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共有梁山好汉108人,这些人中,施耐庵极少冠之以“英雄”称号,更多的称他们为“好汉”。而考查全书,“好汉”这一称谓并非全是褒义,大概就是一个中性词,相当于“汉子”之类。一条好汉,就是一条汉子。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这三人,按照现在的话讲,就是“女汉子”罢。

第十回书写到林冲在朱贵的引领下,来到了梁山聚义厅,当时,林冲看到“中间交椅上坐着一个好汉,正是白衣秀士王伦。”王伦都成了好汉,看来,这“好汉”也不咋地,就是“中间交椅上坐着一个汉子”而已。

而好汉与英雄的区别就大了去了,除暴安良,行侠仗义,建功立业,有益于家国百姓者,才是英雄。梁山之上杀人放火、鸡鸣狗盗者,不能以英雄名之。所以,好汉在施耐庵笔下,反倒有些贬义,打家劫舍、杀人越货、鸡鸣狗盗者即为“好汉”。

但是,梁山之上却有一位好汉够得上英雄称号,此人不是别人,就是梁山第三任寨主,托塔天王晁盖。不幸的是,这位梁山唯一的具备英雄气象的好汉在曾头市中箭、中毒而中途诀别。施耐庵从晁盖绰号、七星聚义、九天玄女天书等细节中不断伏笔,多次预示晁盖为何不在一百单八人名单之中。本文也将按照施耐庵的原著,从这几个方面细细揭秘。

晁盖怎样上的梁山(晁盖堪称梁山唯一英雄)(1)

晁盖的身份

书中介绍,晁盖出场时,身份是山东济州府郓城县东溪村保正。晁盖的这个保正,到底是多大的官,管着多少户丁,施耐庵只是给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以十户(后改为五户)为一保,选富户为保长。每十保为一大保,设大保长。十个大保为一都保,设都保长一名,副都保长一名。按照当时人口状况,户均人口大约5—6口,也就是说,都保共五百户,人丁2500—3000,都保正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乡长。

显然,晁盖不是都保正,对岸的西溪村就不属他管,大概就是一名大保保长而已。

按照保甲法的规定,晁盖的这个保正很是牛逼。他的职责包括户籍管理、除盗保境、招募和训练壮勇,甚至还“与募兵相参”,属于国防动员的最基层负责人。这样做的目的,是朝廷节省军费开支,层层向下摊派。如此,便导致北宋国防力量被严重削弱,也是盗贼蜂拥的主要祸根。

因而,晁盖在自己的庄园能够拥有私家武装。好在晁盖此人平素比较安分,即便是闹事,也没有聚集或者连累更多的人。生辰纲案东窗事发,晁盖跑路时,只引了十数个庄客。如果晁盖是作奸犯科之辈,早就象祝家庄那样,拥有自己的兵马了。

安分守己的晁盖之所以组织了劫取生辰纲大案,竟然是“天意”的暗示。

晁盖怎样上的梁山(晁盖堪称梁山唯一英雄)(2)

晁盖夺塔镇鬼

晁盖出场是在第十三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施耐庵介绍,晁盖“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这样一个人,一出场就干了件在当地算得上惊天动地的事情。

东溪村对岸是西溪村,中间隔着一条大溪。西溪村那边时常闹鬼,白天都有水鬼迷人下水。这天,有一个和尚来到西溪村,指使西溪村在溪边凿了一座青石宝塔,安放在溪边镇鬼。于是,溪里的水鬼都跑到东溪村这边害人。

晁盖知道后大怒,便亲自出马,把西溪村的石塔夺了过来,安放在了东溪村这边。自然,水鬼们又都回到西溪村去害人了。施耐庵没写水鬼重回西溪村这个后续结果,晁盖也就轻松的逃过了读者的眼睛。

因为这件事情,晁盖得了个绰号“托塔天王”。但从故事的情况看,晁盖的绰号与实际事迹并不相称,如果叫做“移塔天王”,或者“夺塔天王”则更加合适。而且,“托塔天王李靖”三百六十五天手中的确托着个宝塔,以防哪吒来害他。晁盖手中是没有宝塔的,那座镇鬼的石塔安在了东溪村的溪边了。这是施耐庵的笔误,或者是牵强附会吗?不是,这是施耐庵有意为之,为晁盖不在一百单八人名单伏笔。

晁盖怎样上的梁山(晁盖堪称梁山唯一英雄)(3)

