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一家四口,因工作原因需分居两地。妻和上高中的大宝在一起,我和小宝(上一年级)在一起。小宝从未与妈妈分开过,所以一到晚上,小宝就哭着喊着:“我要妈妈!”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宝快速适应这种生活?如何让小宝不至于想念妈妈?

第一次做爸爸难吗(我要妈妈爸爸的做法真的合适吗)(1)

奶奶的做法

奶奶劝他:“别哭,很晚了,别人都睡着了,你还在哭着想妈妈,楼上楼下的叔叔阿姨们会骂你的。”小宝依然哭着不停,喊着要妈妈!“再哭我就走,不陪你了,让你一个人在着哭,晚上让怪兽来抓你。”见奶奶威吓,小宝哭得更撕肝裂肺!

分析:奶奶的“恐吓”在6岁孩子面前根本不管用,因为他知道没有怪兽来抓他,别人也不会骂他,是假的。另外,在恐吓面前更加想要得到妈妈的保护,得到妈妈带来的安全感。

第一次做爸爸难吗(我要妈妈爸爸的做法真的合适吗)(2)

爸爸的做法

“爸爸知道小宝想妈妈了。妈妈离开我们几天了?”“三天,我要妈妈陪我睡。”“你想去看看妈妈吗?”“想,现在去?”“你如果乖乖的睡觉,后天(周五)放学了我就带你去。你正好可以和妈妈说说你在学校里的故事,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小宝的脸色终于由阴转晴了。

睡前,爸爸又问他一些话,比如“你在学校里表现棒吗?”“学校里有什么开心的事吗?”一类的,小宝高兴地说,我当班长了,老师表扬我第一个到校了,让我收作业本等等。爸爸就表扬说:”原来我家小宝这么棒啊。“小宝带着满足安心踏实地睡着了。

分析:奶奶只是阻止孩子停止当下的行为,即不要哭;而爸爸则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即,你不是想见妈妈吗?可以,定一个可期待的时间去实现,由此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另外又用转移话题的方式,让孩子摆脱想念妈妈的念头,转而想自己开心的事情,以获得心理满足感。

第一次做爸爸难吗(我要妈妈爸爸的做法真的合适吗)(3)

经验总结

1.接纳情绪,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首先理解孩子的思母之情,接纳孩子哭泣的情绪,认可她想妈妈这个现实。只有先做好这个铺垫,后面的话孩子才听得进去。

2.转移注意力,建立与孩子的交流机会。

要让孩子能安心睡觉,就要平复孩子的情绪,就需要让孩子想些开心的事。爸爸的引导把孩子带入自我欣赏的境地,从而逐渐从想念妈妈的思维中走出来。

3.学会赞美,培养孩子向上的欲望。

孩子的成长需要强大的内心,更需要不断的鼓励与赞美。由此增强他们向好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