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蝉鸣(微信公众号:方升研究),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苏州智慧园区运营机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苏州智慧园区运营机制
文/蝉鸣(方升研究)
招大引强,就是招大项目、吸引好企业。
这四个字,是过去十几年来,各大小城市发展产业,招商引资的响亮口号和重要目标。
招来大项目大企业有什么好处呢?怎么各地政府都喜欢?
原因很简单,想想地方政府最喜欢什么就好了。
直白点说就是政绩、经济数据。
大企业大项目,相比于小企业小项目,更容易完成考核。我招来一家大企业,它能顺便带来一系列上下游配套企业,当然省事省力。我为什么还要费老劲去招小企业,再把它培育成长呢?
当然如果各个地方都能实现招大引强,那是再好不过的。
问题在于,大企业不是哪个城市都愿意去啊,也没有那么多大企业给你挑啊,更何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招大引强还会更为困难......
首先,一般来说,能招来大企业的,往往也是一线城市。这些城市产业基础雄厚,有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充足的人才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是大企业大项目喜欢的落脚点。
但是呢,三四线城市本身缺乏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大企业落户的动力不强。就算你条件开的再好,也不一定能招来大企业。
那么企业选择在哪落户,答案是很明显的。
其次,国内后发优势在逐步弱化,大企业大项目存量相对减少。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后发国家的发展红利上。过去十几年,由于国内人口和原材料价格低廉,城镇化进展速度较快,再加上国内消费市场还能蹦跶,吸引了一批外资大企纷纷来华投资建厂。所以彼时地方城市招大引强还较为容易。
但是这几年来,随着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产业转型升级,原本的后发优势在逐步弱化。而隔壁东盟国家在蹭蹭崛起,重走中国老路,承接了从国内转移走的部分企业。
再次,疫情又大大重击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就算我不从中国搬走,我也不敢轻易扩张啊,毕竟在市场环境恶化的当下,拿在手里的现金是最踏实的。
最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强调制造业回流,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不少外资撤离美国。
所以,外部贸易环境加上内部产业发展阶段,使得目前招大引强愈发困难,尤其是三四线城市。
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谈论招大引强,不考虑因地制宜,因势而变,就像一个人开车开到绝路,仍然要继续喊再往前开、再往前开。
这样在外界看来是傻子的人,其实也不一定傻,他是真的不知道有更好的道路吗?我想未必,大概率是环境利益使然。
对他们来说,只要继续往前开仍可能有机会遇到乘客,那也比花时间重新探索一条新路省时
省力不费脑。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只强调招大引强也是地方政府懒政怠政的一种表现。明知可能招不到多少大企业,但是招大企业总比自己培育一个大企业要简单得多,还能快速达到效果。
一般打造一个产业生态至少需要4年以上的时间,汇聚上下游产业、搭建运营团队、等待生态产生经济效益都需要时间发酵。
但政府官员一般在一个地方任职时长是3-4年,对他们来说,在这几年内,直接的经济数据是帮助升迁的好政绩,招大引强是最快见效的办法。在这种机制下,大部分官员都会有短视的倾向。
不少基层招商人员卡在领导的高要求和紧缺的项目中间,左右为难,为自己惨淡的招商数据苦恼,只恨自己不是领导。
招大引强虽然能够引来上下游企业,但一个地方如果想依靠招大引强实现产业聚集乃至升级也是不太可能的。张江、苏州工业园和深圳核心区的产业发展历史说明了这点。
这三个地方目前是国内三大产业集群,是跨国公司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全球布局的几大首选之地。
根据张通社Link数据库统计,截至目前,张江共有87家企业成功上市,IPO总募金额超2000亿元,总市值超2万亿元,总市值超百亿的企业共有43家,占比近50%,苏州工业园区共有59家企业成功上市,IPO总募金额超500亿元,总市值超5000亿元,市值超百亿的企业共有16家,占比约27%。深圳南山区更是被被誉为“中国硅谷”,华为、中兴、迈瑞、大疆等都诞生于该区。
然而看看他们的发家史,就可以看到这三家都不是依靠招大引强,反而是在搭建产业生态,招早招小,将小企业培育成大企的过程中实现招大引强目的的。
所以别再单谈所谓的招大引强、亩产论英雄了,现在抓早抓小抓科技才能够抓住新的机遇。
如想了解更多产业研究内容,可以私聊、评论或搜索方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