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看的书籍东野圭吾(叙事与文学的意义)(1)

值得看的书籍东野圭吾(叙事与文学的意义)(2)

值得看的书籍东野圭吾(叙事与文学的意义)(3)

音乐与美文的跨界混搭,你有调,我有谱。

东野圭吾:叙事与文学的意义

——读《解忧杂货店》

值得看的书籍东野圭吾(叙事与文学的意义)(4)

吕志军

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少有容易二字。

《解忧杂货店》是初中女儿读的书。我拿起来是为了戒除手机,每天要求自己读两个小时的纸质书。说实在话,这书名透着小儿科。未读完第一章,我知道这是本短篇小说集,解忧店只不过是联结它们的一个把戏。

三个学生小偷误入杂货店,发现这是一个已经废弃的给人咨询、解决人烦恼的杂货店。一个即将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紧张训练的紧要关头,自己的恋人病入膏肓。是参加奥运会,还是照顾恋人?这是个问题。

三个小偷假借杂货店主人之名,给运动员出主意。在小不点们“引导”下,运动员会作何选择?“让深爱的人放弃梦想,这比死还让我痛苦。希望你无怨无悔地去追逐梦想。”恋人说。“那是我儿时就有的梦想,无法轻易弃。”

“因为一直以来追寻着梦想,我才活出了自我,而你喜欢的也正是这样的我。我没有一刻忘记过你,但请让我去追逐梦想吧。”这是运动员月兔的抉择。在真爱面前,只有奉献,没有索取。我的幸福源于你的幸福,你的快乐才是我的快乐。

小说的高明并不仅仅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就如《摆渡人》实际上就可以用中国的一句熟语概括:“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而东野圭吾的高明,在于他讲故事的方法轻松自在,在不经意间你却已深陷其中。

如果我通过第一章推测这是一部小说集蒙对了的话,当翻开第二章,他又把我打了一耳光。因为第二章他又回到传统,用作家滥觞的手法,平铺直叙地讲了一个并没有天赋的音乐梦想者,怎么屡受打击而依然献身音乐的平淡故事。但他的奇妙在和第一章的迥乎不同。

值得看的书籍东野圭吾(叙事与文学的意义)(5)

第一章是解疑人,第二章是咨询人。两种角度。天差地别。读起来竟然毫无违和感。“爸,我也算留下足迹了吧,虽然我打了一场败仗。”音乐梦想者克朗,用生命挽救了另一个生命,而他的没有来得及填词的歌曲,被杰出的音乐家永久传唱。

一个优秀的作家,靠什么赢得读者的喜爱?

不应该仅仅是故事,还应该有百变而有趣的叙述。

前两天还读了汉中文联主席丁小村的《山野的秘密》。不长的篇幅,内容含量却极大,平静的叙述中,心底对山野的喜欢,平缓缓地流淌出来,那种恬淡,没有用山花烂漫,没有用泉流叮咚。但时时从别人和自己看物的眸子里浸润出来,从浑身的毛细血管里渗透出来。

看一个故事,可以好奇而读。好故事可以引人入胜。讲好一个故事,却可以平地起雷,震撼人心。故事的波澜起伏永远代 替不了叙写的层峦叠嶂,这才是杰出作家更应该具备的啊。

作家雷电老师曾经在微信上发言,意思大致是:不能只因为有一股子气而写文章,那不会是好文章。当时我读了,有些对号入座。因为我就是凭着“一股子气”在写文章。

为什么要用这股子气?一是我其实是眼软心软的人。看学校里有霸凌事件,几个学生打一个娃,那打在脸上的每一拳,踢在身上的每一脚,抽在皮肉上的每一棍,似乎都落在我的身上,看着看着就痛苦,就呲牙咧嘴,恨不能拿刀去拼命。

陪女儿看电影,《七号房的礼物》《叫我第一名》,看着看着,就哭得稀里哗啦,老半天了,沉浸在那种情绪里出不来。二是总觉得写文章,当然要用气,气冲霄汉,气冲斗牛,一气贯之,那才酣畅,那才解气。

但是看东野圭吾的作品,看老年巴金的《怀念萧珊》,确实没有气,一律的平缓和缓,但读过却难忘,为什么?是因为他们的文字表面上是极其收敛的,就像讲幽默笑话的高手,一个段子出口,台下笑得俯仰起合,他们自己倒显得懵然不知——这其实才显示出作品的张力。

气是神韵,是魂魄,而神韵魂魄是藏在里面的,像人的内衣,绝不会像T台上的模特儿,那样招摇地外穿。

在整理书稿过程里,读年青时的文字,总是动辄“生命”“意义”,感觉很有气势,但那真如雷老师所言,不是好文章。俗话说得好,高潮不过三秒。气势再大,高不过气象。有气量的作家,在文字的运用里,往往追求的是掩卷后带给人的思索,这种思索越长或者争议越大,作品应该越成功。那如果在文字上都已经气势汹汹了,文意上又怎么能余味绵长呢?

