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花亚科—菜蓟族(三):菜蓟13.刺头菊属

刺头菊属(学名:Cousini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植物。约6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西南部和中亚。新疆和西藏是这个属分布区的东部边界。我国有11种,仅见于新、藏二区。

蓟类植物最常见有哪些(植物界全系列管状花亚科)(1)

(1)形态特征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叶互生,羽状分裂或不分裂,基生叶通常莲座状。头状花序同型,含多数小花,单生茎顶,或植株有多数头状花序,排成总状,圆锥状花序或伞房花序。总苞卵形、球形、圆柱状、钟状或碗状。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坚硬,革质,顶端渐尖成硬针刺,最内层苞片顶端通常硬膜质,钝。花托平,被稠密的托毛,托毛边缘糙毛状或全缘。全部小花两性,管状。花丝分离,光滑。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形,羽状撕裂。花柱分枝短或较长。瘦果倒卵形、倒圆锥状,压扁,有2条明显的边肋或5-多条高起的肋棱或脉纹,无毛,极少有蛛丝毛,基底着生面,平,顶端通常圆形,边肋或肋棱伸出成尖齿状或多少形成齿状果缘。冠毛1-多层,冠毛刚毛等长,糙毛状,基部不连合成环,但极易分散脱落,极少无冠毛。

(2)刺头菊

刺头菊(学名:Cousinia affinis)为菊科刺头菊属的植物。生于沙丘及荒漠,海拔480-800米。分布新疆准噶尔盆地及阿尔泰山地区(布尔津、铁木耳塔木、奇台)。中亚、蒙古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中亚列普萨地区。

14.半毛菊属

半毛菊属(学名:Crupin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约3-4种,分布欧洲、西南亚及亚洲中部地区。我国新疆有1种。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直伸。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异型,小,含少数小花,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或伞房圆锥花序。总苞椭圆状,直径4-8毫米。总苞片约6层,绿色,覆瓦状排列,外面有多数细纵条纹。花托有长托毛,托毛易脱落。边花无性,无雄蕊和雌蕊,中央盘花两性,花冠外面有白色柔毛;全部小花花冠管状。花药基部附属物短。花丝扁平,有乳突。花柱分枝短。瘦果圆柱状,被柔毛或上半部被柔毛而下半部光滑无毛,顶端截形,有果缘,基底着面,平,或侧生着生面。冠毛基部不连合成环,不脱落,两列,外列多层,由外层向内层渐长,毛状,边缘糙毛状至羽毛状,内列冠毛极短,1层,膜片状,边缘全缘。

(2)半毛菊

半毛菊(学名:Crupina vulgaris)是菊科半毛菊属的植物。广泛分布欧洲、苏联高加索地区及中亚地区以及中国新疆等地,伊朗也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10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15.菜蓟属

菜蓟属(学名:Cynar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包含了约十种类似蓟的多年生植物,原生种分布于环地中海区域、非洲西北部及加那利群岛。我国2种,早年引种栽培。

菜蓟属植物常被一些鳞翅目物种的幼虫作为食物。而当中的菜蓟(雅枝竹)被裁培作食材之用。

(1)形态特征

高大或低矮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茎,茎直立,坚挺,或无茎。叶宽大,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同型,有极多数小花。总苞球形。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革质,上部渐尖或成坚硬针刺。花序托平,肉质,有稠密的长托毛。小花两性,管状,檐部不等5裂。花丝分离,有腺点,花药基部附属物短,撕裂。花柱分枝贴合。瘦果倒卵形,4棱形,基底着生面平或稍见偏斜,顶端截形,无果缘。冠毛多层,几等长,羽毛状,冠毛刚毛下部稍微扩大成膜片状,全部刚毛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

蓟类植物最常见有哪些(植物界全系列管状花亚科)(2)

(2)菜蓟

菜蓟(学名:Cynara scolymus,英语:artichoke),又名食托菜蓟、洋蓟、朝鲜蓟(日本名)、球蓟、菊蓟、法国百合、荷花百合,香港一般按其英语音译作雅枝竹或亚枝竹。春天最早出现的蔬菜之一,是一种在地中海沿岸生长的菊科菜蓟属植物,是蓟属植物尚未成熟的花苞。在中国陕西省等地有栽培。

