十几回合,不是伍云召的对手。尚师徒的坐骑名唤“呼雷豹”,跑得快,还有项奇异功能,头上生撮黄毛,只要将此毛一拔,大嘶一声,口中喷股黑烟,别的马听了,惊得屎尿直流。 尚师徒斗不过伍云召,就拔那马的黄毛,呼雷豹大叫一声,伍云召的战马猛一颠立,把伍云召摔到地上。尚师徒拧枪来刺,却见跳过一个人来,青布短衫,面如黑漆,手执青龙偃月刀劈面砍来,尚师徒招架不住,只得后退。来人名叫朱粲,伍云召有恩于他,故来相救。

伍云召把年幼的儿子托付给朱粲抚养,自己向金顶太行山逃去。到了山顶,往下一看,见自己的结义兄弟雄阔海与堂弟伍天锡正在厮杀,忙劝止二人。兄弟相认,伍云召把家族的遭遇说与二人听。雄阔海与伍天锡都是落草为寇的山大王,手下各有一帮喽啰,伍云召吩咐他们回寨操练人马,自己投表兄李子通去了。那李子通掌管寿州地区的军政大事,隋文帝杨坚封他为寿 纣王。他见天下骚动,萌生出反意,见表弟伍云召来,大喜,拜为都督大元帅。

《说唐》的这段书,密集出场了数个重量级人物。他们是大隋朝十八条好汉中的六位,即第二条好汉,天宝大将宇文成都,使一条凤翅金镗;第四条好汉,紫面天王雄阔海,使一条熟铜锟:第五条好汉南阳侯伍云召,使一条亮银枪;第六条好汉伍天锡,使一对短把混金镗;第十条好汉,四宝大将尚师徒,使根提炉枪;第十一条好汉,红泥关总兵新文礼,使一根铁方槊。大隋朝十八路反王中的二路:南阳王朱粲,河北凤鸣王李子通。

大隋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为宇文化及的长子,他曾在秦琼等人闹花灯时露过面,是令各路反叛者惧怕的人物,朝廷军队的军胆。宇文成都在南阳战役后就开始走背运,先是在四明山一人大战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人, 精疲腹饿之际,撞见了第三条好汉裴元庆,被裴元庆拣了个便宜,两锤几乎砸晕。此后他就经常遇见第一条好汉李元霸,一败再败,在潼关紫金山死于 李元霸跪下。

考史籍,找不到宇文成都这个人。宇文化及有两个儿子,名叫宇文承基与宇文承趾,似乎都是草包,没有什么事迹可言。宇文化及为窦建德擒杀时,他们也陪着掉了脑袋,爷仨的头颅被放进石灰粉中干燥保存起来,后来当礼物送给了突厥人。

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是员猛将,西伐东征战功很多,他的子孙没有成器的。历史上有个叫元文都的人,有诚节,任过左骁卫大将军,名字、性格、职务与宇文成都相近但这个人的武功与使用的兵器我们不清楚。字文化及杀掉隋炀帝杨广后,元文都在洛阳与群臣拥立越王杨为主,因见世充为人不地道,密谋杀掉王世充。王世充发动兵变,逼杨侗诛杀元文都临刑时,他泪流满面,对杨侗说:“臣今早晨死去,陛下恐怕等到晚上也完了。”

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条好汉,在史书上找不到他们,连类似的没有。

临阳关总兵尚师徒与红泥关总兵新文礼,是隋政府厅局级别的高级干部,属于比较出色的地方官员;但隋史记载的政府官员名单中找不到他们可能他们俩也是说书人虚构出来的。 反王朱粲、李子通为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人物,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传奇

隋唐英雄18个好汉排名(历史上真正的隋唐英雄)(1)

尚师徒

朱粲,又写作朱灿,安徽亳州人。他先是在县衙里当公务员,后来随军讨伐王薄叛乱,不知什么原因,他自己反而聚众当了绿林强盗,号“可达寒贼”,自称迦楼罗王。朱粲这名号很奇怪,闹不清什么意思,可能朱粲的祖上是来自异域的移民,虽已汉化,但尚保留着奇特的异族方言,这两个名号,大概不是直接的汉语,而是某种奇特语言的汉语音译。

