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前几天,笔者单位的一位上了年纪的同事突然找我帮点小忙,说给他带点我们家的米。当时,一听这话的我没来得及多想,就是单纯以为这位老同志是想吃咱们老家农村种的当季无污染绿色食品呢,于是当即毫不犹豫趁着双休日回家托了一二十斤大米送给了他。

结果,当场将这位老同志给整不会了,当即解释说都怪他没有把话说清楚,他说因为他们家中有老人去世,按照族中长辈之人推算,其去世的老人并不是真正的“犯七”,而是从老人去世的那一天算起,七天一个周期,经过四十九天,一直推算到“七七”,如果没有一个“七”是在阴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则老人去世后方可入轮回道重新投胎做人。

乞丐讨饭的典故(讨万粒米吃百家饭)(1)

如果逝去的亲人从去世的那一天算起,七天一个周期,鄂州民间称之为“做七”,一直往上推算,如果在某一个“七”的周期内遇到了农历的七,比如:初七、十七、二十七,就叫做“犯七”,据说这样的日子里逝去的亲人会在阴间阎罗殿接受油煎火烤的处罚,传说这一天是不能去祭祀。

按照俺们鄂州民间说法,要是逝去的亲人犯了七,那他们在阴间就没有好日子过,那么活着的亲人就要在人世间为他们讨“讨万粒米,吃百家饭”,为消除他们在阴间业障,让其少受罪。

这方法本质上是为了汇聚众多人家的气息,形成乾卦的气息,让去世的老人在阴间得乾卦的护佑,以得好运加持。可惜,人总是懒惰的,祖宗传下这么好的方法,我这同事却懒得去做,干脆变成找我这个姓万的人讨米,这种投机取巧,其实没有作用了的。

乞丐讨饭的典故(讨万粒米吃百家饭)(2)

说完,就伸手从米袋中取了少许米,然后就要把多余米腿换给我。虽说咱们鄂州农村人啥都缺,但就是不缺粮食。既然是送出去的东西,那有拿回来的道理,笔者我当即大手一挥说不用还了。

这里所说的“讨万粒米,吃百家饭”并不准确,也有的地方称之为讨万家米,顾名思义就是就是一万家米,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也就是很多家米,不论是“讨百家米”,还是“吃万家饭”,在鄂州民间习俗里,都有蕴含着消灾解难,以求百家的祈福的美好寓意,当然是讨的人家数越多越好。

笔者通过查阅史料,发现在这种为逝去亲人讨百家米的宗教信仰的祭祀行为起于始于唐末宋初,由于它包含了诸如祈福、民俗、宗教、迷信等内容在里面,故于鄂州之地沿袭了一千五百年之久。

乞丐讨饭的典故(讨万粒米吃百家饭)(3)

俺们大鄂州的民俗无处不在,一些存在感不是很强的民俗,只有等到某些特定事情发生时人们才会想起来,像这样“讨万家米”的习俗,笔者小时候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那时是为了自己仙逝的爷爷去“讨万家米”,要求是在一天之内要讨到百数家之多的米,且还只能是过了正午时分后才能去讨,但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是难做到的。

不过,当时幸亏爷爷的孙子多,大家一人分摊一点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且家里长辈们也已经事先知会了很多的亲戚、朋友、族人、熟悉的人家,以及左邻右舍的隔壁的村庄。然后,我们孙子辈份的小孩子们十多人,便一人拿着一个白布袋往指定区域去“讨百家米”。

讨百家饭有祈福的意思!像我爷爷这样多子多孙老人,在鄂州农村就是“有福气”的象征,一般被知会过人家都会非常乐意送上专门准备的米,有的甚至还会用量米的“升”盛好专门放在神条供奉一会儿,一直等着讨米的上门,这种行为也被称之为“粘福气”。

乞丐讨饭的典故(讨万粒米吃百家饭)(4)

百家饭,还有一个寓意,就是消灾辟邪,鄂州还有为了孩子保平安而讨百家饭的。比如谁家的小孩子不小心掉进了粪坑,大人为了给他辟邪,就会叫村里的小孩子们一起到各家去“讨饭”。

或者,家里有小孩子长期体弱多病不愈,家人即用红布缝制一个大口袋,由父母或亲人,拿着口袋向邻居挨门乞讨,用讨来的一百家粮食煮饭喂病孩,祈福使小孩身体健壮。

也有些对孩子比较溺爱的人家,农历正月初一的那天,爷爷会抱着未满周岁的孙子,佯装乞丐模样,手执破碗,沿街乞讨,以乞讨到一百家为宜。而后,将讨来米煮成稀饭,让孩子吃下。据说这样孩子就可受到百家的庇护,免除灾难。

其实,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讨百家饭,那是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疼爱与殷切期望。记得笔者小时候邻居家玩伴一不小心掉进过粪坑里,我们鄂州民间有掉进粪坑或被大粪淋头的小孩肯定会被妖魔鬼怪附体之说,如果不请村里的小孩吃百家饭,那么他的魂就收不拢,而且会一辈子背时。

乞丐讨饭的典故(讨万粒米吃百家饭)(5)

就当我被被邀请一起去吃他们家讨来的“百家饭”时,结果被家里的叔叔发现给制止住了。

当时,我当请吃百家饭是一种荣耀。看着其他小伙伴们敲锣打鼓的围着他们家露天的锅旁,兴高采烈的一起吃“百家饭”的样子,心里是把叔叔埋怨很多遍。后来,才知道吃这种百家饭是想大家一起来分担他的霉运,小孩人多一人分担一点就不怕了,而且还能辟邪。

“看破不说破!”直到大了懂事了些后,才明白当时叔叔的良苦用心和与邻里之间的处事智慧。

再往后发展,“百家饭”所蕴含的意思就更加现实,更加具有贬义,就是“要饭的”俗称“,多指代失去生活能力的人,他们只能靠讨百家饭维持毫无尊严的生活,比如大集体时期的木匠、瓦匠、缝纫师傅,都是吃百家饭的手艺人。

乞丐讨饭的典故(讨万粒米吃百家饭)(6)

鄂州浓郁的民间风俗给荆楚大地涂上了如诗如画的色彩,希望畈这一抹色彩能成为中华文化历史画卷中浓重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