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总会大楼,在外滩建筑群中颇为著名,位于中山东一路2号。外观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并在细节处带有巴洛克式样,建筑内部有当时世界最长的酒吧吧台。1989年,大楼成为首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之一。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外滩亮屏的大楼(外滩的这栋建筑)(1)

↑1870-1880年代的第一代外滩总会建筑

上海总会大楼前后共有两代建筑,第一代建筑存在于1864年至1909年。现存的是第二代大楼。

外滩亮屏的大楼(外滩的这栋建筑)(2)

↑1992年拍摄的东风饭店和肯德基

两代大楼内曾先后举办过多场重要活动。1949年以后,大楼曾先后为多家企事业单位使用。还曾经作为上海国际海员俱乐部使用。1971年,东风饭店在楼内开张,其一楼1989年成为肯德基快餐店在沪首家餐厅。2008年,希尔顿集团将其改为华尔道夫酒店。1989年,大楼成为首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nbsp>

外滩亮屏的大楼(外滩的这栋建筑)(3)

↑建成后不久的上海总会外立面细节

上海总会在今黄浦区延安东路与广东路之间,北邻有利银行楼,南邻亚细亚大楼,今天门牌是外滩中山东一路2号。1863年,总会建筑工程破土动工,1864年正式建成开放。英商上海总会是一幢典型的英国3层砖木结构建筑,正立面朝东,面对波浪平展的黄浦江,带着点东印度建筑的痕迹;主立面以居中的三角顶为中轴线,两侧形成严格的对称,这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征。在当时的上海,该总会的确是座规模巨大而又华丽的洋楼。这幢建筑在其后45年中,一直是外滩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外滩亮屏的大楼(外滩的这栋建筑)(4)

↑ 20世纪30年代上海总会及外滩街景

到了20世纪初,总会这座砖木结构的大楼使用了40余年,建筑已经陈旧,各种娱乐设备也已落伍了。经过半个世纪在上海的经营,总会决定拆楼重建。这是一栋相当庞大的建筑,坐西朝东,占地1811平方米,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是上海第一座水泥建筑。1909年奠基,1910年1月启用。

上海总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打破了当时外滩千篇一律的砖木结构样式。建筑地面5层,地下1层。大楼外观是典型的不列颠式,具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即英国古典主义风格,还有人说是带有巴洛克特征的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整个建筑为三段式,每段上檐微微伸出,第二层、第三层上檐还有精美的浮雕。门窗用方、圆、半月、三角等多种形状造成变化,丰富其建筑内涵。勒脚、立柱采用石料,水泥仿石墙面。原门两侧有女神塑像,可惜已毁。入口处有塔什干式立柱。三四层楼房最为雄伟,中有6根巨大的爱奥尼克石柱挺立其间,这是复古主义常见的手法,其明显的视觉效果就是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并使得建筑给人和谐温馨的印象。南北两侧楼立面与中间相比凸出,使楼正立面凸凹起伏。六层南北两侧楼顶建有半圆券额的瞭望塔楼,使建筑变得更加雄伟高大。屋顶采用变形的芒萨尔式,开了上海建此类屋顶的先河。墙面装饰带有巴洛克式样,显得气派豪华。

1949年5月27日,这座建筑先后为中国百货公司华东采购站和上海百货公司采购供应站。1956年,大楼交给国际海员俱乐部使用。

外滩亮屏的大楼(外滩的这栋建筑)(5)

↑现今的中山东一路2号外景

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肯德基快餐店打进上海,第一家连锁店就开在这里东风饭店二楼。东风饭店还保留不少当年上海总会的建筑特色,如那长似游龙的吧台,是当时上海最长的。大楼使用的电梯,仍是西门子公司当年制造的三角形电梯。大楼现为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