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主第二段讲的是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学语文课本都有。

名曲名舞之所以能够历世不衰,就是合乎自然的规律,人们从其中能够感受到心旷神怡的味道,才会让这些名曲名舞一直流传,一个杀牛宰羊的屠夫,在杀牛的时候,节奏竟然合乎名曲的节奏,动作竟然媲美名舞的律动,确是是不可多见。

连文惠君也赞叹不已。

庖丁详解,熟能生巧,删繁就简,动作自然连贯而没有多余,当然也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达到的。

刚开始杀牛就是杀牛,看着也挺难下刀的,三年下刀多了,就会留意前胸肉,后腿肉,腱子肉,牛小排,肋脊肉(嗯,哪哪都好吃),杀多了以后,现在闭着眼睛也知道这牛哪块是哪块,绝对不会分岔了。看我这刀,早期的时候咔咔一顿杀牛,刀刃就卷了,杀多了,就知道在哪里下刀,哪里是连接处,刀刃绝对不会碰到骨头,这把刀只负责把节点砍断,牛自然就杀好了。

再看庖丁,神清气爽,一点都不累。

文惠君不禁赞道,嗯,暗合天道,顺其自然,养生也是这样的吧。

养生是哪样的?

一开始看到人生艰难,哪哪都不顺,愁眉苦脸一筹莫展。被社会毒打多了,就知道了,哦,这个地方不能冒进,那个地方不能停留,这个地方要用强制,那个地方要用温柔,问题迎刃而解,一点不费劲儿。

过成这样,人生哪里还有什么难事,碰见事用合适的方法自然就解决了,不用纠结,心情自然就好,心情好了,吃嘛嘛香,自然就长寿了呗。

——————————————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说主要内容(读庄子之养生主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