晁盖的前世今生

梁山泊好汉都有自己的前世,他们都是江西龙虎山伏魔大殿中的妖魔转世。晁盖不在妖魔之列,但却拥有独特的前世身份。

托塔天王原本是佛教中的四大护法之一,北方多闻天王。佛教中的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为佛教的护法天神和赐福天神,管领罗刹﹑夜叉,掌擎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后来,唐代大将李靖被写进演义小说,幸遇燃灯古佛(封神榜说是南极仙翁),得到了这座宝塔。于是,神仙系列中把多闻天王与李靖合体,成了“托塔天王”。

龙虎山是道家天师的所在,伏魔大殿是道教镇压妖魔的地方,一百单八个妖魔都是道家的,自然也就不包括佛家的托塔天王了。梁山好汉中,虽然有鲁智深、武松这两个佛家人物,但他们一个是花和尚,一个是假头陀,花和尚就是“假和尚”的意思,他们当时的身份也是道家中人。《征四寇》说这二人一个坐化得了正果,一个出家六和塔,得封“清忠祖师”,此时,这二人才从道家归化到了佛门。

既然不是道家人物,那就没有“替天行道”的责任和义务,晁盖迟早要离开梁山的。死,是一种最好的离开,晁盖不会选择逃跑。宋江也不会把保正哥哥赶出山门。

晁盖怎样上的梁山(晁盖堪称梁山唯一英雄)(4)

天书中的晁天王

宋江在还道村受了九天玄女的三卷天书。九天玄女乃天地之精神,阴阳之灵气。曾经相助黄帝战胜蚩尤,深谙军事韬略,法术神通广大。出自九天玄女的三卷天书那还了得?

但是,这部天书并没有特别之处。宋江得天书时,九天玄女对他说,这本书只能与天机星同观。宋江原本就不知道谁是天机星,后来,主动与吴用同观天书,一定是翻看天书之后,得知天机星就是军师吴学究。而且,宋江也是从天书上查到了晁盖托梦时所说的“地灵星”就是神医安道全。所以,这部天书实际就是一部梁山人员花名册。那么,这部花名册当中有没有晁盖的大名呢?

施耐庵作《水浒传》主要蓝本就是《大宋宣和遗事》,其中,也有宋江得到九天玄女天书的故事。宋江所得的天书,就是一份花名册。这份花名册只有三十六人,而不是施耐庵所写的一百单八人。在三十六人的最末,就是晁盖,但晁盖的绰号不是托塔天王,而是“铁天王”。看来,施耐庵改了晁盖的绰号,是大有讲究的。

晁盖怎样上的梁山(晁盖堪称梁山唯一英雄)(5)

宋末元初画家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也开列了一份名单,晁盖的大名赫然在列,也是最后一位的“铁天王”。

但是,《大宋宣和遗事》却说,宋江得到天书时,知道自己将是梁山的带头大哥,便径直上了梁山。宋江上山时,晁盖已经去世,便只有二十三人了。于是,宋江又按照天书的的名单,四处招揽伙伴,呼延绰、李俊、鲁智深等一十三人纷纷来投,不久,就凑够了三十六人。按照这个说法,最终的名单中就没有铁天王晁盖的大名了。

《水浒传》改写了这段故事,把晁盖的死移到宋江上山很久之后。那么,天书上是否有晁盖的名字呢?是不是也如《大宋宣和遗事》那样,是在晁盖死后才从天书上勾去名字的呢?按照“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情节设计来看,《水浒传》中的天书花名册应当没有托塔天王晁盖的名讳。因而,宋江早就知道天机,晁盖必然要中道亡故。于是,曾头市谋杀案如期而至。这,似乎就是天意?

七星聚义晁盖不在其列

晁盖不是天书上的人物,也不是道家的妖魔,所以,要把他与梁山好汉区别对待。

《水浒传》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公孙胜忽然进入东溪村,主动加入到劫取生辰纲行动。当时,吴用感到很兴奋,认为此事必然成功。因为,在上一回书中,晁盖跟吴用讲了一个梦,请吴学究圆梦。晁盖的梦是这样的:

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

晁盖此梦,也被施耐庵有意搅混水,蒙骗读者,认为七星就是在晁盖庄上相聚的七个人: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然而,智取生辰纲的明明是八个人,还有一个白日鼠白胜!

