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课使用的教学方法(漫谈词汇教学之方法)(1)

词汇教学有多种方法

近年来,中小学英语课堂大量使用猜测策略,这种趋势已使教学效率有所下降。由此,笔者认为,现在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了。

词汇教学有多种方法和策略,而猜测只是其中一种。猜测指学生在阅读或听力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学生读到或听到单词时,根据语言形式的某种特征来判断词义。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这种猜测策略的使用似乎得到了教学界的广泛认可,似乎已经形成凡涉及词汇教学必定采取猜测策略的风气。师生都喜欢猜词而忽略了其他方法和策略,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严重误导了词汇教学。

猜测能力是人的本能,这无可厚非,但对外语学习者来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猜测词汇往往困难重重。课堂教学大量采用猜测策略似乎有据可循。Krashen(1983)坚持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利用上下文阅读生词的行为来猜测词义,这样学生可以不经意地习得词汇。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过猜测策略训练,猜词策略能有效地增加高中学生的词汇量。另有类似的观点认为,学习者为了在相等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文章,遇到不认识的词大可不必一一求助词典,应该多从上下文猜测词义,猜不出的时候,囫囵吞枣也无妨。然而,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英语阅读教学中多鼓励学习者使用词义猜测策略的做法应该重新思考,因为大量证据表明,词义猜测策略不完全适用于二语学习者。

有研究显示,学习者通过分析词汇理解和词汇记忆这两个步骤,由于上下文特征和阅读者语言及阅读能力的差异,不能确保所有阅读者都能够从上下文中推导出生词的意思;同时,由于推导结果的不确定性,通过上下文记忆生词也没有显示出比其它记忆方式更具优势。学生读到或听到单词却难以理解,究竟是哪些环节出现问题了?Nation和Coady (1988)认为,一旦学习者决定某个生词值得猜测,一般都遵循这5个步骤:① 确定词性;② 观察就近的上下文;③ 观察较远的上下文;④ 猜想词义;⑤ 验证猜想。假如这5个步骤是正确的,教师仍无法确定学生在哪个步骤中出错,仍需要做实证研究才能得出结论。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很多学生没能成功地完成这些步骤,这就等于没有真正学习到词汇。

词汇教学方法有多种,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用于外语教学。例如,直观法(又称演示法)在母语教学中很常用,教师或者借助实物、图片展示,或者让学生亲身感受。美国盲人海伦被人领到水龙头处,用手感受水的时候学习“水”这个单词,这样的方法对盲人很实用,课堂教学没有必要这样费时费力。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可适当采用直观法,但过量使用则值得商榷。小学生虽然没有学过英语,但大多数学生都见过苹果、香蕉之类的水果,教师还有必要上街买水果再带回教室吗?苹果、香蕉这样的词汇不用实物就无法讲授吗?如果讲授老虎、狮子这些猛兽又该怎么办?类似的道理,猜测法在课堂上一旦滥用,同样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词汇教学仅采用猜测法恐怕行不通,那么教师不妨尝试其他方法。针对词汇教学的方法有演示法、释义法、翻译法、构词法、比较法、例示法、归类法、描述法、说明法等。课堂教学可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展新词义,多种方式呈现单词,增加刺激渠道和程度,加深感知印象:(1)利用构词法知识讲解词义;(2)以音、形、义结合来教授词汇;(3)通过上下文来判断和掌握新词义;(4)通过联想法教授新词;(5)在具体情境中教授新词;(6)在趣味英语中讲解新词,并强调操练和使用新词汇,多次循环复习,巩固记忆。Lewis早在20年前就谈到,词汇教学法(the Lexical Approach)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新方法,而是基于对语言新的理解建立的一套原则。世上没有人们希望的所谓“词汇课”,但新式教学活动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学生更多注意词块;第二,教学活动统一了语法、词汇和发音,教师可以把一个词块当作一个词条、一个语音单元和一种语法输入来讲授。这两个特点形成整体和统一的教学原则,以多种不同方式得以实施。

无论教师采用任何一种词汇教学方法,都应考虑其适用条件和本质特征。就方法而言,教学界认为词汇教学最常用的三种方法,附带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显性讲授(explicit instruction)和自主策略发展(independent strategy development)各有所长,但是适用场景不同。方法本身没有对错,但是从效果来看,哪种方法更适用,这决定了词汇教学的胜败。

笔者建议,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应以显性讲授为主,加大词汇知识的讲解力度。词汇教学包含词汇的形式和意义、发音和拼写、词组和搭配、翻译等内容。实践中,教师只能根据某种方法的基本原则,视情景之变化而定,因为世界上没有一种方法能解决所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