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

不知不觉中,单老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

那个最会讲故事的人,再也不在了……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单老评书中的常用套路!

单田芳的评书不符合历史真相 致敬单田芳老爷子(1)

咱们书说前文

书胆一般都不厉害

单老的评书特色与现在的电视剧明显不同,

咱们现在看的电视剧都是千篇一律的主角逆袭,最终天下第一,潇洒离去。

如果大家听书听得多,肯定就会发现其实单老每一本书的书胆功夫都不是最厉害的。

比如《隋唐演义》中神拳太保秦琼,《白眉大侠》中的白眉大侠徐良等等。

从通往北平府的大道上,来了三个人,仔细看是二差一犯……

秦琼身为隋唐十三杰的半截儿垫底选手,其实并没有委屈他。

谁让他前面的这十几位,一个赛着一个厉害呢?

就算他秦琼秦叔宝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

可是他抵得住李元霸一锤吗?根本顶不住!

单田芳的评书不符合历史真相 致敬单田芳老爷子(2)

元霸,神仙叔叔要打你屁股了!

神仙叔叔在李元霸面前弱的像个小孩子一样,还不知好歹的拿着虎头錾金枪刺啊刺。

结果先被人家一锤打飞兵器,然后楞在原地看元霸如何“拧麻花”……

再说说白眉大侠,除了前期还可以凭借武功顺利抓几个小毛贼,审问审问。

后期但凡打擂台啊,盗阵图啊,基本就派不上用场了。

尽管身为书胆的徐良几次三番学艺,不断得到奇遇,但还不是最后都需要人救的?

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剑,是什么样的剑?闭月羞花剑!

招,是什么样的招?天地阴阳招!人,是什么样的人?

飞檐走壁的人!情,是什么样的情?美女爱英雄!

单田芳的评书不符合历史真相 致敬单田芳老爷子(3)

传说中的白眉大侠!

宫中失宝大侠遭殃

这一类故事的主人公以《三侠剑》的书胆“圣手昆仑侠”胜英胜子川为代表。

胜英身为名门正派的江湖群豪领袖,年轻时曾经处死过“明清八义”的结义兄弟秦天豹。

这秦天豹品行不端,做下坏事,胜英按照江湖规矩将其处死后曾收留其子“飞天鼠”秦尤。

结果秦尤夜闯皇宫,盗走国宝,嫁祸胜英,想借刀杀人,替父报仇,引出一系列的故事。

单田芳的评书不符合历史真相 致敬单田芳老爷子(4)

圣手昆仑侠胜英胜子川

其实这个并不罕见,单老很多公案小说的开头,都会伴随着皇上最心爱的宝物不翼而飞。

从而龙颜大怒,质问众人,等待得宫中侍卫查清后就会发现某某大侠的字样留在宫中。

紧接着就有大量官军兵围xx庄,将名满天下的大侠带到圣上面前好好解释再三。

最后皇帝老儿像模像样的给个期限,勒令xx大侠限时将真正的贼寇捉拿归案云云。

xx大侠还得千恩万谢,圣上英明,转身带着门徒弟子,召集江湖朋友平山灭寇去了。

小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还真傻傻的以为找出真凶是证明自己清白的最好方式。

现在明白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胜英也不过是皇帝手中的刀,江湖好汉无疑不被被人家轻松玩弄于股掌之间。

能坐上九五之尊位置的,没有几个是酒囊饭袋,何况胜英面对的是千古一帝康熙大帝呢?

单田芳的评书不符合历史真相 致敬单田芳老爷子(5)

天下之大,无不为我所用!

康熙抓住“秦尤”一事大做文章,既整顿了身边宫廷侍卫。

又能利用胜英为掌中刀,用他的武林威望,绿林资源,为自己除掉一座又一座的山头。

动不动就在无形之中,将民间可能会对自己,对朝廷有威胁因素的敌对势力尽数除掉。

大家还记不记得,秦尤每次被抓每次又逃出来?

