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打虎的当代武松(双面武松也曾谦虚有礼)(1)

打虎前武松的人生,可以用一首老歌《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中的两句歌词概括:看时光飞逝,我回首昨天,曾经是个莽撞少年,曾经度日如年。

武松出场时,是在柴进庄子里受人庇佑的一个青年。他原本生活在清河县,因醉酒与人争执大打出手,误以为将人打死而仓皇出逃,投到柴大官人这里避难。后得知当时那人无碍,武松本想还家,不料生了痢疾,不得动身。

此前的武松,是不招人待见的。他喝酒闹事,可见性格冲动鲁莽,来到柴大官人装上也不自知,不懂得收敛性格,依旧喝酒闹事,惹得柴大官人不喜。武松酒品不好,却也懂得思考。估计他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容易得罪人,所以一得知家乡事了,便要回转。宋江见他时,给人的感觉是武松很郁闷,郁闷的原因怕是他痛定思痛,后悔自己在家乡和在柴进庄子上的所作所为。

为何我敢这么说呢?我们来看武松打虎的故事。

武松在景阳冈上有借酒闹事之嫌,可相比他之前动则打人的行径,此刻已经收敛了不少。醉酒后武松为了面子坚持上景阳冈,一顿老拳打嗝屁了大老虎,下山时巧遇巡山猎户,让他打虎之壮举得以彰显。

待到一阵夸功游街之后,武松来到阳谷县,众多上户、猎户对他感恩戴德,武松不见了张狂,反倒谦虚有礼道:

非小子之能,拖赖众长上福荫。

随后见到了阳谷县知县,知县赐了武松几杯酒,将出上户凑的赏赐钱一千贯,给与武松。一千贯不是个小数目,此时武松出行尚需柴进、宋江资助,又刚刚回乡,正需要钱财过活,一千贯可以让他风光回家,不能说衣食无忧,起码也够花销好一阵子了。

面对财帛诱惑,武松却说道:

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到了相公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

好个武二郎,端得是谦逊有礼。居功不自傲,见财不动心,果然是好汉作为。也正是因此,我上面说他在柴进庄子里有所醒悟,实不是妄言。

随后的武松交了一阵子好运,知县赏识他,让他做了都头,曾经的莽撞少年摇身一变成为了县中有权势的小吏,忽然遇到了哥哥,一家人终得团圆。面对潘金莲嫂嫂,武松亦是行为有度,举止有礼,实打实的君子做派。

勇于打虎的当代武松(双面武松也曾谦虚有礼)(2)

潘金莲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武松自办差回来后便调查哥哥死因,痛心疾首的他,此时没有丧失理智,收集证据的过程也是一板一眼,无论是对团头何九叔还是郓哥,武松也没过分为难他们,还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给郓哥老爹留了五两银子作为用度。

武松收集好了证据,去县衙告状。武松实在是低估了西门庆的能量,知县收了好处,将此事推脱,于是武松决定自己解决。

武松报仇的过程也不是胡来的,他找来王婆和潘金莲对质,还让胡正卿一一记录,画押完了后才动手。

武松大仇得报后,与四邻说道:

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小人此一去,存亡为保,死活不知。我哥哥灵床子就今烧了,家中但有一应物件,望烦高邻与小人变卖些钱来,作随衙用度之资,听候使用。今去县里首告,休要管小人罪犯轻重,只替小人从实证一证。

武松此番操作和言语,堪称经典。可见他这都头不是白当,行事已然有了章法。县令周全了武松,将他犯解东平府,武松临走时,又“将了十二三两银子,与了郓哥老爹。”几经周折,武松左后被迭配孟州牢城。

武松刺配路上遇到了张青夫妇,这二人怂恿武松干掉押解差人,武松感念差人一路照顾,心中不忍。书到此时,武松的谦虚有礼告一段落。

到了牢城,武松突然变“刚”,不使钱不低头,差点被狠打杀威棒。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想,武松也是当过都头的人物,怎会不知道牢城的黑暗?他为何如此呢?

我个人认为,武松在为兄报仇的过程中,心中对官府的怨气慢慢积累,试想,如果知县接受了武松一开始收集好了的证据,秉公办理,武松又何来这牢狱之灾呢?再者遇到张青夫妇后武松发现,作恶的张青夫妇逍遥自在开着店,遵纪守法的自己远配牢城,这是多么的讽刺。

勇于打虎的当代武松(双面武松也曾谦虚有礼)(3)

武松心底那业已久远的刚直、倔强渐渐被激发,他之所以不花钱免杀威棒,还言辞激烈,是真不想活了。自己喝酒闹事时需要避祸,自己遵纪守法时被发配,武松既看不明白这个世道,也想不明白自己的遭遇。

施恩的出现,让武松的“恶”得到了释放。武松不会不知施恩和蒋门神的争斗是狗咬狗,他之所以帮施恩,只是为了报施恩好酒好菜好招待的恩情,或许,这连恩情都算不上。

武松恶了蒋门神,遭到了他处心积虑地陷害。武松本以为到了张都监府中,人生又可以重新开始,他与人为善,积攒钱财,为日后的生活打算着。没曾想,这也是一个局,一个绕夺他性命的局。

当武松得知真相后,瞬间爆发,翻脸无情,从飞云浦沙到了鸳鸯楼,当真是见人沙人遇佛沙佛。直沙地解了心中怨气,才在墙上书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勇于打虎的当代武松(双面武松也曾谦虚有礼)(4)

武松从鲁莽到知礼再到无情的过程,完美地诠释了当时世道的凶险、人心的险恶和官府的无耻,把一个痛改前非、想要好好生活的大好青年生生逼上梁山,令人读来直觉气闷,却又无可奈何。

武松的翻脸无情,亦是对北宋末年社会的无声控诉,他“翻脸”,是为自己换了种生存方式,他“无情”,是释放出了心中的怨恨。武松离开前写的“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表明了他心中最后的底线:敢作敢当,不牵连他人。之所以写“打虎武松”,可能是武松认为,此生唯一值得骄傲和炫耀的事情,便是景阳冈上打了老虎,纯纯粹粹地做了一件为民的好事。至于世道,不过是“苛政猛于虎”,任他武松英雄了得,也无济于事。


作品均为原创

请关注风舞鹰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