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发生在周瑜围攻南郡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仁、曹洪、陈矫和周瑜。原文如下:

查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1)

曹洪曰:“目今失了彝陵,势已危急,何不拆丞相遗计观之,以解此危?”曹仁曰:“汝言正合吾意。”遂拆书观之,大喜,便传令教五更造饭;平明,大小军马,尽皆弃城;城上遍插旌旗,虚张声势,军分三门而出……曹洪出马搦战,瑜自至门旗下,使韩当出马,与曹洪交锋;战到三十余合,洪败走。曹仁自出接战,周泰纵马相迎;斗十余合,仁败走。阵势错乱。周瑜麾两翼军杀出,曹军大败。瑜自引军马追至南郡城下,曹军皆不入城,望西北面走。韩当、周泰引前部尽力追赶。

查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2)

瑜见城门大开,城上又无人,遂令众军抢城。数十骑当先而入。瑜在背后纵马加鞭,直入瓮城。陈矫在敌楼上,望见周瑜亲自入城来,暗暗喝采道:“丞相妙策如神!”一声梆子响,两边弓弩齐发,势如骤雨。争先入城的,都颠入陷坑内。周瑜急勒马回时,被一弩箭,正射中左助,翻身落马。牛金从城中杀出,来捉周瑜;徐盛、丁奉二人舍命救去。城中曹兵突出,吴兵自相践踏,落堑坑者无数。程普急收军时,曹仁、曹洪分兵两路杀回。吴兵大败。

查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赤壁之战结束后,周瑜又向曹仁把守的南郡发动进攻。甘宁攻占夷陵,曹仁率部增援,遭到周瑜大军的伏击,被迫退回南郡。眼看形势危急,曹仁和曹洪拆开曹操留下的密信,按照曹操的布置,一面在南郡城中设下伏兵,一面佯装弃城而去,企图引诱周瑜大军入城。周瑜判断失误,贸然进城,结果中箭受伤,吴军伤亡惨重。

查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战前曹仁在南郡所作出的部署,叫做“虚张声势”, 意为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唐代韩愈、《论淮西事宜状》中的“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查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5)

小说描述的这段曹仁与周瑜之间的较量,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不过,这场战斗准确地来说叫做江陵之战,因为南郡并未是一座城,而是荆州的一个郡。江陵则是南郡的郡治,也是荆州的战略要地。据《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赤壁之战结束后,孙刘联军与曹仁在江陵一带展开了为期一年多的战事,最终以曹仁的撤退而结束。

查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6)

不过,在这场战斗中,曹仁也有着惊人的表现。据《三国志·曹仁传》载:“(曹仁)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余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曹仁也因此被城中众将惊呼为“天人”。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周瑜中箭受伤,也是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周瑜传》载:“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瑜亲跨马㧰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查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虚张声势)(7)

众所周知,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周瑜亲自指挥的,由此可以看出周瑜的智慧及谋略。面对曹操,周瑜都能毫发无损,为何在小小的江陵城下却会身负重伤呢?这不能不夸夸曹仁的能力。面对孙刘联盟的凶猛攻势,曹仁以一己之力顽强防御,并能坚守坚守将领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对孙刘联盟造成一定伤亡,为赤壁惨败后的曹操集团带来了难得的喘息之机,可谓居功至伟,堪称曹军头号名将。以周瑜这样智勇双全的名将,也难免对战局的进展非常着急,甚至不惜亲自来到两军阵前指挥作战,也可见当时战况之激烈。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