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档被《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献礼大片组成的“电影方阵”霸屏,在三部影片的助推下,2019国庆档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9月30日-10月7日8天累计票房达50.5亿元,创历史最高值,票房前五位为:《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雪人奇缘》《哪吒之魔童降世》。其中三部“献礼方阵”占国庆档96.7%的票房份额。

《我和我的祖国》在国庆档前4天稳居票房首位,但10月5日开始,情况出现了变化,《中国机长》开始逆袭,在国庆档后三天跃居单日票房首位。截至10月8日,《我的我的祖国》依然以22.89亿元排名第一,《中国机长》20.67亿元排名第二,《攀登者》8.47亿元排名第三。不过按照这样的进度,《中国机长》极有可能实现票房反超。

从口碑来看,《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的豆瓣评分依次为:8.0、7.0和6.7,猫眼评分依次为:9.7、9.4和9.4,显然《我和我的祖国》口碑最高。评分不算高、被批内容注水的《中国机长》为什么会出现逆袭?这和惊心动魄的空难题材有关系,灾难片也是年轻观众喜欢的类型。至于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超强阵容组成的《攀登者》,无论从特效、剧情、表演等方面来说,都比《中国机长》更饱满更出色,却成为垫底,一个原因是过度强调国家色彩而弱化了登山本身的意义,另一个原因是影片在爱情方面着墨过多,被揶揄《攀登者》不如改名“珠峰绝恋”。

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片段司号员(我和我的祖国第一)(1)

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片段司号员(我和我的祖国第一)(2)

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片段司号员(我和我的祖国第一)(3)

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片段司号员(我和我的祖国第一)(4)

《我和我的祖国》火了张译和小冬冬

《我和我的祖国》以《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7个20分钟左右的小故事组成。

其中最受好评的是《前夜》《相遇》《夺冠》《北京你好》几个故事。有人喜欢《相遇》,“一半时间戴着口罩的张译奉献了最感人的表演”。有人喜欢《北京你好》,“宁浩竟然能把北京奥运会如此盛大的赛事拍得那么接地气,而且笑中带泪”。有人喜欢《夺冠》,“明快又充满童趣”。陈凯歌的《白昼流星》可以说争议最大,有人认为比较空洞,风格和整部影片不搭调,也有人喜欢陈凯歌的浪漫情怀,认为陈凯歌不止是制造感动,还加入了一些思考,让人回味,“借助航天探讨贫富差距,这个年代人类已经能够进入太空,有的人还看不起病,买不起一幅。扶贫不仅仅是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和思想的扶贫。白昼流星不是流星,也不是宇宙飞船,而是那些带领他人前行的人——探索宇宙的宇航员,又或者是让小孩见识到世界广阔的老者”。

《前夜》的明星阵容最强,在30分钟的时间里,先后出现了胡军、辛柏青、耿乐、黄渤、欧豪、姜武、王千源、梁静、佟大为、魏晨、王天辰等演员。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是采取电动升旗的方式,当时广场上约有20万人,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天安门广场,如何保证五星红旗能够在国歌的乐声中万无一失地升到22.5米高的旗杆上并自动停止?大典的前夜,负责这件事的工程师林治远在官兵们和百姓们的多方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使命。《前夜》就展现了这个过程。不过个人并不是很喜欢这个故事,节奏很快,又以倒计时方式来展现,感觉很匆忙,加上演员的表演比较夸张,就更鸡血了。

黄渤扮演的林治远是当时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中国工程设计师。1949年开国大典时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旗杆便是由他设计。现如今第一面五星红旗连同旗杆和自动升降装置、汉白玉旗座都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片段司号员(我和我的祖国第一)(5)

《相遇》演员阵容出现了张译、任素汐、张嘉译、周冬雨、罗海琼。个人最喜欢《相遇》这个篇章,话语不多,但隐藏着男女主角无限的深情。

张译扮演的高远是参与研制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科研人员,为此他的身份是机密的,3年都不能和家人联系。为了抢救实验成果,他遭到核辐射。回北京养病的他,在公交车上偶遇女友,却只能说5个字:我不认识你。任素汐扮演的方敏却对着这个假装不认识自己的男人讲起了他们三次交往的点点滴滴……张一白不愧是“爱情片教父”,他将普通人的爱情放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历史时刻里,在唱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人潮队伍中,他们被历史的洪流冲散了。他们是将青春、爱情甚至生命奉献给了祖国事业的那一代人。

高远角色的原型是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他和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解剖专家许鹿希结婚33年,共同生活的日子只有5年。其中整整28年邓稼先都杳无音讯。等到终于团聚,邓稼先却因为核辐射身患重病,363天之后就在她的怀中永远离开了。

