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不大,但名气却很大,其地处甘、川两省的交界,甘肃省碌曲县南90公里处的郎木寺镇。这里山水相依,景色秀美,也曾被誉为是摄影家的天堂、背包客旅行的胜地、各路驴友的梦想天堂、自驾者的必去之所。这里平均海拔3350米,其自然风光与民风民俗所构成的美感,吸引着世界各地无数艺术家和游客前来“膜拜”。
曾经的郎木寺是自驾车友们的圣地,这里常年汇聚着各路车友、驴友和朝圣者。郎木寺在藏语中叫达仓郎木寺,意思是“虎穴中的仙女”。这么一个有趣的名字据说来源于一个传说,也自然地赋予了郎木寺一份神秘和美感。因为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浓厚的宗教文化及民风民俗,这一切就构成了郎木寺独特的元素,加上四季自然风景各异,因为那时进藏的路况太差太艰辛,所以曾经的郎木寺确实是自驾的驴友们和摄影及美术爱好者的天堂。
我查了一些资料:郎木寺建于1748年,其创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参格桑,十一岁受戒出家,二十七岁前往拉萨潜心学法,成为出类拔萃的大学者,年届五十五岁时任西藏噶丹寺赤哇八年,年届七十岁的他经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准允返回故里弘扬佛法,创建了郎木寺院,郎木寺现有闻思学院、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印经院。郎木寺有着众多的传奇故事,寺院的佛塔主要有第一世活佛的肉身灵塔,据说是所有藏传佛教寺院中唯一拥有活佛肉身的寺院。
在郎木寺还有这样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据说是在上世纪40年代时,有一位外国传教士带着家眷行进在甘南草原上。当他们来到了草原深处一片悠然静谧的峡谷后,一众人等都不自觉地停住了脚步,这里便是郎木寺。当时,传教士及他的家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个地方的丹霞地貌很像欧洲中世纪的古堡,而连绵的山脉又极像浓缩的阿尔卑斯山,此时正值四、五月份,清晨的太阳已经升起、月亮尚在天空,这幅景观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决定与家人们在此居住些时日,结果一待就是十多年。这位传教士倒底是谁?是哪国人?已无从考证。但在这位传教士辞世后,据说是他的后人们将他在郎木寺的经历见闻汇集成《Tebitlife》一书,并将此书在欧洲出版。
这本书的出版,让很多外国人知道了在东方古老的中国,在青藏高原东部有着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这里有奇山、草原、寺院和生活在那里的藏族牧民,这里的山、水、人、宗教融合成一幅奇特的画卷。于是,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郎木寺这片土地成为西欧人趋之若鹜的胜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国“背包客”来到郎木寺旅游。
由此可以说,郎木寺是由外国人给炒热的,随后大量的国内自驾者和驴友们也纷纷来此“朝圣”,找寻心灵的归宿。时过境迁,如今的小镇——郎木寺已不同凡响。在国内,郎木寺在2005年又被评为“中国魅力名镇”20强。而在国外,由于有大量的游客来过此地,《Tebitlife》早已不是唯一描述郎木寺风情的文本资料。
就寺院来说,郎木寺这座藏传佛教寺院在甘南甚至整个藏区影响力也是很大的。所以有人说“不去郎木寺,等于没到过甘南”。记得在2009年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当走进郎木寺小镇时,镇子内全是泥泞的道路,没有一条水泥路或是油路,但高原的阳光夹杂着从寺院传出的烟味在小镇弥漫,这是藏传佛教圣地特有的味道,在通往寺院的小路上,总是能看见手摇着转经筒或捻着佛珠前来朝拜的藏民同胞们。这一切都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藏区画卷,让人新奇并感到惊艳。可以说那时的郎木寺就是一个让灵魂休憩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交付给这里的河水、青草以及土壤,感受回归自然的宁静和悠远,寻找一种人性深处的精神图腾。蓝天、白云、高山、草原、白龙江、寺庙,一切都是那么清晰,又是那么和谐......
初到郎木寺的我的确是被这里的一切所深深吸引,当我要离开时,再次回头望去,座落在山坳里的郎木寺镇,寺庙屋脊上的法轮、金鹿在晨光的辉映下金碧辉煌、熠熠闪烁,宁静悠然,一派佛界风光。我曾三次到过这里,但留在我脑海中的郎木寺一直是我09年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印迹,那时的郎木寺镇很小,道路泥泞,没有几间店铺和旅店,住宿的条件很简陋,我们在这里住了一晚,就是为了感受这里独有的回归自然的宁静和悠远。
上面三幅照片是郎木寺正在清洗法器的年轻喇嘛们。下面这幅照片是二个年轻的喇嘛在颂习经文。
第二天一早,我们开车上到郎木寺对面的山上,站在山上远望眼前的这个小镇、寺庙及周边的一切,内心宁静、祥和极了,在这里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但当几年后再来这里时,油路、商铺、宾馆,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浓重的商业气息把这里完全的污染了,所以后二次我都匆匆而过。
感谢朋友们光临,敬请批评指导,欢迎大家转发、分享、收藏并关注本号,您的支持就是老狼创作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