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商鞅方升,又称商鞅量,出土于晚清时期,属战国中期的青铜器,也是战国时秦国商鞅监制的标准量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辉县出土的子龙鼎是几级文物(精美文物介绍战国商鞅方升)(1)

战国商鞅方升,通长18.7厘米,高2.3厘米,升纵7厘米,横12.5厘米,重690克容积202.15立方厘米。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

左壁刻:“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与柄相对的一端刻着“重泉”二字。“大良造鞅”即商鞅,该件器物因此得名。

铭文之中的十八年即秦孝公十八年 (公元前344)。此器有确凿的纪年,商鞅变法时为统一秦国度量衡制造了它,并标明由秦国商鞅负责监制。自铭16.2立方寸为一升,可以推导出秦一尺长23.2厘米。

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右壁刻着“临”字。“重泉”与左壁铭文字体一致,应是第一次所刻,而“临”字与底部诏书为第二次加刻。可知此器初置于“重泉”(今陕西蒲城),后转发至临地。

辉县出土的子龙鼎是几级文物(精美文物介绍战国商鞅方升)(2)

篆刻铭文的大致含义,是讲秦始皇对此的一种赞赏与肯定。商鞅方升的精妙之处,还体现在它的使用时间上面,从商鞅方升的出现,到秦始皇对六国的统一,期间共计一百多年的时间,竟都在使用商鞅方升进行计量。它是天下尽用秦制最有力的物证,同时也充分说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商鞅在秦国变法的继续和发展。

辉县出土的子龙鼎是几级文物(精美文物介绍战国商鞅方升)(3)

战国商鞅方升是文史界国家重量级文物,是中国度量衡史不可不提的标志性器物,是战国至秦汉容量、长度单位量值赖以比较的标准。古代量器流传者为数不多,且大都是民间使用之器,战国商鞅方升是与重大历史改革相关联的国家统一颁发的标准器,是秦统一六国后以商鞅所造量器为标准器具,此器是研究秦国量制的极重要的资料。

“战国商鞅方升”,在2013年8月19号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