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和截拳道对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斗技)(1)

咏春·截拳道短棍技法是在咏春拳理论、心法和截拳道搏击风格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器械格斗体系。它充分、突出地体现了咏春拳理论、心法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高度的人工化。同时也体现了截拳道简单直接攻击的高度实战性。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出击幅度小而快,防守紧密,注重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气力消耗小攻击威力大。

咏春·截拳道短棍技法对于练习过咏春拳和截拳道并有一定基础的人最佳,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首先在身心素质方面和理论方面都要占绝对的优势,其次在技、战术方面亦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因此在学习咏春·截拳道短棍技法之前最好能有一定的咏春拳和截拳道基础,特别是最好能有一定的咏春拳理论知识。因为咏春·截拳道短棍的大多数技术手段是直接引用了咏春拳的技术路数。

如无上两项基础,有一定的武术或其它拳术的基础也好,而一点基础也没有的爱好者又偏爱短棍的也可以学,只不过要较有基础者迟缓一些。特别是初习功夫者一定要有耐心与毅力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磨练,虽然咏春·截拳道短棍是一种技巧性的格斗方法,比较注重的是练习者对技法本身的理解和对其理论的“体悟”而非“力道”。

要学习短棍首要的是棍的选择,常见的技击用棍有硬木、橡胶、铝合金或铁、钢等。

当然这是指训练时用的棍。至于真正实战中以方便抓取为佳,只要是形态差不多的东西都可以当短棍来利用。如:常见的桌、椅腿或与之相近的钢管等物。

学习和训练用棍则是为了合手,以求尽快提高训练水平。训练用棍最好是用硬木自制的棍。如可以买到合手的棍则最好,如买不到可以找硬木材料自制。最简单的就是用武术运动员用的“白腊杆”截取成短棍。如有条件可以用打台球用的那种“黑木”台球杆做短棍,其做的短棍具有很好的硬度与合适的韧度。目前为止,我个人认为这种台球杆是做短棍的最佳材料。其它材料如橡胶、金属等制的棍虽也可用但较之硬木棍则差些。

短棍的规格:咏春·截拳道短棍技法充分突出截拳道思想对自我风格的提倡。所以训练用棍的规格是根据训练者各自不同的身体尺寸而定的。

咏春和截拳道对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斗技)(2)

咏春和截拳道对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斗技)(3)

(1)短棍长度:长度为肘关节到手指指尖的长度,过长过短都会在训练时影响动作技术的发挥与学习的进步。

(2)短棍的围度:短棍的围度即是指短棍的粗细。训练用短棍的围度最好是以手握时刚能盈握为佳。其过细容易折断,过粗则容易脱手而出。

(3)短棍的表面:大多数练习者对短棍的表面不以为然,其实短棍的表面粗糙度是会直接影响训练的。所以合适的“人为制造”棍的粗糙度也是很重要。因为“过分”光滑的棍容易在训练和实战中脱手。过分的“粗糙”则会使自己的手掌受到过分的磨擦而磨破手皮,影响训练进程。

此处所指的短棍规格是指训练用棍的制取,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训练效果。而在实战中在没有带训练用棍的时候,则只能寻找与之相近的东西,所以根本没有选择。也就无从谈起规格了。

当你有了自己的棍并已做好了充分的学习准备,那么就可以开始练习了。

(一)短棍的握法

依据咏春·截拳道创立者高鸿鹏先生的观点,单手握短棍可以有4种握法。即正手末端握法(图1);正手1/2握法(图2);正手3/4 握法(图3);反手顶端握法(图4)。

顾名思义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是指短棍的反手顶端握法的应用技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大多数关于短棍的资料中,都是围绕正手棍来介绍的,很少有关于反手棍技法的介绍。所以很多爱好者对于反手棍可能很陌生。

但不要紧,只要你花几个星期的时间用心学一下,就可以在反手短棍的技法上有所成就了。

(二)反手短棍的打击类形

在我所知道的短棍正手技法中,其打击类形可以分为扫、打、戳、擦、抽、缠、圈、弧、直、横、锁、离身等十二种打法。听起来也是很复杂的,而我所讲的反手短棍技法不管是攻击还是防守都只有两种技法,即磕击与杵击。