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片段司号员(我和我的祖国第一)(6)

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片段司号员(我和我的祖国第一)(7)

《夺冠》这部短片出现了段博文、韩昊霖、刘涛、张芝华、张建亚、吴京、马伊琍等演员。其中扮演冬冬的宁波10岁男孩韩昊霖,因为此片一炮而红,也成为《我和我的祖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夺冠》聚焦中国女排夺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的历史时刻,故事地点发生在上海的石库门弄堂。冬冬着急着要去送自己喜欢的女孩去日本,碰上街坊邻居们围着他家的电视看女排决赛,电视天线又需要调整到固定的方位才能不会出现“雪花点”。在两难时刻,冬冬选择了留下来,当人们都在欢呼女排夺冠时,他却扑在刚回到家的父亲身上委屈地哭了。“这个孩子太难了”,成为观众评价冬冬最多的一句话。

《夺冠》充满着童真童趣和幽默色彩。宋世雄的解说、美国运动员海曼、中国的郎平和队友们、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电视剧《霍元甲》等鲜明80年代的元素,扑面而来。

个人的观点,这个短片太虐孩子了。一群大人们只顾自己看比赛,让一个年幼的孩子跑上跑下,还要扶着天线,却没有一个成人肯出手帮忙,感觉有点夸张,不过也显出上海小市民的精明。可能在80年代,放养的孩子才会得到这种“待遇”,搁现在有吗?

《回归》这个单元出现了任达华、惠英红、王洛勇、杜江、朱一龙、高亚麟等演员。

杜江在之前的宣传中,被认为是国庆档的大赢家,《决胜时刻》《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三部献礼片都有他的身影。但是三部影片看下来,他都是配角,表演也没什么亮点,所以也只是“混个脸熟”。

《回归》的情感线是任达华和惠英红扮演的一对香港夫妻,一个是负责给回归交接仪式的英方代表校正手表的修表师傅,一个是香港女警花。杜江扮演升旗手,朱一龙扮演护旗手。和《前夜》一样,这也是一个关于升旗的故事,1997年7月1日零点,五星红旗在香港这片土地上升起,告别了154年之久的香港回归到祖国怀抱,随之响起的是罗大佑演唱的《东方之珠》。

《回归》的故事并不出彩,是因为出现的人物比较多,但没有感情脉络串起来,不像《相遇》的男女主角那样有完整的故事和情感线。

《北京你好》这部短片里明星最少,只看到了葛优、龚蓓苾。葛优扮演的北京出租车司机抽奖拿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四处显摆,拿给离婚的前妻看,拿给儿子和他的同学们看。没想到载上一个四川娃,对方留下800元,把门票给顺走了。原来他来北京只是想亲眼看一看“老汉修的栏杆”,因为爸爸在汶川地震中不幸去世。

在葛优的演绎下,这个故事有着十足的老北京风味,幽默风趣,又饱含生活的辛酸,可以说是有笑有泪。《北京你好》也是《相遇》之外,个人第二喜欢的故事。

《白昼流星》里面人物不多,主要就是田壮壮、江珊、刘昊然、陈飞宇演绎的四个人物。

历史背景是2016年神州11号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坠落内蒙古四子王旗的时刻。这个故事和扶贫、劣迹青年的觉醒有关。刘昊然和陈飞宇扮演的两兄弟,父母早逝,刚从监狱出来。田壮壮和江珊扮演一对夫妻,男人是这个村的干部,经常帮助村民,他也教导这对兄弟要走正路。“当你看到白昼流星,你的命运就可能被改变。”他们骑着马去追这颗“白昼流星”,遇到了乘坐返回舱回到地球的景海鹏、陈冬这两位宇航员。两兄弟也得到了灵魂的洗涤。

《白昼流星》的评价比较两极化,个人并不是很喜欢,故事架构比较空泛,没有打动到我,两兄弟被“白昼流星”改变也显得比较牵强。这也是陈凯歌电影的特点,哲学和思想性大于讲故事。

《护航》有闪亮的空军阵容,演员阵容也比较亮眼:宋佳、袁文康、佟丽娅、雷佳音、张子枫、王砚辉、陶虹、郭京飞、韩东君等。

这个短片的背景是2015年9月30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和2017年8月1日建军90周年阅兵。宋佳扮演的女飞行员从小是假小子,有着飞行梦。虽然不满被编入备飞队伍,但还是服从指挥。在护航的过程中,记忆不断闪回,在可以补位替飞的情况下,她帮助队员归回队伍,漂亮地完成护航使命。

海陆空三军的制服中,蓝颜色的空军总是最亮眼的。无论男女飞行员,当他们帅气走来时,个个成为制服男神、制服女神。

作为文牧野导演的短片,《护航》可以找到《我不是药神》的影子,就是小人物的转变和舍己精神。不过由于《护航》的故事太短,这样的转变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片段司号员(我和我的祖国第一)(8)

《中国机长》为什么会逆袭?

