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心理咨询师叶月幽分享的一个故事。

当时,叶月幽去参加一个书法班的活动。

活动先是向家长们展示孩子的习作,随后就是颁发各种奖项,从全国到全省、全市的金银铜奖。

每颁发一项,就要请优秀学员的家长上台发言。

在一番喜庆热闹过后,最后颁发的是“学习蜗牛奖”和“难得糊涂奖”。

前者是给那些学习速度特别慢,总是请假或迟到的孩子,后者则是给书面不整洁、不好好练字、搞不清作业的孩子。

然而,让叶月幽没想到的是:

获得了这两个奖项的孩子居然也要上台领奖、父母发言。

在叶月幽看来,若是自己的孩子被评了这个奖,哪怕抗议不成,多半也不会到场参加。

果不其然,被评了“学习蜗牛奖”的孩子和父母直接缺席。

于是,继续颁发“难得糊涂奖”。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时,一位爸爸牵着自己的孩子,走上了领奖台。

只见这位爸爸表情如常,既没有表现出尴尬无措的样子,也没有责怪或嫌弃孩子,反而紧紧地牵着孩子的手,一直站在他旁边。

爸爸先是感谢了老师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平台,并把登台检讨看作一次机会:

虽然这个奖不像刚才获得的奖项那么响亮,但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有这个机会站在这里分享。

随后,他又检讨了自己的问题:

回想起书法老师教导孩子们时,常说练字要临帖。

我想,我不就是我家孩子常看的字帖吗?

我面对困难挫折的态度,他也在不停临摹:如果我勇敢,他也会学到勇敢;如果我坚持,他也会学到坚持;如果我退缩,他也会学到退缩;如果我逃避,他也一定无法面对……

想到这里,我鼓起勇气,站在这里做这次分享。

我平时工作较忙,对孩子的陪伴较少,自然也缺少了督促和指导。

都说养不教,父之过。所以当我知道自己的孩子被评为这个特殊奖时,我第一时间并不是生气,也不是懊恼,而是庆幸。

因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提醒,早发现问题,才能及时改善。

最后,他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

虽然我家孩子身上还有一些不足,但在我眼里,他始终都是我最可爱最宝贵的孩子。他活泼、开朗、愿意努力和尝试。

只要假以时日,一定能迎头赶上。

都说新年新气象,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下一次我们站在这个讲台上的时候,就是我们正式领奖的时候,也相信各位小朋友、大朋友会给我们孩子肯定和鼓励。

老实说,最开始这位爸爸发言时,所有人都当热闹看。

但慢慢地,大家都放下了手机,从最开始的奚落,变成了感动、敬佩。

作家莫言曾说: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

成长型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以下7张对比图,揭示了成长型思维的父母和固定型思维的父母,遇到同一件事时,截然不同的反应。

希望每位父母看完,都可以有所反思。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1)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2)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3)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4)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5)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6)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7)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8)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9)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10)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11)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12)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13)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14)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15)

经常能在后台看到这样的留言:

为什么在孩子身上投入了无数的时间、精力、金钱,却依旧养不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对此,我想借用心理学家贺岭峰说过的一段话:

孩子将来面对的世界,跟我们面对的世界不一样。教育不是站在今天看将来,因为将来谁都看不清楚,很多时候,是站在将来看今天。

孩子最终会停留在哪个港口,很多时候靠的正是父母的行驶技术。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是抱怨、贬低、逼迫还是激励、唤醒、鼓舞,将指引孩子走向截然不同的目的地。

愿我们在养育中,都能不断修炼,不断成长,做成长型父母。

陪伴在孩子身边,与他并肩前行,步履不停。

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一个被尊重、被理解、被呵护的环境中,释放出无限的潜力,超越昨天的自己。

请倒数最后一名家长发言(请倒数第一的家长发言)(16)

作者:可乐妈。来源:男孩派(ID: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