东野圭吾不用气。他的语言平淡无奇。如果看完了第一页,你觉得无非庸作一部的话,也并不过分。可是,他的精彩绝伦永远只出现在第二页,第三页。那时,掩的是卷,停不下的是思考,或者震撼。

值得看的书籍东野圭吾(叙事与文学的意义)(6)

杂货店主要出现,但不是这样来展开。就像川边绿的死,却不是真正的死一样。第三章,竟然是倒叙。我们该如何处理兴趣与工作的关系?杂货店主雄治一方面用回答咨询娱乐着自己,一方面用各种咨询回答冷落着生意。但那些生意,用来赚钱的生意,又怎么能比得上从不懈怠一个问询,从不敷衍一份烦恼来得有价值?

川边绿怀孕了,她是单身,孩子的父亲是有家室的男人。孩子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按常理,她应该堕胎,她也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咨询,企图用别人的建议以坚定自己的决心。雄治给出的建议是,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让即将出生的孩子幸福。考虑好这个问题,才能确定胎儿去留。

这封回信让川边绿的确下定了决心。她没有固定的收入,她没有优裕的家庭,她还要用柔弱的肩膀承担社会对单身妈妈的指指点点。在雄治的建议下,她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为孩子幸福!生!

一个女人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是有宽裕的生活?是衣着鲜丽样貌美丽?是有和睦的家庭暖暖的亲情?当然。但一个女人最彻骨的幸福,是为他所爱的男人生一个孩子。她看着自己和他交融的骨血,在她的抚养下,一天一天长大,就像对他的思,对他的念。那时,就算他身在天涯,就算他阴阳两隔,那又算得了什么?

川边绿的冰箱里只有一只奶瓶,家里只有充足的奶粉和少得可怜的垃圾食品。奶瓶奶粉是给孩子的,垃圾食品是给自己的。她因贫血在去给孩子看病途中晕厥,车子冲入河中,沉没之际,她打开了车窗,孩子漂浮上去,而她连摁下自己安全带扣子的力气都没有。她死了,体重只有三十公斤,一岁的婴孩却是十斤足量。

东野圭吾没有用气,他用平淡的语言和语气,讲述着雄治的专注与认真,也讲述着川边绿这柔弱女人身上迸发的伟大母爱。这气却充塞浩宇,荡气回肠。

朋友出事了。因为长期得不到丈夫的关怀,她和初恋聊天解闷。“我和丈夫说话,他很少能放下手机,看着我听我说。而他,可以在房子断电的时候花两百块钱的话费陪我度过黑暗,直到电灯重亮。我大年三十生病在诊所打点滴,丈夫和亲戚在家吃喝谈笑,我回到家连问都不问一句。而他,只要我有所求助,他都会竭尽全力。十几年,我就像在冰窖中,而他,就像那一束光亮。”

可惜,他们的聊天被看到了。喝酒,吵架,痛哭。

我想,人生会有多少苦厄,需要我们一个一个体验。爱情是什么,亲情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对待爱人?在凛冽的风中,我们可不可以去靠近一堆篝火,温暖湿透的心?或者是继续在刺骨的水中,渐渐麻木了神经,直至终老?爱情是一座屋檐下的委屈求全,是一个枕头上的同床异梦?

还有一对朋友,平日里似乎夫唱妇随,艳羡人的家庭模样。但遇有不遂心的事情,就黑脸冷面,冷战数周互不理睬。“没有骂,没有打,但是你一个冷脸,就可以杀人。”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如果如我一样愚笨的人,在年轻时可能会回答:包容与理解。站在对方想问题,总会设身处地。在经过了婚姻的踢踢腾腾之后,我会回答:是妥协。坚决的战斗,是战场的事。家庭需要的是彼此的谅解与爱抚。

现在呢?我劝解朋友,我们需要有原则。两个人从不同的环境与氛围里扯出来,组成一个家庭,爱情,亲情,友情,婆媳关系,夫妻关系,母子关系,祖孙关系,邻里关系,社会关系,全搅和在一起,处理这些关系,没有一个原则,自然会乱成一锅粥。

