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沙龙活动策划方案(海韵教育教研活动的策划原则)(1)

  一、发展性原则

  教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教研活动策划应围绕教师专业发展来进行。教研活动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发教师的智慧与潜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反思,自我创新。教研方式要最大限度地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创设发展的空间,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

  二、实效性原则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所以教研活动一定要讲求实效,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实效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效果是指教师教学技能得以提高,课堂教学得以改进等;隐性的效果则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理念、职业道德、教学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关键要注意三点:第一,教研活动的主题要有针对性。有效的活动必须有的放矢,准确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切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所研究的问题,应是教师日常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源于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试卷评析等具体教学实践及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对教育现象的思考等。第二,教研活动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教师群体的需求。不同年龄、不同基础、不同工作经历的教师对教研的需求是不同的,教研活动要有实效必须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有一点“市场”意识。第三,教研活动既要促进共识的达成,也要关注教学行为的跟进(持续改进)。

  三、全员性原则

  全员性原则要求策划教研活动时考虑到让教研组内的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贡献自己的智慧,都成为研究者、思考者、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与陪客。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让参与者真正融入其中。有了共同关注的“问题”,只是活动成功的第一步,还要将主题进行合理分解,以任务认领的方式让老师们选择任务,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活可干。任务驱动的方式让教师有了责任心,这样每一位老师才能真正动起来。教研活动的策划还应该在不同层次教师的参与点及参与方式的设计上下工夫,并为参与者提供及时交流的机会。此外,教研活动中平等、合作与分享的氛围也是影响参与效果的重要因素,要避免精英主义,把握好话语权的调控,以免损害部分参与者的积极性。

  四、形式服务目的原则

  教研活动的目的达成是第一位的,活动的形式要服务于目的。教研活动形式要紧紧围绕目的来设计策划,方式不是越新颖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关键要看形式对目标的达成有多大贡献,有助于目的达成的活动形式就是有效的形式。所以,教研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紧紧抓住目的才是关键,不要为形式而形式。比如针对教师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可以设计“问题研讨”活动;针对教学中普遍性的薄弱环节,可以设计“经验交流”,让优秀教师讲做法、谈体会,然后其他教师提出问题,与优秀教师一起互动交流;还可以通过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以课例展示的形式传播优秀教师的经验,引领教师共同提高;为了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提高备课、授课能力等,大力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等也非常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