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有忠心耿耿的朝中大臣,就会有结党营私的佞臣,然而曾经被唐高宗视为贤臣的许敬宗,为何被世人称为是“佞臣”呢?许敬宗到底做错了什么,这期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朝中重臣之类重要官员(本是德高望重的朝廷官员)(1)

资格最老的政客,官场中又极其圆滑

隋朝末年,许敬宗出生于杭州新城,从小许敬宗就勤奋好学。当唐太宗做秦王时,特意修建了一个文学馆,专门收聘贤才,而许敬宗自从中了秀才后,便进入到文学馆中深造,由于他才华横溢,又编辑了十多部著作,没多久许敬宗就开始担任了中书令。

可以说当时的许敬宗受到了唐太宗的器重,他得到的宠爱和礼遇,在整个朝中是无人能及的。在唐朝的整个朝廷中,许敬宗任劳任怨,他的地位影响到了许氏家族在当时的社会中的地位。可以说只要跟许敬宗沾亲带故的,都得到了一官半职。

朝中重臣之类重要官员(本是德高望重的朝廷官员)(2)

当然许敬宗在官场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年长孙皇后去世时,许敬宗竟然偷摸在葬礼上偷笑,这件事也激怒了李世民,直接给予贬职为洪州司马。

直到过了七年之久,才被调回京城辅佐太子李治。李世民去世后,许敬宗得到了李治的提拔。李治上位后,他做了第一件事就是废掉结发妻子王皇后,把武则天另立皇后。

这件事在整个朝廷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朝中大臣都认为这件事有些荒唐,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妃子,如今却要与李治结为夫妻,当上皇后,很多重臣在朝廷中公然反对,甚至还有的以死相逼。

朝中重臣之类重要官员(本是德高望重的朝廷官员)(3)

当时的李治压力非常大,而许敬宗却非常圆滑,他抓住了机遇,在众人反对的情况下,竟然公开支持李治。当时的许敬宗只说了一句话:““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农民多收了麦子,就觉得自己富有了,就想换掉妻子,这种事情也是情理之中,这是农夫自己的事情,而天子想要换皇后,也是无权被他人干涉的。

许敬宗的一席肺腑之言,竟然让李治深受感动。从这以后,李治就把他视为自己的心腹,并多次提拔许敬宗,让他官运亨通,直到成为了宰相。

朝中重臣之类重要官员(本是德高望重的朝廷官员)(4)

许敬宗也是辅佐李治任劳任怨,直到年过八旬离世。许敬宗去世后,李治让他入葬到昭陵,然而李治却给了许敬宗一个谥号“谬”,这个谬字代表荒唐的意思,李治这么做,许氏一族开始炸了锅,谁也不曾料想,许敬宗任劳任怨一辈子却得到了一个这样的名声。

为何会给了一个“谬”字呢?

老学究袁思给出的答案是,许敬宗的一生有三宗罪是不能逃避的,第一宗罪是他的儿子跟了他的小妾好上了,许敬宗碍于面子,竟然不顾父子情分让他儿子被流放到荒芜之地。

第二宗罪是许敬宗过于贪财,竟然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给蛮夷。

第三宗罪就是许敬宗生活骄奢淫逸,妻妾成群。就这样,许敬宗落下一个奸臣的名号,流芳百世。

朝中重臣之类重要官员(本是德高望重的朝廷官员)(5)

许敬宗人品到底怎么样?是不是奸臣呢?

从许敬宗一生对朝廷的贡献来说,他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仅凭上面的三宗罪其实不能说许敬宗就是奸臣。许敬宗的儿子跟他的妾室好上了,许敬宗完全可以直接将儿子杀掉,没必要流放远方,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许敬宗并没有不念父子之情。

另外许敬宗把女儿嫁到远方,收取了高额聘礼,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古人婚嫁讲究六礼,男方给的聘礼越多,越说明有诚意,所以根本不能拿这件事来质疑许敬宗的人品。

朝中重臣之类重要官员(本是德高望重的朝廷官员)(6)

最后说许敬宗的生活骄奢淫逸,在生活作风中许敬宗贪图享乐,整日与美女在一起,这种情况在当时的社会来说并不违法,很多名人也都有过类似的情况,妻妾成群并不能直接将一个人彻底否掉。所以说许敬宗的三宗罪和奸臣之说都是被世人冤枉的。

作为杭州新城人,作为唐朝时期赫赫有名的宰相,许敬宗的一生饱受非议,不管他是不是贤臣,有一点皇帝对他的信赖和宠爱是毋庸置疑的。

从许敬宗的身上我们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人若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

朝中重臣之类重要官员(本是德高望重的朝廷官员)(7)

这是许敬宗智慧的地方,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