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程中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红色的基因代代传承?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色的基因代代传承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程中才
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016年4月,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视察时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牢记嘱托,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针对广大青少年群体,广泛开展红色基因传承进校园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为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发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信仰、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等精神品质和英雄气概的综合体,是革命事业永续发展的精神密码,集中体现在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因此,传承红色基因必须首先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发掘蕴含其中的红色基因。六安是一方红色沃土,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红色基因库。其中,金寨县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中华红色基因库工程全国15家试点单位之一。六安市着眼于将本地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整合社会力量,搭建红色文化智库,深入开展红色主题的资料整理和研究,摸清家底,盘活存量,编写乡土教材,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人物事件,让广大青少年随时随地感受红色基因的存在和影响,为广泛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丰厚的史料和学术支撑。实践表明,利用革命老区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具有可复制性。
讲好红色故事,激活基因密码。六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土地革命,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党带领人民在这里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英雄传奇,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六安市注重发挥红色文化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独特优势,通过巡回宣讲、体验式学习等多种形式,讲述一个个鲜活的革命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激活红色基因密码,使青少年受到心灵震撼和精神激励,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实践表明,革命精神是可以通过故事表达的,故事里的红色基因是可以被激活的,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说教方式和单一的展陈及游览方式,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采用喜闻乐见的讲故事方式,是青少年易于接受的知识灌输和情感培育方式。
弘扬红色文化,滋养精神家园。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道德风尚,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以红色文化滋养青少年的心灵世界,从娃娃抓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题中应有之义。六安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红色文化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在青少年中开展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写红色征文、演红色节目、行红色之旅等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推动革命传统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践表明,在校园里倡导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可以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必须用红色文化滋养心灵,用红色火炬照亮征程,不断闯关夺隘,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