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是特化程度最高的海栖爬行动物。它的特征:食鱼,体形似鱼(它们是呼吸空气的爬行动物)。事实上,它们的体形确实与鲭鱼和金枪鱼类似,而极度流体学外形的体形使得这些现存鱼类的游动速度能达到每小时40千米。

与同辈蛇颈龙不同的是,鱼龙并不依靠似桨的鳍状肢游动,而是发育出了一根鱼形尾巴且依靠尾巴横向运动提供推进力,这与现代鲨鱼和金枪鱼的尾巴功能相似。鱼龙很适应海栖环境,无需再像海龟和蛇颈龙一样上岸产蛋,而是在海中直接分娩幼仔。最受人瞩目的鱼龙化石记录了成年雌性鱼龙正在分娩幼仔的过程,这一过程被永远地保存了下来。

鱼龙目与现代海豚生活在相似的环境里,它们种类繁多,而且存活了1亿年之久。这些海栖生物驰骋于三叠纪早期的海洋之中,在侏罗纪时种类达到了巅峰,之后便一直衰落,直到白垩纪中期全部灭绝。它们的灭绝可能与高级鲨鱼的出现有关,后者此时已经演化出了现代形态,也是晚中生代海洋中的主要食肉动物。

鱼龙的起源尚不可知,唯一能确定的是它们来自某个陆生爬行动物类群,而的不是某个已知的海栖爬行动物。

史前生物图鉴258(史前生物图鉴120鱼龙)(1)

名称:鱼龙( 海栖爬行动物)

年代:侏罗纪早期至白垩纪早期

地点:欧洲(英格兰和德国)、格陵兰岛和北美洲(加拿大艾尔伯塔省)

大小:最长2米

鱼龙是人们最熟悉的史前动物之,其化石形象地保存在德国南部侯兹马登页岩附近。这些岩石在侏罗纪早期沉积在浅水区,人们在这些岩石中发现了上百具完整的鱼龙骨骼,其中一些骨头仍然相互连接着。在几具成年鱼龙体内发现了幼仔的小骨,再加上某些标本里保存着幼仔从成年鱼龙体内分娩的情形(尾巴先出,与现代鲸鱼类似),充分说明这些海栖动物能在海洋中直接分娩幼仔。

许多标本周围沉积着薄薄的一层炭,清晰地显示出骨头上血肉尚存时的躯体形状。从这些化石可以看出鱼龙的身体结构:背部高耸的背鳍;半月形的尾鳍(尾侧鳍),脊椎骨向下弯曲形成的下叶;将四肢细长的趾头包围起来的水翼形短扁跗节;一对前肢长于后肢。

鱼龙的鼻孔位于吻部后端,近眼睛,所以它需要伸出水面呼吸。鱼龙耳骨较大,可能将感知到的水的波动传给内耳以确定猎物的方向,但鱼龙定位猎物的主要器官是眼睛,它的眼睛很大而且非常敏感。

岩石中还保存了这些海栖爬行动物的粪便,即粪化石,它表明鱼龙以鱼类为食,同时捕食少量头足类动物。鱼龙的色素细胞化石也被保存下来,对其分析后发现鱼龙光滑的厚皮是红棕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