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为什么否决雍正三条建议(年羹尧原本不必死)(1)

满清入关后,出现过两位影响力巨大的权臣,一位是鳌拜,另一位年羹尧。两人都因功勋卓著封一等功,位高权重,结果都因狂妄骄恣、罔作威福,或被下狱,或被赐予自裁。所不同的是,鳌拜之死没有太多的争议,

而年羹尧之死,却有一种不同的说法,认为年羹尧参与了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年羹尧为雍正上位立下大功,正是他在西北,牢牢掣肘了原被指定继位的皇十四子胤禵,使之无法起兵。这是雍正和年羹尧之间的秘密,雍正巩固帝位后,为防止秘密泄露,杀之而后快。

年羹尧为什么否决雍正三条建议(年羹尧原本不必死)(2)

有一点是肯定的,康熙晚年的年羹尧是西北最高行政长官,担任川陕总督、定西将军,在西北军民中有着极高威望。至于年羹尧是否参与“九子夺嫡”,目前没有明确的史料来证明。但是,雍正继位后,年羹尧的出任抚远大将军之职,威重不可一世。

年羹尧心里飘飘然了,他哪里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年羹尧被雍正抛弃有一个过程,雍正二年(1724年)是一个转折点。这年年羹尧入京面见雍正,路上竟然让陕西巡抚范时捷、直隶总督利瓦伊钧在路上跪着送迎他。

年羹尧为什么否决雍正三条建议(年羹尧原本不必死)(3)

到了北京城后,前来迎接的群臣们跪在广宁门外,你猜年羹尧做了啥?只见年羹尧时若不见,骑马而过。沿途看到王公,年羹尧也没下马,只能点了点头,把自己当成皇帝一样。

古代官员任免权是皇帝必须抓住的,雍正给了年羹尧官员任免权,西北地区官员升迁罢免,都是年羹尧一句话。年羹尧自己怎么做呢?看看西北军民对他的评价:“衣服俱用黄包袱……凡与属官之物,令向北叩头谢恩……令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驸阿宝下跪……私造大将军令箭……”“川陕大小各官第知有羹尧,不知有国法。”

年羹尧为什么否决雍正三条建议(年羹尧原本不必死)(4)

回京途中的一举一动,加上在西北的所作所为,让雍正逐渐认为年羹尧有尾大不掉之势。年羹尧从京城回任后,接到了雍正的谕旨,上面有这样一段话:“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

雍正的口吻有了很大的转变,与之前多为称赞不同,向年羹尧敲响了警钟。随着西北边陲逐渐稳定,八爷党逐渐失势,雍正皇权逐渐稳固,可年羹尧依旧我行我素。

年羹尧为什么否决雍正三条建议(年羹尧原本不必死)(5)

雍正三年十二月,雍正赐年羹尧狱中自裁。年羹尧死后,雍正还不忘为自己辩解一番,“年羹尧深负朕恩,擅作威福,开贿赂之门,因种种败露,不得己执法,以为人臣负恩罔上者诫。”

参考资料:《清史稿》、《雍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