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文献中,“君子”、“小人”常常对立出现。古人把文字留在文献之中,却无法避免后人对这些文字的误解。今天的人们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呢?主要有两种说法。

认为君子指的是统治者,小人指被统治者。理由是什么?其实就是把君子这个词解释为“君王之子”,“小人”解释为“普通人”。这种理解看似简单、直接、合情合理,但不免肤浅。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君子与小人都是在出生时就已经确定下来了。这样一来,孔子不是君子,颜回也不是君子,因为他们都不是”君之子“,都是“小人”,而夏桀、商纣、周厉王、周幽王则是标准的”君子“。显然,身份说对于“君子”一词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


从论语看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谈君子(1)

认为君子指的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小人指没有道德修养的人。

《尚书·大禹谟》中记载大禹誓于师:”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在这段话中,“君子”、“小人”与“道德”是紧密联系的。

《论语》中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对于如何成为君子,子路一再追问,而孔子的回答也是步步深入,但无论如何深入,其宗旨依旧是“修己”,即修正自己的德行。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君子”、“小人”与“道德”是紧密联系。但我认为德行说接近本义,却仍不是本义。

“君”从尹从口,“尹”与“医”同音,古人用针灸方法治病,从音和形两方面结合分析,“尹”表达的是用手拿针治病的医生;“尹”的旁边加一个“口”,表示这个医生在用“言论”治病。"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君”就是“医国”的“上医”。如果“君”做得好,即称为“善”,得到的结果是“群”,“群”是“君” “羊”,“羊”就是“善”的简写。所以荀子讲:“君者,善群也”。

所以说“君子”的本义指的不是身份地位,也不是德行,指的是能给大家带来好处的人。能给大家带来好处,必然需要很好的德行,“德行”是“善群”的必要条件,但只有德行还是不够的,需要“仁”且“知”,所以我说,德行说接近本义,但仍不是本义。

“小”者“少”也,君子善群的结果是会在身边凝聚很多人,小人恰好相反,是给自己带来好处,所以小人身边凝聚的人少。有人说,也有“小人成群”的时候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算小人成群,也是各打各的算盘,相互间离心离德。

现在我们明白了,“君子”是能给大家带来好处的人;“小人”指的是只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接下来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把经典文献中的“两个词”拿出来研究?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准确掌握这些词语的本义,对于经典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很多小的偏差组合在一起,就会造成对经典的误解。这也就是孔子担心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