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风湿病发作和复发高峰期,保暖和饮食清淡是关键
近来春雨绵绵,空气潮湿。不少人的风湿病又犯了,关节又开始酸疼了。春季是风湿病发作和复发的最高峰,只要天气稍微变换,乍寒乍暖或骤雨骤晴,风湿病就会发作,而且是反复发作,跟“天气预报”一样。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在中医里,这种关节或者肌肉的疼痛,都可以归为“风寒湿”。 文/记者 兰云丝 通讯员 倪晶莹 漫画/小牛
病例
雨水淅淅沥沥 关节肿胀疼痛
市民邓先生是风湿老病号,一旦空气开始潮湿时,他的风湿病就会犯,就像天气预报一样。
今年厦门进入汛期后,雨水时常从早下到晚,窗外是凄风冷雨,屋内的邓先生也备受折磨,手腕关节从下雨时就开始肿胀疼痛,尤其是早起时出现明显的“晨僵”(是关节炎当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长时间休息或者早晨起床后,手或者关节感觉不舒展,从醒了之后到完全缓解这段时间成为晨僵时间),不仅活动受限,严重时还伴有发烧和乏力症状。
分析
乍暖还寒时节 易受风邪侵犯
厦门市中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张倩介绍,春季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或复发的高危时节,春季万物生发,人体阳气初生,时张时弛,人体偏阳虚。而此时的天气乍暖还寒或冷暖骤变,加上雨水淅淅沥沥,气温不平稳,昼夜温差大,极易导致“风寒湿邪”趁虚而入。
张倩说,在中医看来,风为百病之长,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遇到风邪侵犯,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肌肉疼痛、麻木等表现,病情也易加重,而有风湿病的人,此时突然发病的可能性增大。
同时,春季为一年之首,阳气升发,肝气应之,所以春季易动肝火,情绪易怒,而肝主疏泻,若情绪郁怒,肝的疏泻失常,肝气郁结或气血瘀滞,也可能导致风湿病情复发、加重。
关节出现病变 风寒湿气诱发
厦门光亮骨科医院院长郑光亮说,目前国内患有骨关节炎的病人多达1亿以上,其中50%以上的人群患有“骨性关节炎”,34%-36%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女性多于男性。“风湿”两个字拆开了说,“风寒”与“湿气”都是风湿的发病诱因,也就是说,当人体受风受寒,人体湿气太重,诱发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加上人体内环境过湿,风湿疼痛就容易发作。
郑光亮认为,这种因天气变化所引起的关节暂时性疼痛,并不一定意味着病情恶化,但说明“疾病”没有完全恢复。罹患风湿的病人中,大约80%-90%的患者对天气变化比正常人更敏感,由于病人关节组织出现了病理改变,使得机体细胞调节功能失常,导致病变组织并不能随着外界天气的变化将细胞内的液体排出,这直接导致局部组织压力高于周围正常组织,从而出现关节不适,导致疼痛加重乃至肿胀,这也是风湿类患者往往具有天气预报功能的原因。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可用中医灸法
郑光亮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采用中医灸法,常见的有以下两个穴位,有助于通经活络,祛风祛湿。第一个是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外侧,针灸此穴可以起到干燥脾湿、调理胃经的作用,也可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缓解失眠、头晕等现象;第二个是阳陵泉穴,位于膝关节外侧下方,针灸此穴可以排除体内湿毒、寒气,针灸后反复按摩,容易疏通经络。
调养
春季注意保暖
饮食尽量清淡
在两位医生看来,风湿病人在春季首要做的调养方法,就是保暖。“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过早脱掉厚衣服会使抵抗力下降,病邪会乘虚而入。尽量多‘捂一捂’,减衣更要迟,早晚天气寒冷时,尽量少外出。”张倩还建议,风湿患者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养肝护肝十分重要,此时需要养阳,宜早睡早起,以顺应春季生发之气。
春季饮食方面,风湿患者尽量保持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果,少吃煎、烤、油炸等食物,冰冷刺激的食物也要少吃。
早春期间,营养结构应以高热量为主,除食谷类外,还应多补充含优质蛋白的食品,平日多喝白开水,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改善人体免疫功能。
【科普一下】
风湿与类风湿
风湿与类风湿为不同的概念,类风湿关节炎为明确疾病,与风湿概念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风湿:含近200种疾病且疾病谱广泛,通常包括以下几类:1.结缔组织病,即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等;2.代谢性疾病,如痛风、假性痛风;3.退行性疾病,如中老年人常见骨关节炎;4.脊柱关节炎等。临床中有部分患者讲述关节疼痛、冒风、发凉等非特异表现,可能为身心因素导致,并无特殊器质性疾病,因此需要完善相关检查进行排除。
类风湿:通常表现为多发性小关节对称性疼痛,可伴有晨僵、肿胀等。血液中抗体如类风湿因子、CCP抗体等可出现阳性,且CCP抗体滴度与预后相关。影像检查可发现骨侵蚀、破坏或关节间隙狭窄等表现。
来源: 厦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