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口水话说多了,就俗套了。既然有人私信那就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伤痕文学的字眼重现江湖。而且在这个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居然在网络上引起了一场广域的思想争论,甚至线路之争。

对此我想为这场争论鼓掌和喝彩。为什么?

一口气看完民国苦情戏催泪剧(人世间的伤痕情结与民国神剧的繁华)(1)

从孽债到红颜往事,从血色黄昏到蹉跎岁月,单纯看看这些作品的名字。有什么想说的吗?

从80年代到现在,以建国后三十年题材出现的影视剧,大家可以没事的时候搜一下。无论是刻意,还是无意地出现一些不好的画面,抹黑的色调。但是很长的一个时间里,在这些剧集播出的时候,大家很少听见迥异的意见,或者批评。文艺评论更是静悄悄。没有人对此挑刺,更没有人喝倒彩。

于是乎,这些将新中国第一代奉献者,劳动者的血汗和奋进,团结的积极向上的一面视而不见的文艺作品,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荧幕之上。而坐在屏幕前观赏的人民群众们,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人就真的相信,播出的就是真实的历史。

然而就是这种这里的观影静悄悄,在这个虎年的正月,被一部人世间给点燃了争论争议。

这说明,对于掌握舆论话语权的一些以反思,放大新中国苦难的媒体人无底线的消费那个时代。已经让太多的平头百姓愤怒:有完没完!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眯眯眼模特事件。实在是忍无可忍。

文艺作品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他的使命就是博取眼球。引人入胜的夸大虚构也是在所不惜的。那么人世间是否真的是一部抹黑作品,是一部心怀叵测的文艺吗?

我相信他不是,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感觉他是呢?

这就需要展开另外一幅画面里,请大家天黑请闭眼。

打开你们的宽泛思维,想想描写大清王朝的影视剧,想想那些描写民国盛世,繁华大上海,

西装笔挺,旗袍妩媚,洋房汽车的民国富庶的画面。然后再见缝插针地切入几幅描述新中国建设的画面。是不是一切明了。

远的不说,就聊一下近年来很火的伪装者,这部打着抗日救国题材的民国电视剧。你能看到一点的民国腐败腐朽,破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吗。

一口气看完民国苦情戏催泪剧(人世间的伤痕情结与民国神剧的繁华)(2)

答案是否的。看着这些五彩缤纷,涂脂抹粉,精装版民国电视剧成长起来的孩子们。那么对于民国粉的出现就不稀奇了。你在某度输入民国电视剧,多达584部之多。而关于新中国正能量的电视剧仅仅不到50部。对此我想说,也许是我搜索的方式不对吧。

共和国的建立,是千万先烈热血洒尽,牺牲万千得来的。如果任由历史虚无主义的猖獗是不应该的。

一口气看完民国苦情戏催泪剧(人世间的伤痕情结与民国神剧的繁华)(3)

媒体媒介丰富多彩的今天,文化输出变得快餐化。我们获取知识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影视剧。家国天下,国家国家!国与家是一样的。一个家族的从蹒跚学步到树大根深是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给子孙讲述家族史,在看到父辈走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弯路的时候,也应该看到他们的艰辛付出和不屈的信念。而不是虚构美化版的重复给子孙描绘曾经的敌人是多么的美好,是多么的雍容华贵。

你这种日复一日的不真实的操作对比和献媚,对听众对受众,甚至对后代子孙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父辈的创业史。意欲何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