值得看的书籍东野圭吾(叙事与文学的意义)(7)

只有彼此明了各自的原则,才能有沟通的基础,妥协的可能,理解的透彻。依规矩,充分考虑彼此的关切,也才能重建两个习惯之下的和谐。这样家庭成员才能和睦相处。爱情呢?要的是在乎。你在乎我,就不用我明讲。我在乎你,就无需你张口。全凭一个日久而成的默契。

什么是在乎?就是在天崩地裂的时候,第一个你想到的人,想到的事,想到的物。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因为我低估了别人的智慧,或者高看了自己的认知。

“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经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因为倘若心没有离开,当将会导致关系破裂的事态发生时,理应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没有,说明其实关系早已破裂。”

这才是根本!我们见惯了亲热之后的翻脸,这无关利益,观念,好恶,背景。连修养,学识都不算。一切都可以只是借口。“因为他们的心疏远了”。

我不仅想问,东野圭吾先生,在说这话的时候,您贵庚几何,就有如此的洞察?

浩介出生在资本家家庭。他有着别人都没有的优裕背景,在别的小孩为获得一张披头士的唱片而不得懊恼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所有披头士的唱片,而且放在卧室的高音质组合音响随时可以播放。这是人人艳羡的家庭。

可是,有朝一日,父亲破产了。他们需要连夜潜逃。心中父亲的成功形象坍塌了。自己逃还是不逃?这是亲情的考验。“最不幸的事情,莫过于因为趁夜潜逃,一家人最后分崩离析,那样就真的一无所有了。逃跑绝不是正确的选择,但只要全家同舟共济,一起回到正路上来也完全有可能。”这是解忧店给的参考。

值得看的书籍东野圭吾(叙事与文学的意义)(8)

可是潜逃途中,在服务区休整片刻的间隙,浩介还是悄悄爬进了另一辆车,他和父母从此失联。经过几十年后,浩介成长为有名的木刻师。不用说,失去了家庭的他,现在又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解忧店的建议错了吗?

浩介在重返家乡的时候发现,几十年前逃亡的路上,父母驾舟上海,母亲溺亡,父亲回家上吊自杀。而为了不累及儿子,随母亲溺亡的名单里,还有浩介。

这就是家庭。父母为了保全儿子,牺牲了自己。而按照计划,他们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却最终被逼到自杀绝路,只因儿子半途跳上了另一辆车。

一个浩介的追悔,带给人的是沉重的思索。而这思索,东野圭吾只用故事来叙说和引发。

还有一章,我不想再看了。因为美好的事物,不能一次消受完。还因为我很累,生活需要轻松。

东野圭吾先生把我耍了个遍。这种感觉很糟糕,因为我也是一个醉心文学的人。在微信里,我屏蔽了很多人。因为他们在不停地晒文章。他们写得那么好,而我的作品廖若晨星,不值一提。

对于文学新人来说,我需要的是信心和鼓励。我之所以想“在博客里老”,是因为博客里的安静,不像微信里的热闹和嘈杂。我不喜欢一窝蜂地晒文章。即使再美的文章,也不能像好吃的红烧肉,顿顿都是。也许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文章本来少有人关注,所以才要不停地向外推送?

何必呢?天下丧文已经很久了。现下还有文化气息吗?还有文学味道吗?还有多少肯抛了功名利禄安心书桌的人?这行为是不是已经宣告了文学的死亡之吻?

附和一阵风的阅读运动吗?附和假惺惺的书香建设吗?附和吹擂的文化繁荣吗?

东野圭吾把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们不虚妄,不焦躁,他们凭心活着,气节轩昂。他们从每一个章节依次走过,从每一个朴素的词汇里,顽强地钻出来,告诉你,生活,就是哭着生,站着活。

我一直在搜索一部宝典,企图海纳百川,从中找到解锁生活忧虑的密码。可惜了,这些年的失望。生活给我们了太多的暗示,而我们视而不见,或者没有慧根能领悟。

我一直在寻找文学的根脉,渴望笔如莲花,从中离析出杰出的含义。遗憾是,这多年的浪费。我们没有理解文字的力量,更没有踏出一条可能通天的路径。压根儿就没有。

值得看的书籍东野圭吾(叙事与文学的意义)(9)

可是,东野圭吾做到了。“看东野圭吾,你的思维不够。”女儿说。的确,他用不足两千字的词汇,给了我们一部百科全书,无论生活,还是文学。他用生动生活让我们知了崇高的文学,又让纯粹文学让我们思考琐碎的生活。