朱粲其人堪称大隋第一恶人,他领十万余众,活跃于淮河两岸,纵横于荆州地区,每打下一座城池,必纵兵屠城,连妇孺都不放过。全盛时期,他的人众多达二十万,隋主杨广死后,他自称楚国皇帝。他采取流动战术,游击无常,过州克县,靠劫掠来的粮草为军资。假若打下某个官府粮仓,吃不完带不走,他就纵火烧掉,行为极其恶劣。经他这样折腾,他的势力区域内发生了大饥荒,百姓饿死无数,军粮供应大受影响。为给士兵补充营养,他鼓励部下吃人,说:“食物中最美味的,莫过于人肉了;即便我们这里的人吃完了,只要除国以外还有人,就不愁没东西吃。”开始时,他们吃得很讲究,专吃婴幼儿;后来不讲究了,蒸煮的范围扩大到了青少年男子与妇女。 朱粲的恶行激起了众怒,显州的杨士林与田瓒二人率先起兵反对他,其他各州群起响应。公元619年,朱粲在淮原(今河南桐柏县)战败,率数千人逃到了菊潭县(今河南内乡)。无奈之下,朱粲派使者去长安找李渊谈归降事宜。李渊命段确去收编朱粲部,段确喝醉了酒, 讽刺朱粲说:“听说阁下吃人,人肉有什么滋味?”朱粲反唇相讥,说:“如果吃喜欢喝酒的人,味道就像猪肉放在酒糟里。”二人话不投机,吵了起来。朱粲害怕,改投王世充,被拜为龙骧大将军。

唐军攻克东都洛阳,逮捕了朱粲,将他斩首于洛水岸边群众憎恨朱粲是个灭绝人性的东西,纷纷向他的尸体投掷石头瓦块,竟然把他的尸体埋成了坟丘。

李子通这个人与朱粲相反,行事比较仁善。他不是王爷出身,也并非割据着今河北部分地区。他为东海人,出身贫寒,早年靠打猎捕鱼维持生计,热心肠,喜欢助人,但也有怨必报。开始时,他到齐郡长白山投奔了起义首领博山公左相才,因作战勇敢,深为左相才器重。那时左相才手下的将领都竞相表现自己的残忍,独李子通宽仁大度,假如有同乡投奔来或被掳来,他都悉心袒护与照应他们,大家知道他为人仁义,都愿意归附他,不足半年,他领导的那支小队伍就扩编到了万人以上,成为左相才部中最强的一支。左相才对此深为不安,两人的关系渐渐紧张。为避免闹出事端,李子通率领所部悄悄出走,南下渡过淮河,来到了杜伏威的地盘上,与杜伏威合作。朝廷派将军来率部征剿,大败他们,迫使李子通转移到海陵(今江苏泰州)

隋唐英雄18个好汉排名(历史上真正的隋唐英雄)(2)

李子通

宇文化及杀死隋主杨广后,拥众北上,留陈棱将军镇守江都。李子通见有机可乘,领兵围攻江都城。陈棱抵挡不住,向南求救于沈法兴,向西求救于杜伏威。两支援军到达,驻扎在江都外围,相距数十里地。李子通的幕僚毛文深献计,派人化装成沈法兴的人,夜袭杜伏威部;又派人化装成杜伏威的人,袭击沈法兴部,搞得两支援军相互猜忌,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李子通攻陷江都,在杨广的宫殿里宣布即皇帝位,国号吴。

丹阳地区的叛军首领乐伯通率部投附,李子通大喜,拜他为尚书左仆。乐伯通身上倒多少有点伍云召的影子。接着,李子通向沈法兴部发动进 ,杀了沈法兴的丞相蒋元超,沈法兴弃城夜逃。

李子通的崛起,引起了杜伏威的警觉,他必须遏制住李子通的发展势头,尽早消灭他。杜伏威遣助手辅公率部攻陷丹阳,电兵溧水。李子通动主力部队反击,损失惨重,不得不放弃江都故地尽属杜伏威所有。李东走太湖地区,收合散亡,约得二万人,袭击吴郡的沈法兴,夺了他的 盘,把小首都设置在了余杭城。

这李子通被命定为沈法兴的克星,而杜伏威又命定是李子通的克星。杜优威见李子通在江浙地区安顿下来,遣勇将王雄诞率部去攻击他。两军大战苏州,李子通部败溃,退保余杭;再战,李子通又败,而且这次败得很惨,他与他的丞相乐伯通都被人家活捉,作为战利品被杜伏威押赴长安,献给了李渊。李渊与他没有直接恩怨,对他宽大处理,赐宅第一处,良田五顷,让他在那里养老。可李子通不愿平平庸庸消耗余年,鼓动他的前丞相乐伯通与他结伴逃跑,至蓝田关,为缉捕人员抓获。李渊决定不再宽恕他们,把这对老战友一起杀了。

隋唐英雄18个好汉排名(历史上真正的隋唐英雄)(3)

杜伏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