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老蒋在头条发布了不少鸣虫的小视频和文章,收到一些网友的好评,在此十分感谢大家的认可。为了帮助虫友们更好地了解和饲养鸣虫,老蒋打算推出鸣虫小科普系列,介绍一些玩赏鸣虫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形态、生态特性、习性等。抛砖引玉,老蒋期待你的阅读和留言。

鸣虫有哪些 有趣的鸣虫小科普(1)

鸣虫可分为哪几个大类?

我国民间玩赏的鸣虫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直翅目中的蟋蟀类鸣虫如油葫芦、金钟儿、金铃子、竹铃等,常被赏玩的有20余种。一类是直翅目中的螽斯类鸣虫,人们较常捕养的有蝈蝈、纺织娘、螽斯等10余种。一类是同翅目昆虫中的蝉类鸣虫,常见的有蚱蝉、蟪蛄、寒蝉等十几种。

蟋蟀类

世界上已发现的蟋蟀类昆虫有1400多种,我国常见的有30~50种,这类昆虫的特点是身体略显扁形,头上有两根长须,这是它的触角,一般都比身体还长,有的品种触角长度是身体的数倍甚至十余倍。

鸣虫有哪些 有趣的鸣虫小科普(2)

鸣虫有哪些 有趣的鸣虫小科普(3)

鸣虫有哪些 有趣的鸣虫小科普(4)

鸣虫有哪些 有趣的鸣虫小科普(5)

蟋蟀类昆虫大多后腿强壮有力,善于跳跃,爬行也较迅速。背部有一对或两对翅膀称前翅和后翅。后翅(内翅)用来飞翔,前翅(复翅)用来鸣叫。复翅平盖在背部,翅边缘向下弯。雄虫复翅基部内侧处生长有发达的发音器官,叫做发音镜。

雄虫靠发音镜摩擦,复翅振动而发出鸣声。雄虫腹部末端有两根尾须,俗称“二尾子”,雌虫除两根尾须外,还有一根长长的产卵管,因而雌虫又称“三尾子”,我国常见的蟋蟀类鸣虫主要是针蟋、树蟋、蛣蛉等亚科的部分种类的鸣虫。

螽斯类

世界上已发现的有7000多种,我国已知的也有100种左右。螽斯类鸣虫与蟋蟀同属于直翅目昆虫。这类鸣虫大多为绿色或褐色,特点是头须呈丝状,由数十个环节组成,黄褐色,是身体的两倍左右。它们也有一对或两对翅膀,有后翅的会飞翔。不少螽斯类昆虫无翅膀,自然也就不能鸣叫。

鸣虫有哪些 有趣的鸣虫小科普(6)

鸣虫有哪些 有趣的鸣虫小科普(7)

鸣虫有哪些 有趣的鸣虫小科普(8)

鸣虫有哪些 有趣的鸣虫小科普(9)

与蟋蟀相反,螽斯类鸣虫前翅是左翅搭在右翅上。雄虫的发音镜在左翅上,略显圆形,两翅相擦,共鸣发声。昆虫的尾部无尾须,雌虫尾部有剑状或镰状产卵管,有的和身体差不多长。

卵产在土中或枝干、叶片中。螽斯类鸣虫中只有少数种类具有玩赏听鸣价值,如蝈蝈、纺织娘、扎儿等。

蝉类

蝉类也是一类著名的鸣虫。这类鸣虫俗称“知”,属同翅目蝉科。它们的特征是嘴呈吻刺管状,用于吸食植物的汁液。两对翅膀透明,用来飞翔。

鸣虫有哪些 有趣的鸣虫小科普(10)

鸣虫有哪些 有趣的鸣虫小科普(11)

鸣虫有哪些 有趣的鸣虫小科普(12)

鸣虫有哪些 有趣的鸣虫小科普(13)

雄蝉胸部有发音器,通过鼓膜发出鸣声。卵产在植物茎秆上,然后在土中经过几年或十几年时间发育为成虫。

全世界的蝉大约有3000多种,我国也有120余种,较常见的有蚱蝉等十几种。

(注:来源蒋青海2000年1月《鸣虫欣赏饲养300答》•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你有花鸟鱼虫方面的疑惑吗?欢迎留言,一起探讨。如果你有高见,也恭候交流分享。今日头条搜索“老蒋究了”,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感受更多精彩和乐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