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田武子和孔子的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

以上是《论语·颜渊》中的一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齐景公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国君该有国君的样子,大臣该有大臣的样子,父亲该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该有儿子的样子。”景公说:“说得好!确实如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话,即使有粮食,我能够吃得到吗?”

爱听相声的一定听过《丑娘娘》吧,里面的男主角便是齐景公。

齐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490年任齐国国君,在位长达58年。

田武子和孔子的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

齐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

在齐景公刚做国君的时候,并没有实权,齐国由崔杼和庆封两名大臣共同执政。齐景公之所以能当上国君,还是因为崔杼杀了齐庄公的缘故(崔杼因为被齐庄公戴了绿帽子,为了自保,抢先一步杀了齐庄公)。

之后,庆封趁机消灭了崔氏,独揽齐国大权。

在公元前546年,田桓子联合齐国由影响力的家族鲍氏、栾氏、高氏,四大家族共同消灭庆氏。

到了公元前532年,田桓子有与鲍氏合作,消灭了栾氏、氏和高氏两个家族。之后,晏婴规劝田桓子把得到的土地都上交给齐景公。

齐景公得到这些后,齐国公室实力稍微增强。在经过了16年的血腥厮杀后,齐景公终于可以开始执政了。

齐景公执政时一直想要恢复齐桓公的霸业,成为春秋霸主。他先是在晏婴的辅助下稳固内政,压制各个家族;对外则是和晋国持续争锋。奈何晋国太强了,一直没有压倒晋国。

不过,齐景公也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喜欢奢靡,爱铺张浪费。而田氏在这个时候,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对百姓广施恩惠。用大斗借贷,再用小斗收贷,打比方就是借给农民两斤粮食应急,等到归还时只收一斤,以此来收买人心。

田武子和孔子的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

晏婴,字仲,谥“平”,史称晏子,春秋时期齐国名相

连晏婴也说过:“齐国政权最终会归属于田氏。田氏虽然没有大的功德,但能假公济私,有恩德于百姓,人民支持。”

齐景公到了执政后期,尤其是晏婴死后,更是变本加厉,只追求自己的生活享乐,不顾百姓疾苦。

齐国正是已经到了“君不君,臣不臣”的地步了,国君没有国君的样子,而臣子就会想着趁机篡权。这才有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言语。

在《论语·季氏》中记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齐景公有马四千匹,到他死的时候,人民觉得他没有可以称赞的地方。

齐景公死之前,由于没有立太子,只能把年幼的继承人托付给了国惠子和高昭子,所以说:“君终,无适子,其国可破。”齐国即将大难临头。

齐景公死了,虽然他生前没有回复齐桓公的霸业,但是他死后却有和齐桓公惊人相似的结局。

田氏抓住了这个机会,联合鲍氏,并利用百姓的拥戴,制造谣言,消灭了国氏和高氏,杀死了齐景公指定的继承人。

之后几年,田乞有相继杀死了齐悼公和齐简公,并驱逐了鲍氏,终于独揽齐国大权。

到了公元前386年,田和得到周天子的许可,正式成为了齐侯,终于完成了田氏伐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