中国的灾难片不多,特别是空难题材灾难片,《中国机长》也是继2000年的《紧急迫降》后,时隔19年出现的第二部国产空难题材电影。改编自2018年发生的“5.14川航紧急迫降事件”。

2018年5月14日,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在飞行途中,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突然破裂脱落,座舱释压,舱内气温迅速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出舱外。飞机风挡玻璃脱落,在整个民航史上也仅发生过一次,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机长刘传健临危不乱,最终将飞机安全备降至成都双流机场,机上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安全落地。

影片用纪实手法真实还原了那一天。机长刘长健3点起床,备飞6:26的航班。机组4人如何准备起飞前的一套流程,乘务组5人如何准备飞机上乘客所需物资,还有乘客们的一些情况,都展现在观众面前。

由于是“高高原航线”,8633实行双机长制。在遇到天气不佳、大云团出现的情况下,飞机爬升到9800米高空,这时右风挡玻璃突然出现破裂,机长果断决定返回。在和地面塔台出现间断性失联、大面积乌云阻挡、乘客们惊慌失措等一系列状况下,机长通过手动操控,在副机长和副驾驶的帮助下,终于将全部人员安全送到双流机场。

作为灾难片来说,《中国机长》缺少一些细节的呈现,比如风挡玻璃破裂的原因是什么?应该给外界和乘客一个说法。这是令人遗憾的地方。但是在整个灾难过程中,机组、乘务组、地勤人员全力配合、维护乘客生命安全的举动令人感动。

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片段司号员(我和我的祖国第一)(9)

这同样是一部“数星星”的灾难大片,包括张涵予、杜江、欧豪、袁泉、李沁、张天爱、杨颖、黄志忠、吴樾、李现、阚清子、余皑磊、朱亚文、焦俊艳、陈数、关晓彤等演员。尤其是袁泉扮演的乘务长毕男让人印象深刻,她临危不乱,沉着冷静,一句“我们需要你们的信任,需要你们的配合,需要你们给我们信心”,安抚了无数人。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

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

金色的朝霞在我身边飞舞,脚下是一片锦绣河山。

啊!啊!水兵爱大海,骑兵爱草原,

要问飞行员爱什么?

我爱祖国的蓝天……

主题曲《我爱祖国的蓝天》由昔日歌坛“大姐大”毛阿敏演唱。这其实是一首老歌,创作于1962年初,由阎肃作词,羊鸣谱曲,2019年6月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片段司号员(我和我的祖国第一)(10)

《攀登者》过度强调爱情“被耽误”?

《攀登者》讲述了中国两代登山运动员攀登珠峰的故事。1960年5月25日,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但因为相机在登山途中被毁,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顶并没有得到世界承认。

1973年,中国重组登山队。井柏然扮演的李国梁、胡歌扮演的杨光等人是作为第二代登山运动员加入。1975年5月27日,方五洲带领8名中国队员登顶成功,把五星红旗插在峰顶,并且向世界宣布了珠峰实际海拔为8848.13米的“中国高度”。在珠峰8680米高的“第二台阶”,至今还留着当年中国人搭的“中国梯”。

从剧情和情感来说,《攀登者》都设置得比较饱满,吴京和章子怡这一对代表着第一代登山运动员为登顶奉献青春和爱情,井柏然和曲尼次仁将第二代登山运动员的事业和爱情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中更打动人的,是吴京和章子怡扮演的队长方五洲和气象专家徐缨,从“我们之间隔着一座山”到“我们之间的山消失了”,他们见证了中国人的两次登顶,也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这座山。

其实《攀登者》并不是第一部拍摄中国人登上珠峰的影片,早在1982年,就有一部张晓敏、寇振海等人主演的电影《第三女神》公映,讲述的也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珠峰的故事。“第三女神”也是藏族人对珠峰的称呼。

《攀登者》中的方五洲、曲松林、杰布就是1960年登上珠峰的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是中国登山运动员潘多,也就是《攀登者》里“黑牡丹”的原型,不过在片中对潘多的身份进行了淡化处理。所以影片中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上还是有较大的出入,不能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