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三体式六种变化图(形意拳的先天反应与传武创新进步)(1)

听说过一个孙公踢门帘子的故事。其实那是一种独特的用劲方法。我没有门帘子可踢,就踢厕所的门。有时候踢一脚,有时候蹦起来空中踢两脚,踢了几次就把门板踢得松套了。这种发劲有点像打沙袋一拳过去沙袋没动,但是高频率地震荡,实际上是把劲都留里头了。内家拳打人就是这样的劲,打上外头没事,里头内脏就坏了。这个蹦起来踢两脚的技术其实是燕形里头的。燕形是个转败为胜的招数,当我们失去了身形没办法需要跳起来的时候,对方仍然冲过来,肯定想不到我们能在空中起两脚踢他的胸腹,也就扭转了败势。但话是这么说,真打起来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招数都用不着,双方比拼的都是功力。

之前看了个珍宝岛的纪实文章,说咱们的侦察兵跟老毛子的侦察兵火并,咱们这边都是传统武术,对方都是拳击,结果打起来很吃亏。因为拳击是左右手都能进攻,而咱们侦察兵掌握的传统武术是一手防一手攻,加上体格的差距,所以一开始被打得挺惨。后来一位山东籍战士把棍法改良了教给大家,才把老毛子的气焰打下去。任何一门武技无非一个功力一个技术,我们不谈功力只谈技术,多数传武确实是双手攻防,也就是一手防一手攻。双手攻防就有个攻防转换的时间差,相对拳击搏击这样的技术就慢了,技术上就不占优势。唯独形意拳是单手攻防,也就是打顾一体。民国时政府举办的两次全国性擂台赛,前二十名里多数都是练形意拳的,也是个验证。一般练拳击搏击的都嫌练传武的速度慢,可从我这他们从来占不到便宜,都是我嫌他们太慢。内家拳返先天后反应特别快,比如李小龙的反应就是内家拳先天的反应,也不知道他从哪学来的?咏春拳里绝对没有这个。只是他用的不是内家拳的技术,但就是这个快已经足够他驰骋天下了。

形意拳三体式六种变化图(形意拳的先天反应与传武创新进步)(2)

好几年前有个朋友来走访,谈话间我不经意右手一动,他反应也挺快,两只手同时按在我的右手上,可是我的左手还闲着呢,这就是双手攻防和单手攻防的不同。那个时候我比较保守,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不是我自己学生干嘛要说?这些年我陆续就把真东西都传出来了,而且还都是掰开了揉碎了教给学员学生。哪像过去老人教学就一句话,回去自己悟吧。有人可能问你不会多问几遍?这就是不懂这个门道里的关窍了。

形意拳学习有时候想禅宗悟道,老师给你一句话你不明白,再问就更糊涂,还不如等下次。我都是拿了一两句话就回天津了,自己参悟一年慢慢融会贯通。真东西可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好像平常看书学习楞琢磨就能琢磨通的。拳道一体,必须得用智慧。你瞎琢磨,越琢磨越没路。到我这就算是教学改革了,我把过程、细节都教给大家,这些过去老人们都就不说的,教拳不教理嘛,不然通与不通都出去装先生,害人害己。我对学员都有要求,没有我认可都不许到外头显摆,更不能教学,对于社会上的武术都是不掺和、不争论,自己练自己的。当然我始终在先天激发学员的智慧去体悟,在后天瞎琢磨的没少挨我的棒喝,不棒喝不行啊,喜欢瞎琢磨的真出不来啊。棒喝事小,你们把我的真本事学去了才是真的。这阵子我写了几篇付费的文章,每篇里头总有几句过去要用金条来换的话。过去不是讲究给句话嘛,这句话都价值千金。想能有点突破的,不妨多看看我的付费文章,不定哪句话就悟了。

任何一门武技的发展,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不然就会被历史淘汰掉。比如太极拳的很多练法、很多招法现在基本就没什么用处。一百年前可能用在防身自卫上还可以,如今遇上搏击这类又快又硬的武技,又慢又软的缺点比较突出。发展就需要创新,需要把不合时宜的去掉。各派的开山大师当年自创时也是新潮人物,技术技法也都是当时最先进的,一百年过去反而没人敢创新吗?所以要大胆革新,不能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尤其是武术界里一些不良风气更应该涤除。无论是技术技法都要简单直接,做人做事也要向搏击界学习,简单简单再简单。人家有好东西我们就拿来丰富一下自己。散打最初的踢打摔拿其实也都是传武里头的单个打法,那时候一些老师傅就说散打不是武术,可见创新之难。当然创新的前提是我们把传统都继承好了,把传统的利弊都看得很清楚,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客观的精神来面对好的不好的一面,才能把传武发展继承下去。