晁盖给吴用讲自己梦中的事情,是在刘唐到来的那一天,当时,吴用并没有做声。这一回中,吴用才给晁盖圆梦,说是今天七人聚义,正是应了晁盖哥哥梦见七星落在他屋脊之上。此时,吴用依然没有解释北斗七星斗柄上的那颗化作白光而去的小星。

全盘计划安排妥当,晁盖举荐离黄泥岗最近的安乐村的闲汉白胜。吴用这才说:“北斗上白光,莫不是应在这人?”吴用是懂得先天神数之人,如此圆梦,实在是在装逼。不仅诓晁盖,也误导了读者,认为白胜就是那道白光,也正应了白胜的“白”字。然而,施耐庵还是留了一个漏洞,吴用解释的是那道白光,而没有说斗柄上的那颗小星。

实际上,这颗小星恰恰就是托塔天王晁盖!

梁山上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辰,晁盖不在一百单八人之列,自然就不是天罡或者地煞星了,自然也就不在北斗七星这个星群之中。晁盖当时是智取生辰纲的带头大哥,位置要要高于其他几人,所以在斗柄之上。然后,又化作白光而去,便是施耐庵的又一个伏笔,预示晁盖中途离开梁山。

晁盖怎样上的梁山(晁盖堪称梁山唯一英雄)(6)

晁盖被吴用逼上梁山

《水浒传》中讲得明白,晁盖劫取这笔不义之财,并非是替天行道,要以此作为第一桶金为造反筹集资金,而是要谋这套富贵,享受富贵人生活。所以,得了生辰纲之后,便分了财宝,遣散众人,自己则继续当保正,过着 悠闲自在的生活。

因为,晁盖被梦境暗示,又得吴用非常巧妙的解梦,便坚定的按照“天意”组织了这一行动。既然是天意,难道还能被凡人勘破?然而,勘破“天意”的,却是一个市井赌徒,负责案件侦办的观察何涛的弟弟何清。

第十七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及时雨私放晁天王”这一回书中,宋江前往东溪村报信,遇见晁盖与吴用、公孙胜、刘唐三人在葡萄架下吃酒,笃信“天意”的晁盖,完全没有意识到案子这么快就破了。

本头条号在《无间道,吴用的两面人生》中详细解读了吴用故意遗留破案线索,步步设计,逼晁盖上了梁山,此处不再重复。

实际上,吴学究说三阮撞筹时,就在石碣村详细考察了附近水泊梁山的情况,还特地留宿阮氏兄弟家,夜间细细问清楚了梁山的具体细节。这是吴用瞒着晁盖,暗地里策划要往梁山上奔。

当宋江前来报信,说是生辰纲案子破了,官府今天就要来拿人,催促晁盖立即跑路。晁盖当时虽然信了,但心中还是有疑虑。吴用则赶紧打点,前往石碣村打前站。晁盖这边却迟迟拖着不走,从巳牌时分一直延误到第二天子时天气,朱仝雷横率领官军包围了庄子,这才杀将出来。若不是朱仝徇私枉法,晁盖恐怕就走不脱了。

晁盖怎样上的梁山(晁盖堪称梁山唯一英雄)(7)

晁盖义气深重

晁盖上了梁山,当了寨主,便不忘宋江的救命之恩,便差刘唐前往郓城县以黄金一百两报答宋江。但是,宋江事机不密,被阎婆惜看到了晁盖的书信,导致宋江一怒之下杀了这婆娘。宋江虽然辗转逃命,但最终还是吃了官司,晁盖亲自带人到江州劫法场,救宋江上山。宋江一到梁山,晁盖就主动让位,以此报答宋江的血海恩情。

晁盖死前,虽然心里明白是梁山上的人谋害了自己,却依然把寨主之位传给宋江。宋江兵打大名府时,背疮即将发作而面临生命危险,晁盖英灵显圣,告诫宋江赶紧回兵,指点他找江南地灵星治病救命。

晁盖是有恩必报之人,在显圣时,与宋江当初所说的话高度一致:

晁盖:兄弟不知,我与你心腹兄弟,我今特来救你。……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今不快走时,更待甚么。你可早早收兵,此为上计。

宋江: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兄弟,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

晁盖牢记宋江的血海恩情,即便是魂魄天际,也没有忘掉“义气”二字。这样的人才是真好汉、真英雄。

晁盖怎样上的梁山(晁盖堪称梁山唯一英雄)(8)