它的叶与根茎可制作药剂,花蕾可用于烹饪,可食用的部位为蓟心(叶片的基底以及梗上方碟形的一块),市场上也买的到冷冻或罐头蓟心。幼嫩的蓟心可以蒸煮、香煎或裹面包粉油炸;成熟的朝鲜蓟可将叶片剥取下来并沾上酱汁,吸食底部软嫩部位,蓟心可沾奶油或酱汁食用,或制作成沙拉、馅料。含有洋蓟酸,会使搭配的葡萄酒出现金属味及食物吃起来是甜的,所以若要饮用特殊酒款时最好不要搭配朝鲜蓟,以免尝不出酒的原味。

适合与味道强烈的食材做搭配,如:柠檬、柳橙、醋、黑橄榄、酸豆、火腿加菜豆、蒜、红葱头、巴西里、鼠尾草、龙蒿、茴香、罗勒、奥瑞冈。

挑选朝鲜蓟时要选择叶片密合,拿在手里有沉沉的感觉,买回家后装入塑料袋中冷藏保存,烹煮前要清洗(握住梗的尾端,快速插入水中,反复数次),使用压力锅煮时,用1杯水、15磅压力(大的煮10分钟,小的煮8分钟),使用微波炉煮时,放入盘中加两大匙水,强力微波至叉子能戳到底的程度(约5~8分钟),留在微波炉内静置5分钟。

菜蓟起源于地中海沿岸,一般是在意大利栽培。一直至十六世纪,传至荷兰、英国等地。十九世纪传至北美。日本于江户时代由荷兰引进,故一如辣椒被称唐辛子,在日本被称为朝鲜蓟,表明为渡来种。在日本亦不符合饮食习惯而作观赏用。菜蓟最初是透过意大利料理而传入华人社会。

菜蓟主要食用部分为花苞的肥嫩苞片(状如百合鳞片)及肉质花托,可煮、炒、炸、生食或掺入面食等,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亦属上乘。其内含有菜蓟素、天门冬酰胺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等物质,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名贵保健蔬菜,被誉为“蔬菜之皇”,经常食用具有保护肝肾、增强肝脏排毒、促进消化、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保护心血管的功效。

菜蓟产业链长。除鲜食外,还可盐渍、速冻或加工成罐头产品;花苞外苞片可制成保健茶;茎叶可作功能性饲料或深加工提纯后制成佐餐开胃酒、口服胶囊、化妆品等。菜蓟还是一种高雅的观赏花卉,其大型头状花序开放时,紫蓝色的花朵像蓝宝石般绚丽夺目,惹人喜爱。

16.重羽菊属

重羽菊属(学名:Diplazoptilon)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仅有重羽菊(Diplazoptilon picridifolium)一种,分布于四川、云南西部。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莲座状草本,无茎。全部叶基生。头状花序同型,含多数小花,单生或多数集生于茎基顶端的莲座状叶丛中。总苞钟状。总苞片多层(4-5层),覆瓦状排列,坚硬,革质,或柔软而草质。花托平,蜂窝状,窝缘有易脱落的大小不等的钻状突起。全部小花两性,多数,管状,檐部5裂。花药基部附属物尾状,繸腿状撕裂。花丝分离,无毛。花柱分枝细长,线形,顶端尖。瘦果倒圆锥状,压扁,有4条椭圆状纵肋,顶端有果缘,果缘边缘平或撕裂,基底着生面平。冠毛2层,污白色,等长,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顶端纺锤状扩大。

(2)重羽菊

重羽菊(学名:Diplazoptilon picridifolium)是菊科重羽菊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生于山坡草地,海拔3600-3800米。分布云南西北部(维西等)及西藏东南部(察隅等)。