例如太极拳的进步搬拦捶,假设对方一个右直拳打过来,我用右臂从左往右横劲搬开,左手同时去控制对方肘部,是为拦,下一步则既可以捋带,又可以用手挥琵琶格对方手臂,如果对方退步则我紧身连续用捶攻击。从技术上讲设计得不错,但在实战中几乎不可能实现。一是对方不会按照你设定的套路来,二是在快如闪电的对接中想搬拦住对方手臂也几乎不可能。你这边还在想着控制对方手臂,可对方几个电炮已经打到你眼睛上了。我就把搬拦改成了形意拳的起钻,接与不接都直接走边门进身打击对方头面部或肋部。比如倒撵猴,如果还是一只手牵引对方前手,另一手再攻击对方脸部,那是不可能实现的,早挨打了。倒撵猴的现实意义在于对方冲过来又急又猛,你又是面对着对方,这是甭管哪牵住了对方身形顺着他的来势自己快速转身把对方扔出去,有点顺手牵羊的意思,这个才是倒撵猴。

又比如孙氏里头的进步指裆捶,连续几个快步身形由高而低冲入对方怀中击打对方裆部。这种招数面对搏击的膝法和腿法,基本等于主动找挨打。尤其是距离还比较远,对方可以从容等待进行攻击。况且还是打对方下三路,更不可能成功。这个招式的精髓在于其突然启动,打对方一个冷不防,但必须瞬间冲击到对方边门去打击对方侧肋部才有现实意义。

再比如形意拳蛇形打裆,你怎么可能轻易打得上?如今搏击的间架基本不会给你打裆的可能性,而且人家还戴着护裆。蛇形的现实意义是从对方侧边一掠而过,肘击对方软肋,这个效果才好。象燕形、鹞形都是一二百年前的技术,那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现在除了练功以外,实际应用的意义都不大。这些年我跟搏击的交流,都是一刹那的对撞,功力差距的比拼,最后决胜的还是看谁更强更硬更快更有力,真没什么技巧妙招可言,所以还是尚云祥那句话:拳不打人功打人。要练功,不要练招。

内家拳面对实战技击决胜的优势就在于返先天一刹那的反应,科学分析是零点七秒,而人在后天的反应是两三秒以上。就这一刹那,形意拳就把防守攻击同时都完成了。形意拳把第一击看得非常重要,这一下基本要把对方百分之七八十的战斗力摧毁,后面就都是打扫战场的事了。所以搏击都是反复击打直到KO,而形意拳是一下就见生死。我们几十年就磨砺这一下背后的反应、力量和硬度,对景了使上就见分晓。可能很多人还在后天想象,是怎么反应怎么打击的?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

薛颠不是说,练的时候手脚放对地方,动手的时候对景了就打上。先天反应的积累就跟踩急刹车一样的,不会开车的人肯定不会踩急刹车,踩急刹车的反应实在自己学车时多少次重复、教练的恐吓、自己对死亡的恐惧之中,使得大脑皮层里烙下了深刻的不可磨灭的记忆,所以当你遇见危险的时候想都不用想脚自己就出去瞬间踩住了。形意拳也是如此,或者说内家拳也是如此,动手时就是一对景身体自动反应,就把人打了。所谓人打两不知,对方不知道,你也不知道,打完了主意识回来才知道把人打了。

以上我说的是理想状态。真实打斗也不都纯粹是先天反应。孙公讲先后天要相交,我老师李贵江就说一个接受一个支配两个一块去。你说没有后天吗?也有的。你说说后天占多少比例?这个真不知道。那要看你先天被激发出来的程度是多少。唯独先天激发这个咱们做不了主。

一般而言,如果是防守反击,要看对方给的危险有多大,你打出去的攻击力就有多大。对方想要你的命,你肯定出来的劲也会要他的命。一般遇见人偷袭是这种反应。在各种比武当中,后天的成分会占的多一点,但仍然是先天为主,后天为辅。这里头就有个从容不迫了。

比如尚云祥比武绝大多数都是跟玩对方一样,因为他功夫大啊,一搭手就知道深浅,给对方明一点对方就知难而退了,就怕自己功夫浅觉不出来还自不量力的,就给得深一点,带点伤回去。尚云祥和当时的李书文都是矮个子练出来的,没成名前都被人瞧不起,所以练出来之后出手特别狠辣。尚云祥威震北方五省,那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尚云祥还有个特点,谁要是惹了他当时不言语,晚上堵门去找对方,两下里单挑解决,你说吓人不吓人?一笑!

我在之前出版的两本书里简单提到了我们唐山孙振川这一脉的师承源流,孙振川、尚云祥、薛颠是张玉书的三位老师。薛颠的象形术是一种很巧妙的拳法,但必须是形意拳练到化劲才能体悟,所以学出来的人并不多。除了薛颠的技术,张玉书从尚云祥那里继承了他的崩拳,才有后来的一拳透牛肋。他自己说跟尚云祥功夫还差得远。尚云祥有一拳把牛皮沙袋捅漏了的记录。我现在的程度,也就把办公室文件柜的钢板打得一个坑一个坑的,就这已经能轻易要人命了,所以教学时从来不敢往学员身上使劲。可想而知前辈们功夫有多大!不是传武没真东西,而是真东西我们继承下来的太少。愿以一生探索真功,能练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同时把真东西流传下去,总会有更有智慧更有条件的继承者。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的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