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没有毒品问题……美国要学习中国,毒贩都应该被判处死刑。”

这句话出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之口,发表于拉斯维加斯的一次演讲中。

诚然,特朗普的一番话确有抨击拜登政府的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前任美利坚的领导人,特朗普确实深感毒品问题的严重性。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1)

尤其是随着美国部分州区放开了对毒品的管控,此问题变得愈发严重起来,一部分美国青年沉溺于毒品吸食,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瘾君子。

不过,令人大受震撼的是,如今的美国青年为了吸食毒品,竟又玩出了新花样,那就是舔蛤蟆。

舔蛤蟆:趋于疯狂

2022年11月1日时,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突然在社交平台上发文:

“就像对待你在国家公园里碰到的没见过的蛞蝓和不熟悉的蘑菇一样,如果你在夜深人静时看到眼睛发着绿光的大蛤蟆,请不要舔它!”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2)

这句话乍一听,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其中不仅提及蛞蝓和蘑菇,甚至还说到了“舔蛤蟆”。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3)

要知道,舔可是一个动词,指代的是用舌头来品味物体的行为,也是人类较为隐晦且私密的行为。

而在正常情况下,“舔”一般都用作对冰淇淋,又或是糖果等食物的品尝中,但在这一则公告中的对象,那可是蛤蟆。

众所周知,蛤蟆那可是青蛙和蟾蜍的总称,在民间俗语中,蛤蟆还指代着“癞疙宝”和“癞蛤蟆”。

可以说,这一生物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够舔的,而且,不管是青蛙,还是蟾蜍,它们都是两栖动物,往往都是生活在如田埂和泥潭,这类极为肮脏的环境之中。

这意味着,蛤蟆的体表存在着无数的污垢和寄生虫,人若直接用舌头与之接触,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4)

因此,“舔蛤蟆”这一行为,不管怎么看,都像是工作人员打错了字,假传了消息。

然而,令人大感震撼的是,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根本就没有出错,即美国确实存在舔蛤蟆的行为。

而且,这种行为还大有濒临疯狂的趋势,面对公园管理局的通告,不少美国网友甚至直言:

“你又不是我父亲!”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无非就是让管理局少管闲事,不要阻碍他们舔蛤蟆的行为,更有人回应道:

“本来我今天准备舔蛤蟆的,感谢你毁了我的周日。”

显然,计划舔蛤蟆的美国人还不在少数,他们已然把该行为,当做了假日的消遣,令人大感匪夷所思。

不过,在评论区中也理智的美国网友,他们认为公园管理局这一则消息,无疑是把舔蛤蟆的行为推入公众视野,将这种小众的消遣行为,正式变成了全民都为之好奇的举动。

也就是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这一则劝诫公告,非但不能减少舔蛤蟆的人群,甚至还会让受众越变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则消息,也因中肯且合理的分析,而被大多数网友点赞,并因此受到了官方的重视。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5)

因为在该消息发出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又赶忙在社交平台上,连续发出多条警示,以此警告网友,如果擅自舔蛤蟆,那很可能会导致焦虑,诱使癫痫发作,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甚至还会出现死亡的可能。

然而,官方的这系列消息却显得尤为苍白,不仅没有人为之相应,反倒助长了年轻人的好奇心,很多人纷纷走上了舔蛤蟆的猎奇道路。

那这些人为何顶着如此巨大的风险,也非要“舔蛤蟆”不可呢?

舔蛤蟆:经济的吸毒方式

事实上,舔蛤蟆这种行为可不是单纯的猎奇,而是一种极为奇特,且又实惠的吸毒模式。

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美国人用来舔的蛤蟆,那可不是普通的青蛙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名为科罗拉多河蟾的蟾蜍,这也是北美发现的最大蟾蜍之一。

可正如我国古人所划分的“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在这其中,蟾蜍虽然位列最后,但却也是凶名在外的上古毒物。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6)

因此,科罗拉多河蟾作为北美蟾蜍的一种,自然也携带着毒量,而据科学家的测试分析,科罗拉多河蟾所携带的毒素共有两类,那就是蟾毒色胺和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

其中,蟾毒色胺算是蟾蜍家族的通用毒素,大多数蟾蜍都携带该毒,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令敌人中毒疼痛,以至于无法再对蟾蜍造成伤害。

而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则是一种强烈致幻剂,毒性和危害都极大,据现代生物学的研究,一只科罗拉多河蟾所分泌的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足以毒死一只宠物狗,危害性由此可见一斑。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7)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强效的致幻剂,其实也是人们舔舐蛤蟆的核心原因。

诚如上文所言,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的本质就是致幻剂,从这一点看,它的作用和传统毒品几乎没什么区别,除去上瘾性有待商榷外,其效用都是差不多的。

因此,对于一些没有条件吸食毒品,或者不敢直接尝试毒品的人群来说,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就成了毒品的平替产品。

而且,想要从科罗拉多河蟾身上摄取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其方法也是极为简单的。

这主要是因为,科罗拉多河蟾是蟾蜍种族中,含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最多的一类,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蟾蜍会将大量的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分泌在自己的眼睛和下巴附近。

而人类若想受此毒影响,那只需使用如眼睛和口腔,这类的黏膜系统与之相接触即可,如此一来,中毒者便能享受如毒品一般的致幻效果。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8)

不过,相较于价格高昂的毒品,舔舐科罗拉多河蟾可谓是优势明显,一者是科罗拉多河蟾在北美地区数量众多,想要在野外捕获根本不成问题,这使得入手门槛大大降低。

其次,科罗拉多河蟾的致幻剂并不同于毒品,是只能一次性使用的,相反,只要科罗拉多河蟾还存活着,它就会源源不断地分泌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这让美国一众瘾君子们,都正式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需要注意的是,舔蛤蟆虽然是近来才兴起的消遣方式,但它的产生,则需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嬉皮士时代。

当时有的嬉皮士为了寻求刺激,便公然用舌头舔舐蟾蜍眼睛,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多人气和关注。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 癞蛤蟆成新型廉价毒品(9)

可随着这一舔,他们突然发现蟾蜍带来的中毒反应,和吸毒并没有太大区别,于是不少年轻人,就通过舔蛤蟆的方式,来省下一笔不菲的购毒费用。

而这种方式如今竟重回美国舞台,其中主要释放出两个信号:

  1. 美国全民经济也出现了下滑,致使不少瘾君子只能采用这种经济,但并不卫生的吸毒方式来填饱毒瘾。
  2. 舔蛤蟆的疯狂热潮,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美国吸毒人群的庞大和极端,这意味着,美国若想开启禁毒,其过程必然是“道阻且长”。

参考资料:

《不少美国民众舔蟾蜍替代吸毒,美国紧急提醒「切勿舔索诺拉蟾蜍」,如何看待此事?》--------观察者网

《美国紧急提醒:别舔它!》-------上观新闻

《美媒发奇怪警告:勿去舔诺兰蟾蜍,有人鼓吹产出毒素是神圣药物》--------中华网

《多家美国媒体警告“切勿去舔索诺兰蟾蜍”,网友反应不一》--------中国青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