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瞳孔看人

瞳孔是眼睛中央的黑色部分,它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外部的光线能够经由它投射到视网膜上。当光线微弱时,瞳孔会适当放大,而在遭遇强光时,它会相应缩小,以控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光线的总量。从这个角度上看,眼睛的工作原理就像照相机一样,用一个控制装置来适配不同的环境。

人类瞳孔的大小不仅会随周围环境的明暗发生变化,还受对目标关心和感兴趣程度的影响。就像通常所说的“眼睛比嘴巴会说话”一样,人的心理活动全都显露在眼睛中。瞳孔的扩张能力与大脑直接相关联,不受主观意志的控制。当人类看到非常喜欢的东西时,瞳孔的放大程度会高于正常情况,而当呈现在眼前的东西令人厌恶时,瞳孔很可能会缩得很小。如果仔细观察瞳孔的变化,可以得知对方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看上去心不在焉地,可他的瞳孔却在渐渐

大,就可以断定他满不在乎的神情下隐藏的是对该话题的强烈关注。与之相对的,如果对方看起来对你的话题很感兴趣,但他的瞳孔没有变化,你就要调整战术了。

一个人情绪低落时,瞳孔会缩小。此时的眼睛被人们称为“蛇眼”。消极的人往往不会留意到身边的事物,就是因为他们的瞳孔在缩小的同时,视网膜上的图像也随着变得模糊。而人在极度兴奋或恐惧时,瞳孔可以扩大到正常状态的3倍!瞳孔放大后的眼睛往往被认为是富有魅力和吸引力的。

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随机给志愿者看一些事先准备好的照片,然后观察他们瞳孔的变化。通过实验,他发现女性看到婴儿的照片、男性看到女性的裸照时,瞳孔平均扩大了20%。

据说那些混迹于高级赌场的职业骗子就是通过观察赌桌上其他人的瞳孔来骗取钱财。如果对方的瞳孔突然放大,骗子就会减小赌注;反之则加注。而骗子们通常都喜欢通过墨镜来掩盖自己的“底牌”。

瞳孔看出病(通过瞳孔看人)(1)

----

古埃及的女性会向自己的眼睛里滴几滴颠茄汁,这种液体能够让她们的瞳孔明显放大,从而来增强对异性的吸引力,而中世纪的意大利妓女在接待到访的客人之前,也会借助药水散瞳以便创造出她们喜欢看到客人的假象。

古代的珠宝商人出售首饰时,是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来要价的。如果一个宝石的光泽能使买主的瞳孔扩大的话,商人就会把价钱要得高一些。在他们看来,珠宝的价格高低与买主的瞳孔大小成正比。

广告商更是把这个武器发挥到最大值。他们会通过技术手段放大广告照片上人物的瞳孔。孩子们的瞳孔“变大”后,玩具销量上涨;女士们的瞳孔“变大”后,化妆品销量上涨;车模的瞳孔“变大”后,汽车销量上涨······放大瞳孔一度成为广告界战无不胜的法宝。

冷战时期,美国联邦调查局曾经抓获了一名东欧间谍。此人倒是很合作,交代了一些资料。FBI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此间谍是单线联系,

有一个向他指派任务的幕后人物。可是,当FBI探员们问到这个幕后人物时,他就闭口不言了。探员们用了很多常规手法,软硬皆施,可此人就是坚决不开口。最后只好从大学里请来了一名心理学教授。该教授经常与联邦调查局合作,帮助他们获取资料。教授先是要求FBI提供一些和间谍有接触的人的资料卡。拿到卡片后,他把卡片一一放在间谍面前。表面上是通过问话来排除,实际上教授根本没有听间谍的话,他只是默默地看着间谍的瞳孔。当间谍看到一张卡片时,瞳孔先是扩大,之后又迅速收缩。教授不动声色地记下了这张卡片。不久,这个幕后人物被FBI揪了出来,原来是个潜伏在政府内部的高层人物。因为当间谍看到自己的同伙时,首先会兴奋,之后又打算从潜意识里隐藏此人,所以瞳孔就出现了先放大再收缩的奇异变化。这一切当然逃不过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的眼睛。这个间谍直到冷战结束也不知道,是自己的瞳孔出卖了自己的同伙。

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瞳孔会放大;而瞳孔放大时,也会激发人的兴趣。很多自由撰稿人都喜欢在较暗的环境中写作,因为在黑暗中,人的瞳孔会放大,使他们的创造兴奋点大大提高。

但归根结底,瞳孔的变化还与其他诱发因素有关,不能用瞳孔作为确定一个人喜恶的唯一标准。当广告商们意识到这点以后,“放大”瞳孔的手段才逐渐降温。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把观察对方瞳孔的变化来了解对方的内心当成行动指南。

瞳孔看出病(通过瞳孔看人)(2)

以上就是我们通过瞳孔去观察一个人

下一章:眼珠转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