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龙虎纹博物馆(鄂青博网上博物馆在线课程--虎牛咬斗纹金饰牌)(1)

本期课程介绍:虎牛咬斗纹金饰牌

商朝龙虎纹博物馆(鄂青博网上博物馆在线课程--虎牛咬斗纹金饰牌)(2)

这件饰牌出土于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整体呈长方形,主体图案为猛虎与牛缠绕咬斗场面,饰牌中间浮雕着一只牛,四肢平伸,上下各有两只头头相对的猛虎正在撕咬着牛的颈部,牛虽然完全受制于猛虎,但没有放弃抵抗,牛的犄角穿破了猛虎的耳朵,该饰牌造型生动,神态栩栩如生,堪称草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作。

商朝龙虎纹博物馆(鄂青博网上博物馆在线课程--虎牛咬斗纹金饰牌)(3)

带着疑问看展品

1.这件金饰牌主要是用在哪里的

2.老虎的形象体现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

知识拓展链接

同类展品看一看

商朝龙虎纹博物馆(鄂青博网上博物馆在线课程--虎牛咬斗纹金饰牌)(4)

双虎斗鎏金饰牌

早期北方民族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个人的能力与智慧,去面对大自然无情的肆虐,虎、狼等凶猛动物的袭击以及邻人的劫掠。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不仅锻炼出他们强壮的体魄,彪悍的性格和独立不羁的品质,而且也造就了比农耕民族对于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这一大自然法则更为深邃的理解和崇尚。“鄂尔多斯青铜器”中各类猛兽以及食肉动物捕获食草动物造型图案的大量出现,便是最好的例证。

这件双虎斗鎏金饰牌,饰牌整体呈长方形,长9.4厘米,宽5.2厘米,总重90克。鄂尔多斯青铜器上的装饰内涵,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社会发展进程的再现,如战国晚期以匈奴民族为代表的北方畜牧民族正处于势头凶猛,独步青云的上升时期,这时的装饰图案以动物博噬为主。这件双虎斗鎏金饰牌里俩只虎造型生动传神,后肢翻转,相互咬斗,动感十足,仿佛一蹴即可从饰牌中跃出,奔向辽阔的大草原。

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有大量表现虎的造型,究其原因,一方面,旨在通过对虎的塑造,展现早期北方游牧民族崇尚勇敢和能征善战的豪迈气概。同时据史料记载可知,匈奴人以天象中的“昴”星为自己的族星,昴星又称白虎星,因此,对虎的再现也寄托着他们特殊的情感。

商朝龙虎纹博物馆(鄂青博网上博物馆在线课程--虎牛咬斗纹金饰牌)(5)

春秋战国兽纹青铜饰牌

这是一件春秋战国兽纹青铜饰牌,图案布局巧妙,安排合理,造型生动,线条流畅,风格独特,其中兽的表现手法与希腊文明中出现的格律芬神兽造型十分相似,这种形象显然不属于北方草原民族固有文化元素,因此它应该是受到了欧亚草原文化的影响。而猛虎则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常见的典型传统造型,无疑是研究中国早期北方民族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文物艺术赏析

商朝龙虎纹博物馆(鄂青博网上博物馆在线课程--虎牛咬斗纹金饰牌)(6)

商朝龙虎纹博物馆(鄂青博网上博物馆在线课程--虎牛咬斗纹金饰牌)(7)

青铜牌饰雕刻是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的艺术,它的内容题材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景象,它的艺术风格抒发了匈奴等民族的真实情感。饰牌中动物形象表现出朴实而不矫揉造作的艺术手法,同时也有具象写实的特征。草原艺术中所表现出的造型艺术:1、构思巧妙,熟练运用“适合纹样”造型。在扣饰的方寸之间,运用了“适合造型”的艺术手法。2、采用二元对立的方式,运用平衡与对称的形式规律,具有强弱对比、动与静的对比、节奏和韵律的形式美的特色。3、在深刻认识动物结构和解剖规律的基础上,大胆采用概括、提炼、夸张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套诸如弯曲造型、反转造型、几何式归纳等程式化的造型法。4、灵活运用装饰性手法,积极寻找装饰性因素。5、浪漫主义的创作观念,是草原青铜艺术的灵魂所在。草原民族的宗教意识和民族性格,决定了创作观念和艺术特色。草原文化特有的蓬勃生机,传达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

探秘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商朝龙虎纹博物馆(鄂青博网上博物馆在线课程--虎牛咬斗纹金饰牌)(8)

“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动物造型,绝大多数都是非常写实,形态逼真,造型生动,反映了制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再现能力。特别是浮雕动物在平面与立面关系的处理技术上,更是有独到之处,使浮雕的图案,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立体的效果。另外,“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各类饰牌,不仅主题突出,而且图案的组合及填充技艺也十分高超,常常在动物的身上及四周填充树叶纹、漩涡纹、动物头像纹等等,做到华丽而不显多余,夸张而不失和谐。

文物课堂作业

课后拓展

大家认为饰牌它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

来源: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