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设计大师鲁迅(美术设计大师鲁迅)(1)

鲁迅先生。

美术设计大师鲁迅(美术设计大师鲁迅)(2)

鲁迅先生为《朝花夕拾》设计的插图。

美术设计大师鲁迅(美术设计大师鲁迅)(3)

鲁迅先生设计的封面。

美术设计大师鲁迅(美术设计大师鲁迅)(4)

鲁迅先生手绘。

美术设计大师鲁迅(美术设计大师鲁迅)(5)

鲁迅先生设计的广告。

美术设计大师鲁迅(美术设计大师鲁迅)(6)

鲁迅先生画的猫头鹰。

美术设计大师鲁迅(美术设计大师鲁迅)(7)

鲁迅先生设计的北京大学的校徽。

文\??刊特约撰稿 赵瑜

今年9月,是鲁迅先生140周年诞辰。鲁迅先生的书法甚好。如果有心的人在书店里翻书,会发现,很多出版社的名称,都是集的鲁迅先生的书法。尤其是文艺或文学类的出版社。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等。

鲁迅先生在当下仍然保留的一个美术设计作品是北京大学的校徽。意外吧,一个学医的作家,竟然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美术设计大师。

第一个美术作品是猫头鹰

鲁迅先生设计的第一个美术作品是他的一个头像——猫头鹰。不要笑,是因为鲁迅刚回国的时候,不修边幅,又表情严肃。所以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做“猫头鹰”。要知道,在当时,猫头鹰在民间并不受欢迎,因为它不太吉祥。和别人不一样,鲁迅倒是很喜欢这个外号,他觉得,他不想做一个讨好大家只报告好消息的人。他就想说一些让大家并不开心的事,好让一些人知道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所以,他很欣然地领了这个外号。大概是1909年,鲁迅先生在浙江两级师范教书时,在一个备课的教案本上,画了一只猫头鹰的头像。很简洁,又很生动。对这一只猫头鹰,鲁迅念念不忘,1927年,鲁迅的杂文集《坟》出版时,鲁迅又画了一只猫头鹰,放在了这册杂文集的扉页那里。1927年,鲁迅先生经过了三年的热恋,和许广平已经确定了感情,所以这一次,他画的这只猫头鹰,和他当初画那只表情严肃而深刻的猫头鹰相比,有了变化。这一次,鲁迅先生笔下的猫头鹰一只眼睛是睁开的,一只眼睛是闭的。多了一种对世界的调侃。

1912年,鲁迅受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北上京城,被聘为教育部佥事、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美术馆、博物院、图书馆等事宜。因为他主管美术馆的工作,所以,鲁迅与美术有关的事宜便多了起来。

筹办儿童艺术展

1914年6月2日,鲁迅在日记里写道:“与陈师曾就展览会诸品物选出可赴巴拿马者饰之,尽一日。”这便是鲁迅与世博会的关系。这里说的巴那马,便是1915年1月1日在美国巴拿马举行的世博会。而这一天,他和陈师曾忙碌了一天,所挑选的物品,便是前不久刚刚闭幕的“儿童艺术展览会”。

其实这个儿童艺术展览会,自从1912年发起,本来计划第二年举行的,结果因为第二年国内发生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一时间社会颇有些动荡,展览会便被当作了一个无限期的计划悬挂了起来。查看鲁迅的日记便可知,1913年3月最后一天,鲁迅写道:“午后同夏司长及戴芦舲往全浙会馆,视其戏台及附近房屋可做儿童艺术展览会会场不。”

当时,儿童艺术展览是由社会教育司主持的,司长自然要亲自过问,然而,具体操办便是主管图书馆、美术的第一科科长周树人来做了。

对于美术,鲁迅一直是喜欢的,不论是孩子时的描红,还是中年时一直对美术类书籍的阅读,一直到晚年仍一直支持木刻青年们出版作品等,他一直喜欢美术。许广平在回忆鲁迅在北京时的生活时,曾经专门写过鲁迅的阅读,比如刚到教育部时,他的阅读书目中便有《中国名画集》,还曾经做过关于《美术略论》的演讲。因为教育总长蔡元培当时主张在学校中推行美育,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这和鲁迅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美感是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有了共同的审美,那么,便可以避免很多分歧。为此,鲁迅利用自己业余时的阅读和积累,进行了《美术略论》的演讲。这是一次历时一月的主题讲座,从1912年6月21日起,每周一次,直至7月17日,共5次。鲁迅非常重视这次讲课,每天都在日记里认真记下讲课情况。

