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代表作。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福楼拜以貌似冷漠的态度,非常“客观”地揭示了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福楼拜的笔触细腻动人,把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平庸悲剧上升到了人性的高度,也深刻地评判了社会。

小说根据真人真事忠实改编:医生德拉玛娶了一个有钱又大他很多岁的寡妇,没多久寡妇就死了,随后又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农家女。但这位继妻可不是省油的灯,她心高气傲,十分不安分,给医生戴了好几顶绿帽子,还大肆挥霍,败光了家产,负债累累,最后服毒自杀。这位农家女就是包法利夫人艾玛的原型,包法利先生夏尔映射的自然就是德拉玛。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福楼拜包法利夫人)(1)

“艾玛的悲剧和全书的美丽,就在于她的反抗意识。她有一个强烈的个性,天生骄傲,是一个纯粹的自私主义者,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把自己当成一个贵族妇人,期盼有奇遇,她相信将来总会是好的,她的一生只是一部谎言。”——李健吾

在福楼拜的精心描绘下,艾玛的形象异常丰满:长相漂亮,虽出身农家,但受过比较好的教育;她不甘于平淡的生活,一心渴望一位风度翩翩的富家公子乘着华贵的马车,把她接回城堡做女主人;最好每天穿金戴银,夜夜笙歌;期望爱情永葆激情,每一天都爱得惊天地泣鬼神。

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向往热烈爱情,却又自命不凡的美丽少女艾玛,嫁给了平庸、老实的夏尔,她无法控制自己不在平淡的婚姻生活中,发酵着自己内心深处对浪漫爱情的憧憬。

虚荣存在于每一副皮囊之下,不满隐藏于每一个灵魂之中。她的悲剧结尾在于她不懂人需要幻想和憧憬来聊以慰藉,却不能永远活在其中,依偎在梦的摇篮里。无论怎样的浪漫终须现实予以调和,短暂的激情也不可能是灵魂的唯一寄托。

王尔德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

艾玛期待逃离农场的繁忙,选择嫁给了夏尔,但又不满足平淡的生活,幻想得到爱情的滋养。在得到情人的疼爱和盼望已久的激情之后,又期望能够过上上流社会的奢靡生活。

人的欲望无穷无尽,无论怎么改变,人都始终生活在围城之中,变化的只是拼尽全力,用光运气从一座围城走入另一座围城罢了。

包法利夫人艾玛服毒后,受尽了毒药的折磨,临死前,听见一个瞎子唱歌,然后大叫一声“瞎子!”她发出了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后断了气。

这也许是整部小说的隐喻:爱神丘比特是瞎子,所以爱情是盲目的。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福楼拜包法利夫人)(2)

私认为,艾玛的不幸之处在于,她同很多女性一样,以为自己的爱情应当是与众不同的,她的灵魂伴侣也应当是一位超凡脱俗,无所不能的人。爱情对她来说,应该突如其来且光彩夺目,就像紫霞仙子所说的那样:“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 身披金甲圣衣, 脚踏七彩祥云来娶我!”

小说在语言上,福楼拜不愧为精雕细琢的典范,每一句话都像丈量过一样恰到好处,尤其是景物描写,十分优美动人。

在结构上,布局巧妙:故事一开始,包法利先生是个绝对主角,他的唯唯诺诺、老实平庸都塑造得十分精彩,但艾玛出现后,包法利先生就默默地退居二线,成为包法利夫人的影子,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配角。只看前面,会以为作者写着写着就换了主角。但到了结尾,包法利夫人死后,包法利先生从阴影中走出,以自己的死亡作为故事的终点。

我们能在包法利夫人身上感受到那种瞬间的激情和永恒的寂寞,对浪漫主义的憧憬和对现实主义的排斥,她在爱与被爱中感受着纠缠与刺激,在深情和平淡中接受着反复的冲击。

包法利夫人是这红尘俗世之中开出的一朵邪恶之花,她的死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复杂的多面性,也让我们明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面对深不见底的欲望时,又该如何与这个世界友善相处。

生命是鲜活的,我们都应该活在我们能接受的范围,每个人心中的包法利夫人就让她住着好了,也许她一辈子也不会出来,但愿每个人都能幸福快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不要轻易地尝试去打开去放纵他。否则,一旦打开之后,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在你的掌控之中。就如同人们的欲望,欲望可以使人为了追求美好而积极向上,但是欲望太过于强烈,也可以拉人进入罪恶的深渊。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福楼拜包法利夫人)(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