1、磕:磕击即是以棍头或棍身横向的做打击。磕击主要是利用短棍的硬度来完成有效的动作。所以如果你的短棍“质磕击与大多数拳术中所使用的内格、上架动作有相似性,但又与以上动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是普通的格击动作虽然在攻击路线上与磕击是相同或近似的,但意义却不同。普通的格击只是为了阻挡对手的攻击,而磕击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打击对手的攻击武器,并尽可能地摧毁对手的攻击武器。譬如说:当对手用拳攻击我方时,格击只是起到了保护自己防止对手击中我方的作用,而磕击则是以对手攻击来的拳为目标,尽可能地把对手“送”来的拳打“烂",把对手的手臂打断。这也就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所以练习者在学习咏春·截拳道短棍时一定要端正学习的基本态度,抓住学习的基本要点。

磕击技法的主要攻击部位:1)手腕(即尺、桡关节);2)手前臂;3)脚腕(即足踝关节);4)小腿前、侧面(即胫骨);5)头、面部;6)脖子(即颈部)。除此之外的身体其它部位如果用磕击的话则并无明显的效果,达不到我们所要求的“重创效果”。

咏春和截拳道对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斗技)(4)

2、杵击则是指用棍头或棍尾直线性的打击目标。杵击利用的是短棍的顶端和尾端,是以大压力小压强来完成有效的动作从而加大攻击破坏力量的。当然这也要依靠短棍的尖端硬度。杵击与许多拳术中的刺击动作相似,杵击就如同你拿一把“锥子”向对手扎一样,只不过这把“锥子"是你手中的短棍尖端而已。我说过杵击是利用了压力与压强的关系,也就是物理学上常说的压强与压力、接触面积的关系,即压力越大压强越大,接触面越小压强越大。杵击技法的主要攻击部位:可以说杵击攻击人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效果,而以下部位则是杵击应用时可以“一击必杀”的部位,学习者如能精确打击自会有大大的惊喜。1)心窝(即太阳神经丛);2)咽喉;3)头、面部(包括眼、鼻、下巴、太阳穴、耳根);4)裆部。

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几乎所有的攻击和防守都是以磕击和杵击来完成的。这样就使练习者的学习内容变少,学习起来就更容易了。这也是截拳道搏击思想所提倡的“简单、直接、效率”的有效体现。

(三)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的握棍警戒式

警戒式是截拳道一切攻防技术的基础,也是咏春·截拳道短棍格斗技术的应用基础。

咏春·截拳道短棍技法在实战格斗时采用两种不同的警戒式:一种是与截拳道相同的警戒式,即李小龙依据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参考其它武技中的姿势综合总结出的极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应战姿势;另一种是完全放松的自然体警戒式,或可以称之为自然姿势。

截拳道警戒式突出了其应战时的严密与机动。而自然姿势则更多的是体现了其隐蔽,从而更有利于实施突然袭击。

在战术方面,前者的特性是以主动攻击为主,即完全以击倒对方为目的。后者则更多的体现了其防守方面的效果,即是在自然体式的情况下以最快速的动作完成突然袭击和防御住突然的袭击。

截拳道警戒式(图5、6):两脚前后间距为一步左右,前脚与身体呈45度角内扣,后脚脚尖指向前脚脚心呈30度左右的角内扣,并尽量使脚跟抬起约离地面0.5CM。重心以前腿35%后腿65%左右为宜。两膝弯曲、内扣,保持弹性,以最大限度提高移动的灵活性与速度。上身侧对敌人,尽可能的减小被对手攻击的可能。前手伸出稍低于肩部,后手和前肩成一线,双手紧守自身中线,后手距身体约二到三拳的距离于胸前。头部放松、自然,面对敌人保持绝对集中的注意力,以应付敌人随时发出的攻击。

截拳道警戒式要求练习者精神与肉体适度放松,以自然、舒适、警觉为度。而腹部则要求局部紧张,随时准备应付任何意外的发生。

在运用短棍时如是单手用棍则以灵活手握棍,并且站成握棍手在前。如是使用双手棍则依然以灵活手为前手。这是基于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风格而制定的。(这将在以后具体学习时的章节中给以说明)学习者尽量不要作太大的改动。