17.川木香属

川木香属(学名:Dolomiaea),也称藏菊属,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12种,产我国西南部,分布于喜马拉雅东部。少数种见之于缅甸。本属多种植物的根皆可入药。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通常为莲座状,无茎,极少有茎。头状花序同型,多数或少数集生于茎基顶端的莲座状叶丛中或茎顶端的苞叶群中,少有植株含有1个头状花序的。总苞钟状。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革质或坚硬,全缘有睫毛。花托平,蜂窝状,窝缘有易脱落的长短不等的突起或钻状突起。全部小花两性,管状,结实,花冠紫色或红色,外面有腺点。花药基部附属物尾状,撕裂,有乳突。花丝分离,无毛。花柱分枝细长,线形,顶端尖细或花柱2裂,极短,贴合,顶端圆形。瘦果3-4棱形或几圆柱状,顶端有果缘,基底着生面平。冠毛2-多层,等长,黄褐色,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易脆折,锯齿状、粗毛状或短羽毛状。

(2)川木香

川木香(学名:Dolomiaea souliei)是菊科川木香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四川、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3,700米至3,8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高山草地和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功效:行气止痛。主治:用于胸胁、脘腹胀痛,肠鸣腹泻,里急后重。

18.泥胡菜属

泥胡菜属(学名:Hemistepti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单种属,分布东亚、南亚及澳大利亚。

蓟类植物最常见有哪些(植物界全系列管状花亚科)(3)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单生,直立,上部有长花序分枝。叶大头羽状分裂,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被密厚绒毛。头状花序小,同型,多数在茎枝顶端排列成疏松伞房花序,或植株含少数头状花序在茎顶密集排列,极少植株仅含1个头状花序而单生茎端的。总苞宽钟状或半球形。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质地薄,外层与中层外面上方近顶端直立鸡冠状突起的附属物。花托平,被稠密的托毛。全部小花两性,管状,结实,花冠红色或紫色,檐部短,长3毫米,5深裂,细管部长1.1厘米。花药基部附属物尾状,稍撕裂,花丝分离,无毛。花柱分枝短,长0.4毫米,顶端截形。

瘦果小,楔形或偏斜楔形,压扁,有13-16个粗细不等的尖细纵肋,顶端斜截形,有膜质果缘,基底着生面平或稍见偏斜。冠毛2层,异型;外层冠毛刚毛羽毛状,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长1.3厘米,内层冠毛刚毛鳞片状,3-9个,极短,着生一侧,宿存。

(2)泥糊菜

泥糊菜(学名:Hemisteptia lyrata)为菊科泥胡菜属的植物。中国除新疆、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南亚及澳大利亚普遍分布。生长在海拔50-3280米的山坡、山谷、平原、丘陵,林缘、林下、草地、荒地、田间、河边、路旁等处普遍有之。

泥胡菜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扎捆,用时切段。功能主治: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用于乳腺炎,颈淋巴结炎,痈肿疔疮,风疹瘙痒。

19.蝟菊属(猬菊属)

蝟菊属(学名:Olgaea)也称猬菊属,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18种,分布于中亚。我国约有7种。

此属最早的中文名称称鳍蓟属。显然,这种中名属名不确,因为本属不仅包括有茎翼的一类植物,而且也包括无茎翼的一些种。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革质或草质,茎叶下延成茎翼或无茎翼。头状花序同型;含多数小花。总苞钟状、半球形或卵球形。总苞片多层,多数,覆瓦状排列,坚硬,革质,直立或上部反折或开展,顶端针刺状,最内层苞片外面通常被稠密的顺向贴伏的微糙毛,全部苞片边缘通常有针刺状缘毛。花托有稠密的长或托毛。小花紫色或蓝色,两性,结实,顶端5裂。雄蕊花丝分离,无毛,花药基部附属物尾状,撕裂。花柱分枝细长,长约4毫米,顶端圆或钝,大部贴合,仅顶端稍张开。瘦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有多数高起的纵肋或果肋不明显,顶端有果缘,果缘边缘浅波状、圆齿裂或圆缘尖锯齿,基底着生面,偏斜。冠毛多层,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糙毛状或锯齿状,向顶端渐细或内层向顶端稍粗扁,不等长,向内层渐长。

(2)蝟菊

蝟菊(学名:Olgaea lomonosowii),是被子植物门菊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①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山坡、沙窝或河槽地,海拔850-2300米。模式标本采自蒙古。分布吉林、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及山西。蒙古也有分布。

②主要价值

【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肝二经。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血、软坚散结。用治湿热火毒、痈疽疮疖、理疮瘙痒。用治各种血热妄行之出血症。用治瘰疬痰核、瘿瘤积聚。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