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本一篇《陈情表》让大家知道了这位侍奉祖母的大孝子李密。至今都记得背诵《陈情表》是比较费劲的,因为这篇文章不像唐诗宋词那样朗朗上口。

李密这个人是知道了,但是李密貌似自此在历史中消失了,啥也没留下。这么一个大孝子就这么消失了?等再知道李密的时候,已经是瓦岗寨,已经是《隋唐演义》了。

陈情表中李密简介:还原课本历史人物之陈情表李密(1)

《晋书·李密传》除了《陈情表》以外,剩下的就是几百字了。要不是《华阳国志》的补充,甚至都不知道李密的生卒年。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李密公元 224—287年,享年64岁。这个在古代已经算长寿。《华阳国志》是记载西南地区的地方志,为东晋人所做。

根据《晋书·李密传》和《华阳国志》总结了小暴脾气李密的一生。

小暴脾气,直肠子李密

陈情表中李密简介:还原课本历史人物之陈情表李密(2)

李密,出生于今天的四川眉山,祖父官至太守,父亲早亡,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抚养长大。从这个经历来看,要不是父亲早亡,人家李密也是官家后代,当不至于如《陈情表》所述的悲惨。

李密的前半生就不说了,一篇《陈情表》人家自己做了总结。说一下,课本中没涉猎的部分吧。

李密写《陈情表》的时候,是公元267年,祖母刘氏96岁,此时的李密已经四十多岁了。在祖母刘氏去世之后,李密再次以洗马的官职被征召到洛阳(写陈情表的事后,李密辞去的就是洗马),这个洗马的官,在西晋不算什么大官,掌管图籍的文官,一共有八人。

在洗(xiǎn)马的职位上估计没干出什么成绩,否则史书不会没有记载。政绩没啥,倒是留下了跟当时的名臣张华的一段对话。

不以降臣而自居,不卑不亢

张华问李密:刘禅这人怎样?

李密答道:跟齐桓公差不多。

李密的这个回答,把张华给整蒙了,赶忙问:为啥?

李密答道:齐桓公用管仲而称霸,用竖刁而亡。刘禅用诸葛亮而抗魏,用黄皓而亡国。所以说这俩差不多一样。

张华没讨到便宜,改问诸葛亮了。

张华问:诸葛亮言教怎么那么琐碎。

李密答道:尧、舜、皋陶谈话都很简雅,而说给普通人的大诰就很繁琐。跟孔明对话的人和孔明不是一个档次,只能琐碎了。

李密说完,张华表示赞同。

通过上面的对话,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李密还是很正直的,不像陈寿那样有奴才相。同为蜀国旧臣,差别还是有的。

朝中无人,只能外放

后来李密被外放为温令,有政绩。就是对他的属下不满,发牢骚居然说了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被人告了一桩,还好他的上司觉得李密是个清官,没计较。

李密自负有才能,想到朝廷中枢发光发热,只耐朝中无人啊,没人提拔。最终只做个汉中太守。

跟皇帝发牢骚,被免官回家

陈情表中李密简介:还原课本历史人物之陈情表李密(3)

一心想报效国家,只因无路可投。作为四川人的李密,自然不能忍着。终于逮到机会了,一次在晋武帝司马炎举办的宴会上,李密奉旨作诗,在最后居然加了这么几句: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这是在数落整个朝廷啊,这是在埋怨司马炎的用人制度啊。宁可回家种地,也不愿意再干了。

晋武帝司马炎很生气,生气的后果就是从了李密的心愿:你不是想种地吗,那就滚蛋吧。

好了,李密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其后病死家中。

貌似,除了《陈情表》以外,李密确实没啥可以介绍给中学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