晁盖襟怀坦荡没有恶行

劫取生辰纲乃夺取不义之财,晁盖此举并非想做强盗、当草寇,而是在吴用的谋划下,迫不得已上山落草。上梁山之后,晁盖虽然固守所成,不思进取,但却没有做打家劫舍的草寇勾当。

在梁山之上,晁盖只有两次带兵出山打仗。一次还是被吴用算计,率领梁山兄弟江州劫法场。另一次是攻打曾头市,并在这场战斗中永久的告别了梁山。

这两次出山,一次是为报公明兄弟的情义,乃是义气的勾当。一次是攻打金国人经营的曾头市,为梁山泊扫平购马北方战马的障碍。施耐庵特别注意保护晁盖的英雄本色,书中极少有写到晁盖动手杀人的文字,即便是从东溪村逃命出来,抵抗何涛追捕时,与公孙胜几个“把许多官兵都搠死在烂泥里。”,也没有直接描写晁盖的杀人过程,何况,这样的战斗原本就是双方你死我活的交战,属于阵前杀敌行为。

梁山泊中,有几个晁盖这样的手上没有血债,行为光明磊落之人?

从东溪村逃到梁山,王伦拒不收留,晁盖一点都没有看出这层意思,反倒说:“我们造下这等迷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

这是厚道人才有的情怀,不把别人往坏处想,只记得别人的恩情而时刻思量报答。这样的人往往会吃亏,但晁盖一点都不计较。宋江上山后,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晁盖却从来没有丝毫反感,也绝不与宋江抢夺权利,构建自己的势力范围。正因为有晁盖这样胸襟开阔的领导,宋江才有机会做大做强梁山,赚足招安的本钱。

晁盖怎样上的梁山(晁盖堪称梁山唯一英雄)(9)

晁天王为梁山前途赞同招安

很多观点认为,晁盖不死,宋江就不可能实现招安企图,因为,晁盖是反对招安的。实际上,《水浒传》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文字,反倒是很清楚的写到,晁盖不仅赞同招安,还非常支持宋江的招安主张。

梁山泊在抵抗呼延灼攻打,大破连环马的两回书中,写到宋江当着晁盖及诸多头领的面,劝说两员朝廷将领投降入伙的事情。一次是宋江让已经入伙的天目将彭玘劝说轰天雷凌振。彭玘这样下说辞道:“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 与国家出力。”凌振答应入伙后,晁盖显得很高兴,晁盖道:“且教做筵席庆贺。”

另一次则是宋江劝说金枪手徐宁入伙:“现今宋江暂居水泊,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仁不义之事;万望观察怜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这次劝降中,林冲也来把盏赔话,劝徐宁入伙。晁盖也在场,与吴用、公孙胜,都来与徐宁陪话。徐宁愿意入伙后,晁盖又安排筵席作庆。

梁山泊所有人都赞同招安,作为一心要为兄弟们谋一套富贵,敢于担当的晁天王怎么能违背大众愿望,独自一人反对招安呢?

晁盖怎样上的梁山(晁盖堪称梁山唯一英雄)(10)

招安是梁山唯一正确的选择,晁盖深知仅凭梁山的实力,不足以与朝廷抗衡,更不可能夺取天下。而在梁山落草,讲白了就是做强盗,最终的结局无外乎被朝廷剿灭。晁盖当然不会把所有兄弟的性命葬送在自己手中,这是一个负责人的领导者所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招安确实是民变(起义)与朝廷的普遍选择,或者说,大多都是猫捉老鼠的游戏而已。梁山招安到底对与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列,得以专文来介绍。

遍观梁山之上,晁盖虽然不在一百单八将之列,石碣碑上也没有他的名号,但却是山寨之中唯一可以称得上英雄的人物。不仅梁山泊,整部《水浒传》都是。而他在第五十九回死去,施耐庵早就做了伏笔预示:自己做的梦不在七星之列,九天玄女天书最终也没有他的大名,而其绰号又与道家妖魔格格不入……这一切,难道真的是天意嘛?

晁盖怎样上的梁山(晁盖堪称梁山唯一英雄)(11)

其实不然。晁盖性格过于耿直,心胸豁达,胸无城府而总把人往好处想。这样的人物在梁山泊乃至《水浒传》这样的环境中,岂有存身之所?这便是晁盖这样一个唯一堪称英雄的人物,最终早早的以悲剧收场的主要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