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侠客故事,这些人替天行道,快意恩仇,崇尚"要解心头恨,拔剑斩仇人“的行为准则,在那个法律缺失的年代,他们的出现,为许多弱者讨回了公道,主持了正义。
随着时间的流逝,国家进入法治年代,这些草莽英雄劫富济贫,杀赃官,除恶霸的壮举只能保存在文学或者影视作品中,当作一段历史去怀旧。他们的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道德标准依然会被人们继承和传唱,而动辄取人性命,杀官夺府的江湖行径却被现代法律所不许。
米振东,一个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家庭温暖的缺失使得他视孤儿院的白继发和李美娟夫妇如同亲生父母,性格孤僻的米振东热衷于用江湖道义,燕赵之风来处理事情。当他目睹白继发惨死在人为设计的车祸中,李美娟倒在施工队的铲车下,内心燃起复仇的火焰,决心用自己的忠义方式除掉这些"有罪"的人,用自己的"公堂",而不是法律对仇人进行审判。
善于分析推理的他在一本日本的侦破小说中找到了犯罪灵感,巧妙地设计了一桩桩看似偶然,实则是波云诡谲的杀人案,在这些案件中,他的仇人不是被杀就是被栽赃,而他却以三年盗窃罪的最小代价独善其身。
到底是江湖的忠义还是法律的正义,孰对孰错,让我们共同走进《巡回检察组》这部力作,在剧中去寻找正确答案。
东川省十大杰出法治人物的表彰现场,9、30杀人案罪犯沈广军的母亲大闹会场,为自己的儿子喊冤,在政法委书记张有成的坚持下,决定对9、30杀人案进行重审。
检察官冯森乔装成为罪犯减刑的掮客对十年前自己妻子被害一事进行查访,并接进沈广军的母亲胡雪娥,了解沈广军的家庭成员的情况,发现罪犯哥哥沈广顺和嫂子宋丽敏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收集了外围的大量信息和资料后,冯森空降东川省第一监狱,公布自己的身份,以驻监巡回检察组组长的身份展开对号称平城四少之一的黄四海过失杀人案的调查。
冯森办事果敢,思维敏捷,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和大刀阔斧的工作方式,使得他很快就找到了监狱工作中的漏洞和疑点。
在一次监狱的电线短路的事故中,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狱警对犯人疏散,通过将犯人马国远成功地隔离,用攻心战术,使马国远交代了沈广军自残身体,并诬陷狱警郑某,以达到假释的目的的犯罪行为。
监狱外面,为了给黄四海减刑,逼迫张有成就范,黄四海的父亲,平城首富黄雨虹授意旗下的波多网总裁鲁春阳联手律师郑耀先陷害张有成的儿子张一苇,张有成铁面无私,不徇私情,坚持秉公办理,宁可将儿子送进监狱也不向黑恶势力低头。
冯森将计就计,将张一苇发展为检方的卧底,在狱中收集黄四海的犯罪证据。
在冯森的努力下,专案组成员在930杀人案的现场——小树林中发现了失踪女孩苗苗的尸体,使得9、30杀人案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
沈广顺和宋丽敏对他们亲生女儿苗苗失踪后的反常举止,沈广军宁可承认杀人这一莫须有的罪名也不说出事实真相,罪犯米振东身上隐藏的巨大的秘密,这些都象迷雾一样笼罩在巡回检察组成员的脑海中。
通过冯森缜密地分析推理,发现了黄四海过失杀人案中视频是伪造的,检察室主任罗欣然发现律师邓耀先陷害张一苇的秘密后,遭到黑恶势力的追杀,"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敌人越丧心病狂,越说明离真相不远了。
在对米振东进行家访中,在他的书架上有许多行侠仗义和侦破的小说,在一本日本侦探小说中,冯森找到了和妻子郑苇丽被害时一样的场景,沈广军和徐大发制造的一起车祸,被害人是孤儿院的院长白继发,米振东的义父。这些焦点聚集在一起,米振东的杀人动机浮出水面。
张一苇找到了监狱里的警察给黄四海通风报信的证据,揪出了监狱最大的内奸,就是监狱长王剑明,随着冼主任,武副检察长的落网,案件抽丝剥茧地清晰起来,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冯森用宋丽敏的死对米振东进行最后的攻心。宋丽敏也是同米振东一起在孤儿院长大的,为了替死去的白继发夫妇报仇,自己也成为了米振东团伙中的一员。在冯森的穷追猛打下,为了不说出米振东,选择上吊自杀。
冯森又告诉米振东,就是因为他设计陷害沈广军,才导致将苗苗锁在车内窒息,为了不暴露自己,并没有拨打120求救,使得沈广军亲手活埋了自己的侄女。
冯森对米振东大声说:"就是因为你的复仇计划,导致沈广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就是你所谓的忠义吗?"
