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百家争鸣的发源地,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其中,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他批判吸收百家之长,是集大成的卓荦大家,巍巍然少与伦比,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荀子礼论原文及翻译注释?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荀子礼论原文及翻译注释(稷下读书会每日一悟)

荀子礼论原文及翻译注释

作为百家争鸣的发源地,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其中,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他批判吸收百家之长,是集大成的卓荦大家,巍巍然少与伦比。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荀子认为,“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人的吉凶祸福与相貌并无必然联系,而是由个人的思想行为所决定的,以此要求人们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此外,针对世人“舍后王而道上古”的做法,荀子大胆提出了“法后王”的主张。最后,荀子还特别强调了辩论的重要性,要求君子要善于辨清思想认识上的是与非。

稷下读书会特别甄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大出版社的经典读本,以便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品读《荀子·荣辱》。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稷下读书会因此倡导以“每日一悟”的方式品读国学经典,具体方式如下:

1. 稷下读书会每天整理一段原文,结合注释和译文,供书友阅读;

2. 书友选择每日头脑最清醒时学习、思考;

3.建议整理记录感悟,或写在纸上,或发到文章下方的评论里与书友交流。


上海古籍出版社·张觉评注

【原文】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①。”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

【注释】

①《集解》无“所”字,据《韩诗外传》卷三第二十八章补。其:指代“古今”。妄人之言,旨在是古非今,反对“法后王”,故苟子非之。

【译文】

那些无知而胡言乱语的人说:“古今情况不同,古今之所以治乱者,其道不同。”于是一般群众就被他们搞糊涂了。那所谓一般群众,是才性愚昧而说不出道理、见识浅陋而不会判断是非的人。他们亲眼看见的东西,尚且可以欺骗他们,更何况是那些几千年前的传闻呢!那些无知而胡言乱语的人,就是近在大门与庭院之间的事,尚且可以欺骗人,更何况是几千年之前的事呢!


中华书局·方勇 李波评注

【原文】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①。”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

【注释】

①“以”前当脱一“所”字(王念孙说)。

【译文】

狂妄无知的人说:“古代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用来治乱的方法也不一样。”于是众人迷惑不解。那些一般人,愚昧而不能辩说,鄙陋而不能判断。他们亲眼看到的事物,尚且可以欺骗他们,何况是千年的传闻呢!那些狂妄的骗子,就是在门庭间发生的事,还可用来欺骗别人,何况千年前的事呢!


商务印书馆·方达评注

【原文】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以治乱者异道[1]。”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2],陋而无度者也[3]。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间[4],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

【注释】

[1]“以”前当脱一“所”字(王念孙说)。

[2]无说:不能辨说。

[3]度:推测。

[4]门廷:宫廷。

【译文】

狂妄无知的人说:“古代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用来治乱的方法也不一样。”于是众人迷惑不解。那些一般人,愚昧而不能辩说,鄙陋而不能判断。他们亲眼看到的事物,尚且可以欺骗他们,何况是千年的传闻呢!那些狂妄的骗子,就是在门庭间发生的事,还可用来欺骗别人,何况千年前的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