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遥远的救世主》(电视剧《天道》)第二十章,读一次,有一点的收获,再读再收获。但是其中的奥妙精深之处,我肯定没有参透,囿于本身阅历和经历的单薄,我只能浅尝辄止地谈谈我的一点理解。

一、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行,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

这是丁元英说的。他以一首词《悟》敲开了智玄大师的僧门。

天道的十大法则(一个高人和一个大师在论道)(1)

见面落座后,智玄大师就这首词问到: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天道的十大法则(一个高人和一个大师在论道)(2)

丁元英的回答中是这样的:

“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所谓以修行为特点的,是历史上神秀等人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的北宗禅,神秀曾写下禅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以顿悟为特点的,是历史上慧能开创的南禅宗门派。慧能也写下了一首更著名的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不敢论丁元英的对错,只敢说这两派在历史上各有影响,各有受众。据说对普罗大众来说,修行更适合;而面对高人牛人,顿悟更是格调高标。

所以我说:修行的修行,悟道的悟道吧。我们凡夫俗子,能修行也是一件不错的事,就像《红楼梦》里的王夫人,不问家中俗事,常年修行,初一十五还吃素!正因为有修行,当她把家中的丫头金钏赶回去,金钏觉得受到侮辱,一气之下,跳井死了。王夫人良心不安,把金钏的娘找了过来,给了五十两银子,还赏了两套衣服,金钏本来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王夫人没有剥夺,而是把一两银子的工钱加在了她妹妹银钏身上,银钏也在服侍她。

天道的十大法则(一个高人和一个大师在论道)(3)

不拘怎样,修行还是可以让一个人知善行、做善事的,如果一个人能够顿悟,当然更是一件妙事,努力吧。

二、大爱不爱

这是智玄大师对丁元英说的。

丁元英把自己扶贫王庙村计划的缘起和自己做的事以及将来要做的事和盘托出,解释了主观上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的思考。

这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场扶贫,丁元英本人虽在这个局里分文未取,他关注的是文化属性,以前是理论,今天他在实证。

落在地上的实操会怎样呢?王庙村的文化属性会有变化吗?对林雨峰的乐圣公司,一家民族品牌企业,设了一个局,公平吗?道德吗?

智玄大师听完,赠言:大爱不爱。

我想起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据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是美国的黄石公园,风景秀丽,而且野生动物众多,有野牛、灰熊、麋鹿,还有狼。

去黄石公园参观的游客很多,可人对于动物是有偏好的,大多数人都喜欢麋鹿,不喜欢麋鹿的天敌狼。为了保护麋鹿,工作人员开展了大规模的捕狼行动,不久狼被捕杀殆尽。

麋鹿得到了保护,没有了天敌,可劲地繁殖。但是但是,麻烦来了,大量的麋鹿,导致植被被啃食得太快,很快有麋鹿被饿死。而且没有了天敌狼,麋鹿也不用跑来跑去躲避,缺少运动,让麋鹿容易生病,而生病的麋鹿,没有被狼吃掉,还造成了疾病蔓延。

天道的十大法则(一个高人和一个大师在论道)(4)

黄石公园意识到捕狼的错误,赶快重新引进狼,让狼和麋鹿共同生活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公园里,慢慢地麋鹿和狼达成了一种新的平衡。

黄石公园本来抱着爱心,希望麋鹿生活得更好,可是消灭了狼,麋鹿并没有生存得更好。其实任凭这些野生动物自然生长才是最大的爱。

随后,智玄大师对大爱不爱的解释:“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

大爱不爱,其实是站在了上帝视觉,这个世界本身是冥数定律,有不公平存在,强者成事,只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整体上是好的,就不追究细枝末节了。

三、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这句话也是智玄大师说的,是丁元英说完,他过了许久才说的,而且是黯然神伤说的。

丁元英又说了什么呢?

“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执、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简单地说,在丁元英看来,佛教虚构了一个觉性圆满的未来,吸引众生求佛,然后再利用众生求佛的贪念,来遏制他们世俗的欲望,这是一种欺骗。

回头看看第十五章,王明阳也曾这样说:用这种哄孩子、吓孩子的方法让人去信,……却也恰恰迎合了人们怕死、贪婪的一面。

相识吗?非常相似。

智玄大师用这句话“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点破丁元英,其实是在告诉丁元英:不要太执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根基和悟性,悟到哪就算哪。

本来就有一句话:佛渡有缘人。缘分不到,觉者也渡他不到。丁元英是觉者,他曾提出芮小丹应该辞职,可芮小丹拒绝了,他安排芮小丹去耶路撒冷,还是希望芮小丹觉他,可是芮小丹还是有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境界,自性无挂碍!

改变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就保持原来的样子吧。

读之再三,思考如上,如有不正之处,请各位路过的高手评论区留言。当然还有许多迷惑,以后读了,能解惑,再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