还真以为是秦尤以及他外面的朋友神通广大,手眼通天吗?

祖宗基因遗传太重要

单老评书中的遗传基因显得格外重要,比如关羽,罗成。

《说唐三传》中的罗通,罗章,不就是从罗成的模子里刻出来的?

无论是他们罗家的五虎断魂枪,还是骑白马穿白袍,小辣椒不让独头蒜的暴躁脾气。

关老爷,更不用说了!

不仅是他的嫡系后代关胜像他,就连留长须,用大刀的许多名将都在模仿他的行为艺术。

比如《隋唐演义》中的大刀王君可,《水浒全传》中的美髯公朱仝等人无不例外。

全是清一色的卧蚕眉丹凤目面如重枣,胯下赤兔胭脂马,掌中青龙偃月刀。

单田芳的评书不符合历史真相 致敬单田芳老爷子(6)

看好了,我才是原装正品!

福将总是站在胜利的一方

单老书中仅次于书胆人气值的,就得属每本书中的福将了。

他们真是单老心爱的“天选之子”,出门尽捡包,把把抢人头。

像《隋唐演义》中的福将程咬金,《三侠剑》中的“金头虎”贾明,

《白眉大侠》中的“大脑袋鬼”房书安,无一不是靠光环值吃饭的!

他们普遍本事不咋滴,记性不好还老爱忽悠人,传说中的“坑队友”。

大家要想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看看这几位最后跟谁混就知道了。

单田芳的评书不符合历史真相 致敬单田芳老爷子(7)

我堂堂的混世魔王,你说我跟谁混?

总有刁民想害朕

单老的演义小说中,总是会有莫名其妙就插旗造反,公开进京挑衅的反王作乱。

什么三川六国九沟一十八寨啊,又是哪家番邦近邻伙同王爷造反啊。

也不知道在哪哗啦来一些世所罕见的猛兽就给送到皇上面前了,虽然最后被降服。

但是每次降服这些畜生就不免要受伤牺牲几位开朝老将,露脸主角总是迟到,真是可惜!

紧接着皇上必定龙颜大怒,假哭个没完,马上御驾亲征,誓要扫平贼寇,活捉反王归京!

然后将朝廷能征惯战的猛将一股脑全部带到前线,送到虎口之中……

莫名其妙被围困

紧接着上一条说,皇帝只要御驾出征,前期那叫一个攻无不取,战无不克啊!

可惜好景不长,就会被自愿带路的和尚老道们所哄骗,自己把自己送进绝境。

晚上大伙正歇着的时候,外面突然号炮齐鸣、喊杀震天,原来是敌人们又杀回来了。

非但杀回来了,兵力还多得足够把整个空城包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困就得困个仨两月,直把真龙天子饿的前腔贴后腔不算。

要知道,功高莫过救驾,计狠莫过绝粮啊!

没办法,只能叫福将出马,连蒙带骗带忽悠,独闯敌营,召唤“神兽”相助。

不分昼夜,快马加鞭,回京求救,组织比武,搬请二路兵马大元帅……

单田芳的评书不符合历史真相 致敬单田芳老爷子(8)

两位带飞队友的王者

越早出场者,一般越倒霉

为什么说越早出场者越倒霉呢?这得分两方面来说:

一方面比武夺帅之时,越早下场的都是一些权贵子弟,空有报国之心,奈何手无寸铁之力!

比如程铁牛,程万牛,本事不大,口气不小,连二路元帅的位置都想夺。

结果呢?还不是三招一过,掌中车轱辘大斧子就如掐诀念咒般“嗖”的一声飞到天上去了。

友军之间的比试还算仁慈和谐的了,到了战场上敌人可不会轻易手软,看看秦怀玉多可惜。

另一方面,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始终是生存即实力!