自认为是铜墙铁壁的心理防线在无辜者的惨死面前轰然倒塌,米振东交待了郑苇丽被害和9、30杀人案的犯罪事实。
毋庸置疑,男一号冯森是本剧的最大亮点,剧中几句经典台词将一名检察官刚毅果敢,特立独行,剑走偏锋而又细致入微的性格演绎得有血有肉。
"舍得一身剐,才敢干政法,"这是冯森刚到监狱任巡回检察组组长时对罗欣然说的一句话。相对于冯森的不近人情,罗欣然原来的领导熊绍峰就很圆滑,很会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甚至在原则问题上也含糊不清,冯森正是看出罗欣然受到熊绍峰的影响,处理案件时畏首畏尾,顾虑重重,才用这句话给这位年轻的女检察官敲响了警钟。
不言而喻,鱼肉和熊掌是不能兼得的,既然选择了当政法干部,就必须嫉恶如仇,六亲不任,在法律面前,非对即错,没有择中,喜欢一团和气的人是干不了政法的,象熊绍峰那样左右逢源,工作浮夸的政法干部,最后差点被黑恶势力利用,站在与人民为敌的一面。
正是冯森的大义凛然和铮铮铁骨深深地感染了罗欣然,使她成为了一名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检察官,在维护法律,打击犯罪的斗争中,与冯森并肩作战,同仇敌忾。
冯森同政法委书记张友成的一次秘密会见中,谈话谈到兴起之时,冯森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又一次喊出了那句"舍得一身剐,才敢干政法",让张有成看到了老战友的决心。
此时的张有成,虽然身居政法委书记要职,但由于黑恶势力无孔不入,颇有独木难支的感觉。儿子遭人陷害,妻子和秘书同黄雨虹存在利益关系,部分政法干部被人收买,已经变节,正当他感觉孤立无援之时,冯森的话为他的心底注入一股暖流,他不再是孤军奋战,有一个和他有着共同信仰的人在支持着他,和他共同捍卫法律的尊严。
"如果你不能浑身长刺,那你就是人人可以摸黑,甚至吃掉的的小白兔。"这句话,再一次道出冯森作为一名巡回检查组组长严于律己,不畏强权的强势作风。
不论职场官场,太有棱角的人是不招人喜欢的,因为这样的人的处事作风违背了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会树敌太多。
然而法律是来不得半点中庸,事关老百姓生死攸关的大事,如果执法者不能浑身长刺,不是锱铢必较,何谈从严执法,执法者要让那些黑恶势力既恨又怕,只有具有这样的性格,才是一个合格的政法人员。熊绍峰就是让金钱和势力磨平了自身的棱角,选择人情执法,因此说起话来吞吞吐吐,底气不足;冯森浑身长刺,不姑息迁就,宁折不弯,说起话来掷地有声,斩钉截铁。
《巡回检察组》另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贴进现实中人物的真实性格,比如说冯森乔装成办减刑的掮客寻找十年前杀害自己妻子的凶手。要是以前拍摄这类剧作,一定是政法干警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全力侦破别的案子,而不提亲人被害本身。这样塑造的人物形象,"高大尚"十足,但太缺乏人情味,让人感觉搞政法的人近乎冷血,试想,一个连为自己妻子讨回公道的勇气都没有的检察官,怎么能够帮助当事人洗刷冤情。
冯森作为一名检察官的同时,还是父亲,是丈夫。十年前,当儿子郑锐目睹母亲惨死的现场,认为是由于父亲没有保护好母亲,在这十年中,父子形同陌路。
无独有偶,十年后郑锐也当上警察,冯森这次任驻监巡回检察组组长,正是自己儿子所在的监狱。这种戏剧性的安排,增加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让冰冷单调的政法工作始终充满着浓浓的亲情。
郑锐被9、30杀人案的罪犯沈广军诬陷受贿,沈广军还通过自残身体诬告郑锐殴打犯人,使其蒙受不白之冤。
冯森在调查沈广军杀人案时,发现沈广军胳膊骨折得很蹊跷,就认真分析案情,收集证据,在对囚犯马国远采取攻心战术后,马国远交代了沈广军自残身体的事实,并不是郑锐所为,是冯森查清了事情的真相,父亲帮助儿子讨回公道。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冯森对妻子和儿子真诚地爱,同违法犯罪的势不两立,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情感对比,把一个真实生活中的检察官演绎得栩栩如生。
遍观全剧,里面的人物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冯森为代表的,忠于职守,为民请命,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执法人员,法律只有交到这样人的手里,百姓才放心;第二种是米振东那样的江湖派,这种人知恩图报,讲义气,快意恩仇,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处理恩怨情仇,虽然侠肝义胆,但容易被别人利用;第三种是像武强这样的为黑恶势力做保护伞的政法干部,他们爱慕虚荣,利益熏心,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丧失党性原则,对法律肆意妄为,如果说米振东之流还有是非曲直的标准,只不过是处理的方式不对,那么武强这样的贪腐分子更是颠倒黑白,为虎作伥。
"正义只能迟到,却不会缺席",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它的涵义是邪不压正。但我们不要忘记,正义是有代价的,是靠执法者和人民同黑恶势力殊死搏斗得来的,只有人人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正义才会如期而至,而不是姗姗来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