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中国最后一个长期控制政权的威权统治者是慈禧太后,她是同治、光绪年间清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如果算上前面与慈安太后的两宫听政,其统治清王朝长达四十七年,后期几乎是权势熏天,当然,慈禧本人并不是大权独揽,光绪皇帝后来也能行使一些权力,但只要是忤逆了慈禧太后,那帝党便会一触即溃,正如同在后期戊戌变法时一样。

显然,这种局面绝非清代皇室爱新觉罗氏愿意看到的,当年咸丰病逝的时候,做出的安排是制衡式的,咸丰给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安排了以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辅政,掌握军政实权;然后赐给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两人各一枚印章。赐给慈安太后的称为“御赏”,慈禧太后的则称为“同道堂”,所有的旨意先由顾命八大臣拟定后,再交由两宫太后审查后盖上咸丰皇帝所赐的御印后,即可正式生效。

同治皇帝死后慈安伤心吗(明明慈安才是咸丰正统皇后)(1)

这个安排并不合理,导致朝臣和后宫在有关朝政和国事方面展开逐鹿,结果1861年后宫联合了恭亲王奕䜣等人发动了干净利落的辛酉政变,事后奕䜣被封为议政王;而慈禧和慈安两太后在养心殿正式辅佐小皇帝垂帘听政,史称“两宫听政”。

大家是否觉得这事很怪?“垂帘听政”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先例,不新鲜,但两个皇太后一同垂帘听政,这事儿就怪了,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是先皇皇后一个人被封为太后吗?为何清朝会出现“两宫听政”?

皇后听政,那是很合理的,皇后是谁呢?并不是慈禧而是慈安;慈禧的崛起和慈禧本人的权术有关,慈禧本人还是颇有政治能力的,而慈禧又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并让其代笔批阅奏章,并且允许懿贵妃发表自己的意见,加之她本人又是同治皇帝生母,所以事实上地位几乎能和皇后平起平坐,而且在政治影响力上甚至压皇后一头,于是乎便出现“两宫听政”的稀奇事。

同治皇帝死后慈安伤心吗(明明慈安才是咸丰正统皇后)(2)

可是,慈禧后来权势熏天,但另一位太后慈安却几乎显得没有影响力呢?按理说慈安的地位应该是更尊贵才对(事实也是如此,慈安太后是咸丰帝生前所册封的皇后,被称为“母后皇太后”,而慈禧太后的位分只是贵妃而已。因为她是同治帝的生母,才得以晋封为“圣母皇太后”。所以慈安太后的地位高过慈禧太后一截。诸多奏折文书、日常行走的次序,都是慈安太后在先,慈禧太后在后。死后慈安陵神道直通咸丰帝定陵神道,而慈禧陵神道则只能通接慈安陵。此外,慈安陵修建时,初步造价亦略高于慈禧陵。),但慈安似乎根本没有起到制衡慈禧的作用,这是为何?

很多后人直接认为这是慈安太后本人懦弱无能导致的,所以一直被慈禧欺压,这其实不对,慈安本人是否无能先不论,慈安可一点也没被慈禧欺压;在之前的辛酉政变中,尽管慈安本人没有参与规划,但是是慈安同意了(慈安太后对肃顺等人蛮横欺压后宫的行为也是极不赞成),政变才能得以进行的,因为她是正统皇太后,政治影响力极大,从这个角度看,她一点也不弱。

而且,慈安太后也不是没有教训过慈禧,同治八年(1869年),慈禧太后的心腹总管太监安德海出京,违背太监不许出京的祖制,山东巡抚丁宝桢上报此事,慈安太后立即下令诛杀安德海。后来在为同治皇帝选皇后的时候,慈安的意见也是压过了慈禧的意见,此事也表明了慈安强大的宫中影响力。

同治皇帝死后慈安伤心吗(明明慈安才是咸丰正统皇后)(3)

安德海的话似乎说太满了

还有这么一件事儿,光绪六年(1880年),一次在祭祀咸丰帝的祭礼上,宫中在咸丰帝的神主牌案前设置了两个跪垫,慈安太后见状,心想在自己之前、丈夫咸丰帝在潜邸时,还有一位嫡福晋萨克达氏(孝德皇后),虽然萨克达氏已亡故多年,但慈安太后还是将神牌案前左侧的跪垫空下,自己跪到了右侧的跪垫。而这两个跪垫本来分别是要给慈禧和慈安的,左为慈安、右为慈禧,但此时慈安太后已经跪在了右侧的跪垫上,已经没有慈禧太后的位置了,慈禧太后当场虽然感到难堪,但也只好跟着随礼的宦官、宫女、王公大臣一同站着行礼,最多也只能稍稍站在队伍的较前端。

可见,慈安生前,慈禧是不敢有丝毫轻慢的。

不过,就知名度而言,慈安本人确实不如慈禧,这实际和慈安的性格有关,慈安很像传统的封建贵族女性,温和稳重,注重德行,这实际和锋利地慈禧正好形成互补,《清宫遗闻》中记载:“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这实际是当时清朝政坛的真实情况,慈安太后本人虽然传统,但并不是无能,一切军国大事还是要慈安点头的,而且慈安一旦理事,一般都做得相当妥帖,甚至有“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的声音,可见慈安威信之高。

同治皇帝死后慈安伤心吗(明明慈安才是咸丰正统皇后)(4)

慈安太后

有慈安在,慈禧还不敢太放肆,加之下面又有恭亲王为首的一批能臣,故1861年到1881年这20年,可以说是晚清时期相对最为稳定,强大的20年,也就是封建时代的最后一次中兴——同治中兴。

然而,很遗憾的是,公元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突然发病,当日戌时崩逝于锺粹宫内,享年四十四岁。《清实录》记载: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疾大渐,上诣钟粹宫侍奉汤药,戌刻,慈驭升遐。”这对于清廷绝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从此慈禧开始独揽大权,后来又通过“甲申易枢”这种方式清扫了恭亲王一派,开始独断乾纲,而清廷也开始走了下坡路,即使对于慈禧本人来说,这也意味着其“黄金时代”的结束。

那慈安到底是为何突然死亡的呢?这当然有不少说法,自然,很多人把慈禧看做嫌疑人,据说咸丰死前有一道密旨:慈禧一旦有越轨之心,慈安可按祖宗之法治罪于她,慈安曾把密谕拿给慈禧看,导致慈禧的杀心……

同治皇帝死后慈安伤心吗(明明慈安才是咸丰正统皇后)(5)

单纯这种野史可信度当然不高,因为其传说色彩过重,且过于荒诞(慈安这么一个老道的人,怎么会蠢到把这种遗旨透露出去),但关于慈安死亡“非正常”的说法确实很多,正史中最可信的记载是《翁同龢日记》中 “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圣躬违豫,有类肝厥,不能言语,至是始大安”的记录,如果根据这个记录,慈安重病达一个多月,其确实是重病而死(推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更大,而从慈禧对慈安后事的安排上来看,慈禧很快就召集大臣前来,瞻仰慈安遗容,以极高规格办理后事,也看不出太多的疑点,慈禧杀慈安的动机也相当牵强。但此事也不是没有蹊跷之处,具体还有待考证。

宏观从整个政坛大局来说,慈安和慈禧共事这二十年确实是比较和谐的,对于慈安懦弱无能,慈禧嚣张跋扈,这个印象实际是慈安去世之后,由于慈禧权力过大所导致的错觉,事实上在1861年-1881年这20年间,慈安在清朝政坛绝对算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不存在制衡不了慈禧的情况。

作者:云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