这个时候单老就会有请一些敌方“有名”的先锋大将前来讨教,

像什么“青椒不辣”“八里马滑”上来送人头啊,

像什么“飞钵僧”“铁板道”为弟子报仇,回敬唐营啊等等。

总之一句话,越早出场者,一般越倒霉!

临阵收妻退敌军,元帅先锋必有一

还有一点差点忘说了,一般能当上二路先锋、元帅的,都是些又有本事又俊俏的小伙。

兵发非一日,远水解不了近渴。

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赶。

哪能说救驾就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赶去千里之外救驾了?

那是孙猴子,不是咱们评书艺术。

单田芳的评书不符合历史真相 致敬单田芳老爷子(9)

说时迟,那时快!

大军走着走着,就得路过某某山,山里大王长得其丑无比,但是其妹妹或女儿却美若天仙。

动辄就少不了哥哥替妹妹上门提亲,活捉先锋大帅上山,等待福将前来保媒。

小伙儿一开始都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最终被福将连哄带忽悠就答应了婚事。

随后山大王率众招安纳降,兵打一处,将打一家,一起前去营救皇上。

等救出皇上后,擅自临阵收妻的小伙总是会被处分,关进大牢,等待机会,将功赎罪。

这都是单老的评书套路啊!

反王得意摆大阵,义子总要弑父滴!

等反王看到自己大势已去,想要放手一搏之时,总会遇到几个高人前来相助。

动不动就在两军阵前摆下“xx大阵”,此阵十分凶险,擅自进入此阵者必定有死无活。

再派人前去朝廷那里下挑战书,声称只要破阵,必定举手而降,免除战乱,何乐而不为?

皇上都是心系天下黎明百姓的“仁慈之主”,岂有不答应之理?

只要前脚一答应,后脚就会有人擅自领兵破阵,然后给我们换来一个血的教训。

正当群臣一筹莫展之际,“特种兵”小矬子一类的英雄就会站出来,提出偷阵图破敌阵的想法

等到夜深人静之时,小矬子身穿夜行衣,背背小片刀,

施展高来高去的陆地飞行术,十二个字的跑步功。

走高楼越厦,如履平地。

什么横跳江河,竖跳海,万丈高楼他脚下踩!

单田芳的评书不符合历史真相 致敬单田芳老爷子(10)

终于到我上场了!

可是再好的轻功,再俊的功夫总是防备不了机关陷阱,敌人埋伏,总会被失手而擒。

这个时候的转机,就全靠某将军夫人了。

单老一定会在此时着重介绍,当年这位夫人是如何如何忍辱偷生,被迫失身于此的。

自己儿子父亲一定不是阵主将军之子,亲身父亲一定是在皇上手下当差,而且官职还得不低!

最后洗脑儿子,认祖归宗,盗反敌营,里应外合,大破番兵……

枪打出头鸟,忠臣良将没有好下场

俗话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一般来说,忠臣良将只要帮皇上扫平了一切外在隐患,得胜归营,势必会受到猜疑。

这个时候奸臣小人就会蹦出来,今天扇风,明天点火,总要把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除掉。

特别是他们要再有个倾国倾城的女儿,将其送入宫中,陪王伴驾,就真的可以无法无天了。

一旦皇上被美言女色迷惑住了心神,隐盖住了真相,朝廷上下官员百姓可都要遭殃。

什么“打王鞭”啊,什么“免死金牌”,通通都是没用的。

这个时候,还敢站出来仗义执言,忠言逆耳者,必定会被气急败坏的皇上处以极刑。

所以我说,枪打出头鸟,忠臣良将没有好下场。

单田芳的评书不符合历史真相 致敬单田芳老爷子(11)

我打!

注:

今天就简单帮大家回忆到这里了,像这种评书里的套路其实还有许多。

像什么“大将都怕克地名”、什么“长江后浪推前浪,儿子总比老子强”都太过常见了。

咱们暂且不提,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槑烎夶”

坚持原创,持续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