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十岁就熟读老庄学说的郭虚己其实更像个文官。

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他十一岁就失去了父亲,从而在小学没毕业的年纪就成为了一家之主,既要奉养母亲,又要照顾妹妹。

于是,不到弱冠之年,他就出来做官,做了左司御率府兵曹,期满,获授邠州司功,充河西支度营田判官,拜监察御史里行,改充节度判官,正除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判官。

边疆不宁,吐蕃入侵瓜沙二州,从军队到百姓,人心惶惶,但郭虚己却挺身而出,以一介文官之身率军退敌,得到唐玄宗的嘉奖,提拔为侍御史。

开元十五年(727年),回纥人杀了唐朝大将军王君㚟,唐玄宗任命宰相萧嵩为河西节度使,判凉州。萧嵩推荐郭虚己做自己的判官。郭虚己因此被加官为宪部员外郎、检校凉州长史、河西行军司马,转本司郎中,又转为驾部郎中兼侍御史,充朔方节度行军司马。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郭虚己以朝议郎、守驾部员外郎、兼御史中丞、朔方节度行军司马被任为关内道采访处置使,加朝散大夫、守太子左庶子,数年后又迁工部侍郎,不久,充河南道黜置使,转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

颜真卿自书告身如何临习(父子都得颜真卿撰写墓志却无缘列传的方面大员郭虚己)(1)

天宝五载(746年),郭虚己被任为兼御史大夫,领剑南节度采访使、蜀郡大都督府长史、持节充剑南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本道并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简单说就是出任剑南节度使。中晚唐节度使泛滥,但天宝年间的节度使只有十个,不仅辖区大,而且含金量足,管下的州足有二三十个。

颜真卿自书告身如何临习(父子都得颜真卿撰写墓志却无缘列传的方面大员郭虚己)(2)

郭虚己施政宽大,改变了奸狡的民风。他没有杀人立威,但官吏便不再犯事了,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即使换了岗位,郭虚己仍然不害怕吐蕃,多次击退之。羌族豪强董哥罗屡怀反复之心,郭虚己上奏后将其诛杀,因而安定了地方,自己也得以特加银青光禄大夫、守工部尚书,还曾奉诏分祭五岳四渎,后又加上柱国。

郭虚己也注重提拔自己幕府的人才,他推荐的张中丞、鲜于仲通都当上了节度使——其中鲜于仲通就是郭虚己的继任剑南节度使。司马垂、刘璀、陆众、韩洽都入朝为官,还有十多人都成为了名士。鉴于当时节度使只有十个,小编认为这个当上了节度使的张中丞就是朔方节度使张齐丘。

天宝七载(748年),郭虚己攻破千碉城(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擒获吐蕃宰相。

同年,姚州都督李宓奉诏攻打南诏爨氏,行离间计招降南宁州大鬼主爨崇道,指使其杀刺史爨日进。南诏宰相郑回《南诏德化碑》称李宓诬陷南诏君主云南王阁罗凤,但郭虚己明察,上表还了阁罗凤的清白。郑回的文章是站在南诏立场写的,当然对李宓没好话,真实的情况大概是李宓说阁罗凤没有配合自己的军事行动,而郭虚己居中调停为阁罗凤打了圆场。

颜真卿自书告身如何临习(父子都得颜真卿撰写墓志却无缘列传的方面大员郭虚己)(3)

八载(749年),郭虚己攻破摩弥咄霸等八国四十余城,还设置了金川都护府以震慑敌人。

但是,因为深入敌境,他染上了冷瘴,班师回到蜀郡后就去世了。

玄宗赠他为太子太师,赙物千匹、米粟千石,由官府送葬东都洛阳,次年五月以礼葬于偃师县首阳原祖坟东。

颜真卿自书告身如何临习(父子都得颜真卿撰写墓志却无缘列传的方面大员郭虚己)(4)

除了小儿子郭枢年纪尚轻外,郭虚己的其他儿子们也都当了官,郭揆当了河南府参军,郭恕当了右金吾卫兵曹,郭弼当了太原府参军,郭彦当了左威卫骑曹。

作为长子的郭揆出生时,郭虚己已经三十六岁,在古代已经算姗姗来迟了。然而,就连这个老来的长子,也竟然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先郭虚己四个月去世了——郭虚己卒年五十九岁。郭揆获赠秘书丞。这对前后脚去世的父子俩的墓志都由大书法家颜真卿撰写,也都是颜真卿的早期书法作品,落款是“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颜真卿”。《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并序》也是保留最为完整的颜真卿楷书作品。而郭揆的墓志,叫《河南府参军赠秘书丞郭君神道碑铭》。二者皆收录于宋朝赵明诚《金石录》。​

颜真卿自书告身如何临习(父子都得颜真卿撰写墓志却无缘列传的方面大员郭虚己)(5)

两唐书都没有为郭虚己列传,只有这篇墓志详细地还原了他的生平。

由此也可见,颜真卿与郭家交情匪浅。此外,颜真卿还有致敬名将郭子仪的《郭氏家庙碑》,记载郭子仪的曾祖父叫郭昶,与郭虚己的高祖父为一人,也就是说,比郭虚己年轻七岁的郭子仪,其实是郭虚己的本家叔父。

可能有细心的读者注意到上文曾说到郭虚己有个妹妹。古人很少记录女人的故事,但确实记载了这个妹妹的下落——她做了唐玄宗的妃子,封号顺仪,由此也大约可见郭虚己对妹妹进行了怎样的照拂和栽培。然而,还没看到兄长飞黄腾达,红颜薄命的她便丢下年幼的皇子李泽,早早离世。

郭虚己去世不久,就是安史之乱。他的外甥李泽,纵使生在天家,也未能得到善终。由于唐玄宗早已将皇子们的名字由水字旁改成了王字旁,所以的他早已不叫李泽。他趁乱割据江陵,甚至迫使诗仙李白上了他的破船,最终兵败身死。

他就是永王李璘。

颜真卿自书告身如何临习(父子都得颜真卿撰写墓志却无缘列传的方面大员郭虚己)(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