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京誉君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家长发微博吐槽人教版教材课文中“蚂蚁搬家”的语句有误,蚂蚁怎么能测算出雨多大会淹了窝呢?

三年级蚂蚁下雨为什么搬家(蚂蚁搬家要下雨)(1)

这位家长表示:自己此前做过科普相关工作,“明显知道这句话不对,蚂蚁怎么可能测算出雨多大会淹没了窝?如果蚂蚁有这个能力且害怕被淹,那么应该是直接将窝建在淹不到的地方。”

家长回忆此前在老家观察蚂蚁的经历。“小时候住的是瓦房,每天都可以在走廊和屋檐下看蚂蚁。蚂蚁随时都可能在搬家,跟是否下雨没有关系。”

针对这位家长的说法,一些网友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人觉得教材是一个标杆,意义非常重大,起到引领青少年思维的作用,应该严谨在严谨,其中的内容需要多方认证,核实正确之后才能出版。

三年级蚂蚁下雨为什么搬家(蚂蚁搬家要下雨)(2)

三年级蚂蚁下雨为什么搬家(蚂蚁搬家要下雨)(3)

三年级蚂蚁下雨为什么搬家(蚂蚁搬家要下雨)(4)

也有网友觉得,语文教材又不是科学著作,也不是地理科学。我们从小就听过这句谚语“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这是人们长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且历史上形成语言或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并不一定就符合当下的科学标准,保持原汁原味就好,不必吹毛求疵。

事实上,这不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第一次遭受质疑。近年来,诸多耳熟能详的教材内容,都曾被质疑不实或存在科学性问题。比如《爱迪生救妈妈》或为杜撰;《河中石兽》科学性不足;《乌鸦喝水》没有科学依据等等。

三年级蚂蚁下雨为什么搬家(蚂蚁搬家要下雨)(5)

这些说法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争议,关于是否应该下架这些文章的说法也不是争议不断!

此次事件发生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宣传部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编辑室老师将对此内容进行研判。北京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也进行了说明:“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是没有经过统计和验证的规律,但民间有此类说法。

“有时候大雨来了,在一些相对低洼的地区,雨水容易淹到巢穴里去,但并不是说所有大雨来临之前都有蚂蚁搬家,也不是蚂蚁搬家一定有大雨。”

他说:天气谚语都是长期经验的总结,有一些有科学依据,但大部分是实践经验的累积,没有严格的科学论证。民间还有很多这样的谚语,例如“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他认为,该说法如果作为科学教材当然不可取,但作为生活上的借鉴也无妨。

三年级蚂蚁下雨为什么搬家(蚂蚁搬家要下雨)(6)

那到底这样的说法是否真的有待商榷?出现在语文的教材中又是否恰当呢?

京誉君这样认为:“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会来到。”这个是根据多少年多少代的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就像我们每次看到蛇过道,不一定都是因为大雨要来到。

这个要结合当时当地的气候因素综合研判。蚂蚁在大雨来之前,从低处向高处迁移的现象,我们小时候大都见过。这种现象一般都出现在夏季快要下大雨之前半天左右的时间,同时也会出现天气闷热,云层加厚,阴天等其他现象。

还有厕所下水道返臭味,一楼或平房地上返潮等,这都是两天内必有大雨的预兆。就说蚂蚁窝,还有一个现象。快到下大雨前,很多蚂蚁都会把很多土搬到蚂蚁窝的周围,用来防洪。我们当地叫”蚂蚁垒窝”。

三年级蚂蚁下雨为什么搬家(蚂蚁搬家要下雨)(7)

你看,蚂蚁垒窝了,快下雨了!大雨过后,天晴了,太阳好的时候,蚂蚁还会把窝里的东西运出来放到窝边晒呢!其实,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应能力。大自然有很多奥秘。我们的祖先积累了很多这样的经验通过谚语口口相传。

就像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话,通过我的观察,确实如此。只要八月十五是阴天的,正月十五的天气也不会是晴天。这两个节日的天气是有关联的。

如果和生活毫无关联又怎么会口口相传到如今呢?

至于是否应该出现在语文课本中,我们还需要辩证来看待。我们在课本中都学过李白的诗,比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按照这位家长的逻辑,是不是要下架李白的诗,因为就算在古代也不可能有人有三千丈的头发。

三年级蚂蚁下雨为什么搬家(蚂蚁搬家要下雨)(8)

又好比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不成为了写这首诗,岑参还真的要一颗一颗地把树都数个遍?很显然是不现实的。

再比如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的作者,就是一个纯粹的地理盲,因为里面有大量的地理知识错误。比如史进去延安府找师父,不应该途经渭州碰到鲁智深;鲁智深从五台山到东京(开封),也不用绕道山东过桃花山,烧瓦官寺;

戴宗去东京送信,也不该舍近求远过梁山泊。至于林冲雪夜上梁山,天上下着那么大的雪,气温肯定是零下好多度,结果水泊梁山居然没有冻冰,还得坐船过去。

我们深究发现在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中,到处都充满了“错误”,如果件件都要论证其合理性,那么语文这门学科将失去它的意义。就像“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在其个人微博回应称,“这是诗歌文学性表达,不能拿常理去抠。”

三年级蚂蚁下雨为什么搬家(蚂蚁搬家要下雨)(9)

研究语文我们研究其文学性就好了,其他的内容只要是有常理可追寻,经得起事实论证那么就不必太在意。当然了,这位家长的积极探索和监督精神还是值得夸奖的,能在教材中挑毛病也说明了确实关注孩子的学习,并引发了思考。

但是作文家长也应该明白,教材不会随意编写和出版,凡是能传阅到们手中,势必经历了层层把关,其内容的健康程度是经得起论述的,不必过于担忧!

看完了这位家长的质疑,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呢?“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这样的谚语难道真的不能进入语文教材吗?欢迎大家文章下方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