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居住于南方山顶,气候温和,盛产桑麻,棉花,勤劳的苗族妇女,很早便延续着在工作之余进行纺织刺绣的习俗苗族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用上都基本由家庭自己生产,妇女除参加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外,纺织、刺绣和蜡染也是他们一生的主要劳作,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苗族女儿绣衣服?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苗族女儿绣衣服(苗族姑娘送你绣品)

苗族女儿绣衣服

苗族居住于南方山顶,气候温和,盛产桑麻,棉花,勤劳的苗族妇女,很早便延续着在工作之余进行纺织刺绣的习俗。苗族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用上都基本由家庭自己生产,妇女除参加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外,纺织、刺绣和蜡染也是他们一生的主要劳作。

苗族妇女个个擅长纺织,姑娘们从小便学习刺绣技艺

苗绣的发展不仅在苗族妇女个体的勤劳,也与整个苗族社会注重织绣的习俗分不开,纺织绣染的水平是人们评价妇女能力高下的一个主要标准。人们可以从中判断出女子的才智和持家能力,还能体现女子对服饰形象美化的审美观,妇女的这种价值对社会声誉和择偶婚姻会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

苗绣艺术不仅表现了苗族的审美观念,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苗族被迫一次次大迁徙,恶劣的生活环境,深重的阶级压迫,使他们只能借助图案来表达希望丰衣足食,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作为一种文字符号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载体。

苗族妇女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人生的感悟及母性情感全倾注在刺绣创作之中,如对婴儿的襁褓刺绣蝴蝶妈妈的图案,是祈求蝴蝶妈妈的保佑,给丈夫和情郎的鞋垫、腰包、刺绣马到成功,步步高升等图案。在小孩的衣帽、兜肚、背带上绣上蜈蚣,壁虎、蟾蜍、蛇等五毒图案,以表达辟邪、消灾、祛病的意念。

赶花场、跳花坡是苗族姑娘和小伙寻觅佳偶的重要节日

苗婚恋自由,缔结姻缘主要是在节日中和花场上,苗族分布很广,节目众多,各地过的节日也不太一样。但赶花场、跳花坡是很多苗族支系都要欢度的节日,届时来自四方村寨的苗族群众身着盛装,轰轰烈烈聚集在花场,为节日增添一场异彩。

花场中,苗家青年鲜艳的服饰,姑娘们绚丽的衣裙组成了一个花的世界,花场是人的海洋,花的海洋,是小伙子们的芦笙舞和姑娘们的花衣银饰尽显风采的大舞台,每个人都登台表演,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花场集中的表现了苗族的服饰艺术,尤其是刺绣艺术,每件服饰都是一件精彩绝伦的艺术品,要想欣赏苗绣艺术展览,最好是在花场上比一比看一看。

苗族有句俗语“人比人,花比花”,含义是:人与人的比较既要看外在的美,也要看心灵手巧,勤劳等内在的美,。花衣除了令人赏心悦目带来美感外,它重要的功能还能表现姑娘的聪明才智,为他的婚姻牵线搭桥。

在黔东南一些苗族聚居区,每逢节日,苗族姑娘便身着盛装寻找意中人,当她看上哪位小伙子,便将亲手绣的花带捧到他面前,算是信物。而在贵州织金县一带,每年都有成群结队的少女身上背着精心刺绣的空背带来到花坡场,意思是自己还待字闺中,小伙子也往往从背带的式样,图案,色彩,工艺等来衡量姑娘的才艺,互相对歌谈心,谈成后姑娘就不再背空背带了,双方可择吉日缔结良缘。

苗族姑娘的嫁妆十分隆重,银饰和嫁衣是亮点

苗族是个爱美的民族。勤劳的苗族人,用他们创造的刺绣、挑花、织花、蜡染、银饰装扮自己的衣着,美化自己的生活。

一、银饰可辟邪、驱鬼、保平安,是必不可少的嫁妆

苗族人喜爱银饰,每逢节日或重要的日子盛装的女子都会佩戴上手工制作的银饰,精心打扮十分隆重。在黔东南的苗族,谁家要是生了女儿,父母从她出生的那天就开始为她准备一套精致的苗银嫁妆。在苗族人心中,银饰具有辟邪秽、驱鬼神、保平安、送光明的作用,银饰自然成了苗族姑娘嫁妆里必不可少的部分。

每个苗族姑娘在出嫁时都会穿一套专属于自己的首饰,包括头帽、手镯、项圈、脚钏等。精细的苗银首饰必然要搭配一套美丽的衣衫,除了这些精美的苗银首饰,苗族女子的嫁衣也是苗家女子一生相随的嫁妆。

二、指尖下的一针一线汇合成美丽嫁衣,一件嫁衣可耗时一到两年绣成

苗族女子嫁妆上的图案十分精美,绣着并蒂莲花、蝴蝶探花、百鸟朝凤、游鱼戏水等吉祥寓意的图案,反映苗族女子对未来婚姻生活的美好向往。

苗族女人在尚不谙世事时,就已跟随大人们种麻、纺纱、织布、染布,七八岁后在母亲或姐姐的指导下学着穿针引线,挑花刺绣。十五六岁技艺成熟,得心应手。能绣一手好花的姑娘在苗族地区是最受称赞的,苗族姑娘们要在出嫁前缝制好自己一生所需穿戴的衣物。

绣艺好的女子绣制一件嫁衣要一年到两年不等,若还要加绣一些装饰品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所以穿着苗家传统衣饰出嫁的新娘子从头到脚都是美的。

三、姑娘们的“秘绣”要等到孩子满月时拿出来给大家欣赏

除了精心绣制节日盛装外还悄悄地绣着只有自己知道的东西,人称“秘绣”。姑娘们秘绣时都不许人看,尤其不好意思让给父兄看见,有时母亲或嫂子发现了,只会意的笑笑从不声张。姑娘们至多同伴二三人一起绣,交流技艺,出嫁前夕秘绣就结束了,姑娘们将绣制品封存起来,交给母亲或嫂子保管。

姑娘出嫁,做了妈妈,在孩子过满月时,娘家要来喝满月酒,还会带来糯米、鸡蛋,肉等礼物,还有姑娘留下的秘绣绣品,孩子的奶奶将年轻妈妈的秘绣品一件件清理,整齐的摆在堂屋的长桌上。全是孩子的绣花帽,绣花衣,绣花被、绣花鞋等,主人客人一起来欣赏年轻妈妈的秘绣品,并称赞她的手艺。

就这样在平凡的生活中,一个个平凡的苗族女子,在完成一片片刺绣缝好一件衣服的同时,也为这世间绝无仅有的“无字史书”添了一抹色彩,为苗绣的传承续写了一个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