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营区积极推动住建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和一系列重点城建项目,带来了城市环境的魅力变迁。

东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活力宜居之地实现魅力变迁)(1)

聚焦主责主业,东营区聚力推动住建行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实际,制定出台了《东营区支持建筑行业发展的十条意见》,累计为企业发放提档升级、创建优质工程等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全区3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34个在建在售的房地产项目。东营区积极推进绿色节能建筑节能及装配式建筑发展,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72.5%的节能标准,推动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2018年以来,全区共完成民用建筑节能项目147个,建筑面积550余万平方米。

东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活力宜居之地实现魅力变迁)(2)

聚焦改革攻坚,东营区聚力推动领域发展提质增效。东营区创新行业监管理念、监管模式,构建起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行业监管体系,信用评价平台获评全市大数据项目优秀案例,入选2020年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计划项目,2020年农民工治欠保支工作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聚焦城乡融合改革攻坚,联合垦利区、利津县,东营区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聚焦城市建设改革攻坚,实施城市更新布局规划,2020年耿井片区入选省级城市品质提升试点片区,2022年东辛片区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东营区还创新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厕所后续长效管护模式入选全国9种典型,被国家3部委联合发文推广,并作为全省20个地方改革案例之一推向中央改革办。2018年以来,住建领域累计荣获国家部委正式发文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1项;国家部委简报发文的改革创新经验1项;省直部门发文推广7项;省领导批示1项;省级现场会典型发言1项;争创省级试点5项、国家级1项,创新成果总量位居全区第一。

东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活力宜居之地实现魅力变迁)(3)

聚焦重点项目,东营区推进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东营区坚决扛牢城市建设主体责任,坚持“高点定位、高端规划、高位推进、高新突破”,有序推进大片区、圈层式更新,优先推进东辛片区、中心医院片区和科教园片区城市更新。截至目前,东辛片区改造历时62天,实现签约、腾空、拆除3个100%,腾空土地1100亩;近20年群众期盼的油田中心医院片区棚户区改造顺利实施,油田中心医院片区原卫校地块、沿街商铺已全部拆除,颐园小区70栋住宅楼已拆除55栋,同步启动商行小区自主改造。东营区还压茬推进东营科教园片区更新,实施石大科技和石大胜华两个化工厂区拆迁,重点推进北王屋、张屋村居改造和片区综合整治工作,已完成院落签约680处、腾空58处、拆除29处。东营区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眼提升主干道、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累计实施12条道路建设,总长度约15.2公里,总投资约11亿元,覆盖耿井片区、德州路、西三路、庐山路、潍坊路、祁连山路、峨眉山路等。

东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活力宜居之地实现魅力变迁)(4)

聚焦民生惠民,东营区聚力推动利民事项落地落实。东营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难题,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1户,拨付补助资金143.6万元,圆满完成各年度改造任务。东营区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梳理“一次办好”事项27项,取消15项,精简审批资料45项,压缩审批时限41个工作日。东营区扎实开展经营性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实施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累计排查经营性自建房8690栋、199.9万平方米,初判存在隐患问题房屋185栋、4.36万平方米,完成安全质量鉴定并采取整治措施房屋154处,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东营区还深入开展红色物业建设活动,推动4个街道全部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和“红色物业”共建联席会,6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全部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红色物业联盟”, 218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住宅小区专业物业化覆盖率达93%。

东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活力宜居之地实现魅力变迁)(5)

据悉,下一步,东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以“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务实作风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紧紧围绕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职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奋力谱写东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姜侣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