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三十六计的第四计——以逸待劳。看到这四个字,我们脑海中的第一感觉是:养精蓄锐,等到敌人疲倦的时候,给他们迎头痛击。这是以逸待劳的表面含义,也是词典解释,但并不深刻、全面。以逸待劳的背后有哪些深层的含义?以及,它在感情中,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接下来,我们从以逸待劳的历史典故,深入分析它背后的寓意,以及它对我们感情生活的启发。

历史典故:夷陵之战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不听诸葛亮的劝谏,亲率大军伐吴。刘备率领的蜀军,一路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连连胜利,士气旺盛。孙权一面向曹操结盟,一面派陆逊迎战。

陆逊分析了当时形势,刘备士气正旺,而且居高临下,难以进攻。于是,便撤出了山地,采取“以逸待劳”的手段,静观其变。

吴军不进攻,蜀军屯在山上,欲战不能,隔了半年,蜀军气势大降,吴军等到时机成熟,放火烧了蜀军驻扎在山上的营地。蜀军大乱,慌忙撤退,陆逊实现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重大胜利。

挽回三十六计之知己知彼(三十六计以逸待劳)(1)

分析:

1. 以逸待劳中的“待”,是一个全面分析局势后的主动措施,并不是我啥也不干,光等着就行了。“待”包含了人的积极主动性,我们应该如何去消耗敌人的士气,如何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它体现的是一种掌控性!

刘备和陆逊僵持不下,刘备想速战速决,不断引诱陆逊出战,但是,陆逊早就识破了刘备计谋,坚守不战。等到刘备士气疲惫的时候,再去谋划反击,最终赢得了胜利。

2. 以逸待劳,以柔克刚。最开始的时候,刘备士气高涨,军队人数又多,陆逊则全是些老弱残兵,而且数量还少。陆逊分析形势,坚守不出,慢慢耗尽蜀军气势。搞得蜀军打也不是,撤也不是,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军中士气大落。这时候,蜀军已经由强变弱,而吴军养精蓄锐了大半年,逐渐由弱变强。强弱可变,刚柔也可变,正是这种阴阳变化,改变了士气,也改变了战况。

挽回三十六计之知己知彼(三十六计以逸待劳)(2)

以逸待劳给我们的感情什么启发呢?

1. 没有把握好局势的感情,裂痕暗生。

陆逊为什么能战胜刘备,因为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把握了全局。感情也是一样,如果把握不好形势,掌握不好火候,该增进感情的时候,却迟迟不表示;不该增进感情的时候,却激烈追求。这样的感情,双方间必然会出现矛盾。

把握好局势,掌握好火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比如求婚:

你和女朋友谈了近一年,每天都黏在一起,你觉得和她的关系非常好。于是,某天,借着节日的气氛,向她求婚。

你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女朋友非常开心,但是,她没有同意。

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吗!你以为已经和女朋友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她呢?她觉得到这一步了吗?

失败在于,你没有把握好整个感情的形势和进度,你只是从己方出发,只考虑到了自己,却没有考虑对方的状态,这就是失败的原因。

挽回三十六计之知己知彼(三十六计以逸待劳)(3)

2. 感情双方无所谓谁强谁弱,互补便好。

阴阳也会变化,强弱亦会改变,感情中,阴阳互补便是晴天。双方太强,容易争吵,互不让步;双方太弱,埋在心里,积怨成多。

很多夫妻,个性都很强,吵吵闹闹一辈子,谁也不让谁,一生就这么过来了。吵架也许自己觉得没什么,但,对孩子的影响确是扎心的。孩子在吵架的氛围中长大,人格的健全,怎么能不受影响呢。

掌握好形势,该强势的时候就强,该示弱的时候就弱,灵活在强弱之间转变。做好这些,为我们感情的和谐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