自然体警戒式:所谓自然体警戒式就是指一切以最自然的姿势对敌。说是对敌姿势却又不是,此姿势可以是“立正”也可以是“稍息”,又或其它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姿势。但要注意在此同时对短棍的隐藏,如果处理不好而使短棍暴露的话,也就意味着整个姿势与攻击意图的暴露。

自然体姿势即是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思想的最佳体现。

自然体姿势要求做到身体的完全放松,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姿势的最大“生活”化,精神的最佳“对敌”化;动作做到最隐蔽,攻击做到最突然。

对于两种姿势的应用时机,我认为在没有“正式宣战”时最好用自然体姿势,而在双方都有了准备时的战斗中则以用截拳道警戒式为佳。

(四)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攻击部位

主动攻击所选的部位:主动攻击是指先于对手攻击之前对对手进行的攻击。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心窝(图7)。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咽喉(图8)。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面部三角(图9)。

此三棍实属同一种类型。棍出击时以前滑步配合,并在同时拧腰转胯来加大力量,直线出棍利用棍头杵击要打击之目标。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裆部(图10)。

咏春和截拳道对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斗技)(5)

咏春和截拳道对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斗技)(6)

与以上三种攻击法的不同之处即是,要想利用杵击棍击中对手裆部,必须要使我方的肩部尽可能的降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杵击棍的威力。因为杵击棍的最佳出击路线是直线,所以在做此动作时要以跪姿相配合来完成,且另一手或另一棍可同时做上架动作,以防止对手乘机对我方头部施以攻击。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肋部(图11)。

适用于从对手侧面进行的攻击。可以是在对手手臂没有保护时,或我方抓住对手手臂并拉起时。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耳根部(图12)。

与攻击对手肋部相同。也是适用于从对手侧面进行攻击。攻击要领则与攻击心窝的要领相同,只是攻击时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已。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后脑(图13)。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脊柱(图14)。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肾部(图15)。

此三棍攻击都是体后面最为重要的三大要害。后脑被击轻则昏迷,重则休克或可当场毙命。脊柱被击则极有可能造成截瘫,使之成为终身残废。相对于以上两大要害来说攻击肾部还算比较轻的了,但肾脏因为没有骨的保护,遭到攻击也很容易造成出血引起严重后果。

此三棍一般是用在对那些“十恶不赦”之徒的偷袭上,只因此三棍威力实在是太大了。

在选择这三棍作攻击时,还望练习者“三思而行”。

以上是全部主动攻击时可用来选则的攻击部位与攻击方法。而且对对手体前的攻击还可以用杵击棍尾端攻击法攻击(如图16)。而因为在实战中没有人会背对着你来攻击你,所以体后攻击的目标在杵击棍尾端攻击中是没有用的。

●磕击棍攻击对手颈部(图17)。

●磕击棍攻击对手太阳穴(图18)。

此两棍着重于利用棍体对对手进行横向的磕击。两棍中以攻击对手太阳穴为较凶狠的打击。如能练习到精确的话,可以以短棍的顶端小部分的棍头打击对手的太阳穴,而这一攻击极有可能造成对手的昏迷(如果力量能把对手的两侧蝶骨打塌,则可能致死)。

被动性攻防部位:被动性攻击是指对手先发出攻击,我方则在对手攻击的基础上利用灵活多变的攻防方法来反击对手或防御对手的攻击。以下所指攻击部位都是指当对手攻击我方时,我方可以乘机打击的部位,这些部位在对手不攻击时可能不易得手。

●磕击棍攻击对手腕部(图19)。

●磕击棍攻击对手足裸部(图20)。

在对手以拳或腿攻击我方时,对手的攻击手或攻击脚自然会暴露出来,这时我方就可以抓取机会直接攻击对手的攻击武器。这样的好处在于既可以防守住对手的攻击,又可以借机给对手的攻击武器造成破坏。在对手手持武器时磕击手腕部亦可起到相当好的作用效果,可能一击把对手的武器打飞。

咏春和截拳道对打(截拳道反手短棍格斗技)(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