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氏的姓氏起源(淇县----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1)

淇县简图

淇县隶属于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总面积567.43平方公里,总人口26.91万人(2011年)。古称朝歌,是中国商朝后期陪都、周朝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是封神榜故事演绎地,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林姓、卫姓、殷姓、石姓、康姓韩国康氏、琴氏等62个姓氏与古都朝歌有缘,是中国姓氏最大最多的发源地。

曲氏的姓氏起源(淇县----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2)

古灵山风景区

一、历史沿革

1、商朝时期,是四代帝王的陪都。

2、周朝时期,朝歌作为卫国都城831年。

3、秦朝末期,西楚霸王项羽分魏地析置殷国,都城设于朝歌。

4、西汉初期,于殷国旧址设朝歌县,属河内郡。

5、三国时期曹魏国升朝歌为郡,属冀州,辖朝歌、汲、共、林虑、获嘉、修武六县。

6、晋朝时期改朝歌郡为汲郡,朝歌县属之,属冀州。

7、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改朝歌县属司州部河内郡。北魏时期分朝歌西北置临淇县,属林虑郡。东魏天平元年复置朝歌县,东魏天平二年分朝歌县北为魏德县。北周武帝改义州(今河南卫辉)为汲郡,治所在朝歌。

8、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清淇县和朝歌县,改置卫县,改置汲郡于县治。

9、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朝歌殷墟地以西为卫县鹿台乡。五代时期、宋朝时期、金国时期因之。

曲氏的姓氏起源(淇县----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3)

元朝时期的淇州

10、元朝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于鹿台乡置淇州,卫县废为集,并置临淇县;元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废临淇县入淇州。

11、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淇州为淇县,属卫辉府。

12、1949年,淇县属安阳管辖。

13、1954年,淇县并入汤阴县,1962年恢复淇县建制。

14、1986年,属鹤壁市辖。

曲氏的姓氏起源(淇县----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4)

淇县云梦山

二、历史名人

1、荆轲(?—公元前227年),战国末年卫国朝歌南关人。

荆轲自幼刻苦学习,习文练武,智勇双全,卫人称之庆卿。后游历燕国,燕人叫他荆卿,亦称荆叔。燕太子丹闻荆轲贤勇,筵为贵宾,尊为上卿。

2、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

3、许穆夫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姬姓,春秋时卫国国君黔牟亲侄女,卫懿公、戴公、文公之妹,于周庄王七年(公元前690年)左右,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

4、箕子,胥名余,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县年北),爵为子,故称箕子。箕子与纣同姓,是殷商贵族,性耿直,有才能,在纣朝内任太师辅朝政。箕子佐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感纣甚奢,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后纣愈奢靡,旦夕酒作乐而不理政。箕子屡谏纣不听。有人劝箕子离去,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于是箕子便披发佯狂为奴,随隐而鼓琴以自悲。

曲氏的姓氏起源(淇县----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5)

淇县摘星台

三、典故之乡

大义灭亲、一窍不通、众叛亲离、爱屋及乌、图穷匕见、助纣为虐、弟子掩目、墨子回车、郑卫之音、不知所以、百无禁忌、大势巳去、诸神退位、旁若无人、牝鸡司晨、盘根错节、批亢捣虚、剖腹葬肝、恶居下流...等都出自朝歌,可与“成语之乡”邯郸一比高下。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