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提倡美术”一节中写道:“蔡先生也知道鲁迅研究美学和美育,富有心得,所以请他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事宜。因之鲁迅在民元教育部暑期演讲会,曾演讲美术,深入浅出,要言不烦,恰到好处,这是他演讲的特色。他并且写出一篇简短的文言文,登载在教育部民元出版的一种汇报。”

自从鲁迅1913年3月31日和社会教育司司长夏曾祐到全浙会馆看了一下戏台之后,一直到入冬,11月6日,鲁迅日记里才又出现儿童艺术展览会的字样,这一天,鲁迅写道:“午后同稻孙布置儿童艺术品。”

这一次是在教育部的礼堂布置的,这一次一下持续到第二年的四月,布置了近半年,忙得鲁迅不亦乐乎。

这一次展览品类分得很细,大致有以下诸项:字画、刺绣、编织、玩具,以及杂类的手工制作。为能让大多参展作品都有机会得到展示,鲁迅和工作人员设计了无数个方案,最后,将字画的大作品挂帖起来,小作品摆放在桌子上,其他的一些小摆件,也同小画作一样,摆放在可以看到桌子上。

儿童艺术展览1914年4月21日中午开幕,鲁迅日记载:“午后一时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开会。”至1914年5月20日闭幕,一月整。然而展览虽然结束,还有许多工作并没有进行,比如评选出优秀作品的排名。5月23日,鲁迅日记载:“晴,风,上午开儿童艺术审查会。”这也就将参选的所有作品按门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这项工作费时颇多,直到一个月后的6月24日,才评选出甲等奖151人,乙等奖423人。可见当时参加展览的人数之众。

值得一提的一个插曲是刘海粟,刘海粟当时还只是一位小学生。他有画画的天分,也十分喜欢在纸上涂抹,可他父亲却并不喜欢他画画,觉得他应该熟读四书五经考取个功名光宗耀祖才是。刘海粟的一个堂叔是个哑巴,不会讲话,只好学些绘画,别人家打家具时,他便去绘些彩色的画。刘海粟的父亲可不想让儿子学他的堂叔,可是,刘海粟还是偷偷参加了这一个展览。果然,他画的一幅《螃蟹》,因形象生动,被组委会选中,刊登在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目录封面上。孩子在全国绘画的孩子中都是佼佼者,这才打动了父亲,才勉强同意他画画。

1914年5月20日,鲁迅在日记里写道:“下午四时半儿童艺术展览会闭会,会员合摄一影。”这张照片满满地站了五排,而鲁迅作为这次活动的主持者,竟然站在最后一排,不知何故。

去世前还去看木刻展

鲁迅定居上海以后,曾对木刻和版画艺术非常感兴趣,也支持了很多年轻的木刻青年。

1931年,内山完造最小的弟弟内山嘉吉到了上海,他是一位工艺美术老师,自然有美术方面的修养,鲁迅和他很有话说,一来二去便熟悉了。当时鲁迅正好和一八艺社的一些青年熟悉,知道他们也是苦于资料不齐全,便想请内山嘉吉给这些刻苦的木刻青年开一个讲座。内山嘉吉高兴地应承下来了,于是内山完造提供地点。1931年8月中旬,鲁迅和内山嘉吉商定后,确定日期为17日到22日,每天上午由内山嘉吉讲授木刻的知识,鲁迅任翻译。鲁迅先生每天都会随手提着一大包木版画方面的书籍和图片来给学员们传阅。当时来听课的学生一共有13人,其中“一八艺社”6人,中华艺专、上海美专4人,白鹅绘画会3人。

鲁迅去世前十天,上海举办了一场中华全国木刻展。1936年10月8日,是这场展览的最后一天,鲁迅先生还是去看了。和曹白、林夫、陈烟桥等木刻青年谈了一会儿话。谈话的时候,鲁迅先生一直是笑着的。摄影师沙飞拍下了这次座谈的过程。这也是鲁迅先生留在人世间最后的一组照片。十一天后,鲁迅去世。

一直到去世前,鲁迅先生都是关心美术上的事。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来源: 海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