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睛关乎大健康。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是世界第2位,发病率为50%。
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22.78%,初中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大学生高达80%以上。我国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数占整个学生比例的60%,患者人数超过6000万,居世界首位。最令人担忧的是,人数每年仍以8%的速度增长,可以说,我国青少年已成为眼健康的“重灾区”。
我们拿什么来拯救孩子们的视力?
什么是眼健康?
用眼“恶习”让我国青少年不断地透支眼健康,越来越多的眼睛问题,如近视眼、电脑眼、手机眼等成为日益严峻的视力问题。
到底什么是眼健康?绝大多数人误认为,只要眼睛能看见,就说明眼睛是健康的。这是最大的错误。
眼健康绝不单单指眼睛能够“看到”,而是在良好的用眼习惯下,拥有敏锐的视力,宽阔的视野,而且没有任何眼疾病和眼部不适感。
拿近视来说,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近视不是疾病,矫正近视无非就是戴个眼镜。其实不然。近视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尤其是在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的孩子,更容易变成高度近视,导致视力损伤,甚至到了老年有可能因此失明。
如果孩子一只眼屈光不正,另一只眼是正常的,屈光不正的眼睛所看到的图像是不清晰的,而大脑会自动忽略不清晰的图像,时间一场,屈光不正的那只眼睛就会出现弱视。
如果两只眼睛的屈光度数相差过大,就会出现“屈光参差”,会影响孩子大脑立体视觉的形成。立体视觉受损不但会影响成年后很多职业的选择,甚至会影响驾驶车辆,带来潜在的危险。
由此可见,眼健康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孩子一生的大事。
拯救孩子的眼健康,刻不容缓
为加强全民爱眼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特别是增进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素养,推进近视综合防控,为全生命周期视力健康奠定良好基础,国家妇幼健康司发表了六个共识,现总结如下:
共识一:保护视力,从小做起。儿童青少年是视觉发育关键阶段。应从3岁起注意检查视力屈光状态,及时发现屈光不正、弱视、斜视等影响视觉发育的眼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共识二:增加日间户外活动,“目”浴阳光天天120。建议中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龄前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从预防近视的角度看,户外活动要求日间到户外,而不要强调活动的内容、方式与强度。
共识三:建立视觉友好环境,学校家庭同步行动。改善学校教室和家庭采光照明条件,配备与儿童青少年身高相适宜的课桌椅。要求儿童青少年夜间读写,应同时使用房间顶灯和台灯,台灯宜放置在写字手对侧前方;观看电视的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4倍;观看电脑、手机的距离分别不小于50厘米、33厘米;避免儿童青少年接触不必要的电子屏幕环境。
共识四:培养健康用眼行为,近距离用眼坚持“4010”法则。读写时保持“一尺、一拳和一寸”。对于中小学生,近距离持续用眼30~40分钟之后,应休息10分钟(4010法则);使用电子产品时,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不超过1小时。
对于学龄前儿童,近距离持续用眼15~20分钟之后,应休息10分钟(2010法则);尽量不接触电子产品。通过远眺、做眼保健操等方式缓解眼疲劳。每日睡眠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避免晚睡晚起和作息不规律行为。
共识五: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养成健康的好习惯。家长不要成为“手机控”“电视控”“电脑控”,减少孩子的视屏行为,与孩子多做互动性游戏,不额外增加孩子学业负担,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与阳光。
共识六:推进医防融合,实施综合干预。
让孩子改掉用眼“恶习”,关心儿童青少年的眼健康,儿童期是视力发育的关键阶段,多数疾病都可以防控,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良好。希望每位家长了解更多的眼病防护知识,让光明伴随孩子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