而我,仅仅只探到了他的皮毛。

一般人把复杂的事,尽可能说简单,如,生活就是一团麻,岁月堪比杀猪刀,这是直指结果。作家是把简单的事说复杂,如《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活着》,极力关注过程。结果是别人给的,自己加以应用,久了,渐渐失去推导力,所以一般人成不了哲学家、思想家。

作家在过程里追寻事物结果的成因,再把逻辑用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里面埋藏着各式各样的思考。习惯了,就每每发现了结果里的偶然与必然。这种发现是原创性的,因此作家往往又是思想家、哲学家。

在时隔半年之后,我还是读了《解忧杂货店》的最后一章。可惜的是,我猜对了结果,却没有猜对过程。

翔太、敦也、幸平三个小偷,在杂货店里回答着一个又一个问题。在时光之门即将关闭的时刻,回答的是一个叫迷途的小狗的女子的问题:我该是信任一个想让自己成为他情人的人,还是努力去做一个陪酒的风尘女子?

三个小偷的回信直言不讳,陪酒小姐最终的结局就是和被陪的人发生关系。而这样的年轻女子背后,往往有一个如此这般的母亲。日本留学中,一个女生借房子给闺蜜住,女生在为闺蜜挡刀的时候,闺蜜把她身后的逃生之门却关上了。闺蜜的母亲对女儿的行为不仅没有愧疚,反而对女孩的母亲说,你的女儿该死。

一个女人借谈恋爱,短短一年,花掉了男友一千万,闪电结婚、闪电离婚的当口,又要男友支付母亲养老金一千万,最终男友被逼自杀。在这个女人背后,她的母亲也像敦也的母亲一般,甚至是母女合谋。东野圭吾把人性代际遗传的丑陋用三言两语就勾勒了出来。就像鲁迅的杂文,说着某件事,顺带一刺,又随手戳破了一个脓疮一般。

值得看的书籍东野圭吾(叙事与文学的意义)(10)

但三个小偷并没有完全放弃劝谏,他们期望迷途的小狗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碰到的实际困难和对未来的规划。在与假冒的浪矢爷爷的信件来往里,事情终于清楚了:迷途的小狗的确迫于生活压力,想报答恩人而无能为力,只有走陪酒或者做别人情人的路途了。

于是,三个小偷告诉了“小狗”今后世界的发展趋势,期望她能多学习,抓住机遇,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果然,在“浪矢爷爷”的指导下,迷途小狗一跃而起,步步领先,成了当地有名的成功人士。

因为怀着感恩的心,迷途的小狗想重整收留过自己的丸子园。并打算在解忧杂货店复活之夜,回信表达对店主浪矢爷爷的感激之情。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她被打劫了。

因为文学的意义,三个小偷的结局在书的一开始就注定了,走上归化之路,是必然的。文学的崇高在于让读者通过文字与故事,充盈内心,丰富心灵,涤荡自己的污秽,从而益于社会和人类。再蠢的作者,也不会教唆读者去犯罪和堕落。东野圭吾自然也不会。

但我没想到的是,东野先生选用的,是让三个小偷用自己一手创造的成功企业家,却遭到自己的洗劫这样的情节来引起内心的强烈冲突。拯救她的意义竟然最终是拯救自己。人为什么要成为好人,为什么要积德行善,为什么要在同行的道路上给别人留有一条通行的道路?

说到底,这是对自己的救赎。因为在社会关系的总和里,没有任何人可以抽脱出自己,置身事外。我们和周围一起承担着耻辱与光荣,愤怒与欣悦,侮辱与尊重,黑暗与光明。在这个世界上,利他与利己从来就不可能完全分家,在阳光的背面,正义也正高昂着头,等待着曙光的重临。

值得看的书籍东野圭吾(叙事与文学的意义)(11)

三个小偷幡然悔悟。他们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深陷忧愁的人,指导着他们重向正途,也最终让自己从偷盗的邪路浪子回头。

哲学家从来是以严密的逻辑说服人,而文学家,则向来是用温情脉脉的故事打动人、感染人。两者殊途同归。即使我们无法判定两种方法孰优孰劣,但优秀文学带给我们的,远较于哲学意蕴丰富和广阔,则是无疑的。从这个意义上观察,东野圭吾先生显然已入此列。美哉!

值得看的书籍东野圭吾(叙事与文学的意义)(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