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有人的地方自然也有意识形态上的区别,以及因为三观等不同原因造成的立场差异。

如何成为一个诡辩的人(如何当一个阴阳怪气)(1)

水平低一点的,遇到跟自己观念不和的人往往只会用三字经、F***等简单粗暴的词汇来反击,最多加上些问候对方祖宗的话语,显得就非常没有素质。

那么,如何当一个“阴阳怪气”的人,与此同时还能占据道德制高点,让试图反驳自己的人哑口无言呢?

借鉴了目前社会上某些成功代表(不敢点名),简单跟大家说说我的看法吧。


【运用很多人熟知的梗,却装作“自己并不知情”】

社会上存在潜规则,属于那种很多人心里清楚,但是并不会摆在明面上的规则。

实际上也有不少梗存在着同样的效果,它们在相当范围的群体当中都有影响力,但毕竟没有被社会主流所公认,于是乎就给了“阴阳怪气者”足够的空间。

举个例子,“隔壁老王”这个词有着怎样的内涵,相信在座各位应该非常熟悉。

如何成为一个诡辩的人(如何当一个阴阳怪气)(2)

它最早的来源貌似是《大头儿子》恶搞图,用看似科学的方式解释为啥身为父子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存在着如此明显的身体差异——看看隔壁那位“王叔叔”,你就懂了。

因此,现在我们提及“隔壁老王”甚至于“老王”时,立马就会产生一种当事人被戴了绿帽子(说起来绿帽子本身也是一种隐喻)的感觉。

所以如果有人想要骂娘时,就可以说一句:希望你未来隔壁的邻居姓王。

言下之意,你未来的老婆迟早要跟邻居出轨。其内涵相当恶毒。

但如果对方用恶狠狠的态度喷他时,这个人却可以装作无知的模样回答:我只是随便说个姓氏而已,你那么激动干啥?

顿时就能让对方如同吃了口苍蝇,恶心得要命却又不知如何反驳。


【在某个特定时机做出某种行为,然后将其解释为“巧合”】

对于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我们通常还是很了解什么场合该做什么事儿。

但对于某些擅长阴阳怪气的人来说,他就非常懂得如何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在某些特定时期做出会让相当一部分人产生反感的行为,并且将其解释为“巧合”。

如何成为一个诡辩的人(如何当一个阴阳怪气)(3)

在目前国内环境下,参加婚礼通常没有对于服装进行特别要求对吧?但大多数人都会倾向于选择比较正式或者喜庆的搭配,从而更好地跟现场气氛融合。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穿着印有新郎跟前女友亲密合影的服装,亦或者丧服来到现场呢?

看上去就是纯粹来砸场子,动机本身也未必纯粹,但这个人还可以一脸无辜地表示:我走得太匆忙了,所以就随便拿了件衣服,“凑巧”是这件而已。

再比如,现场主持人请某位嘉宾唱首歌助兴,说“随便来一首都行”。这时候正常做法自然是唱点欢乐向的歌曲,再不济来首儿歌也成。

然后这位嘉宾唱的是形容情侣分手的悲伤情歌,然后解释说“我‘凑巧’只想到这首歌”。

这就让人很难当场翻脸,但心里绝对不会舒服,甚至可能一辈子都耿耿于怀。

类似玩法在网络上特别受到“文化人”青睐,毕竟一切都可以用“巧合”来解释。


【以看似公允的方式“拉偏架”】

这种形式可能不仅仅局限于吵架,像是西方媒体就特别擅长。

前几天我在分析一部好莱坞抗疫纪录片时,就提到里面是如何用几个简单镜头就塑造出中国“抗疫无能,跑毒给力”形象的。

运用在现实场景中,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

我们需要点评某个人,正常角度应该是着重于这个人的主要成就,比如他做过哪些好事啦,在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成就啦,等等。

可如果想要“阴阳怪气”的话,就可以用拉偏架的方式去描述,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

一个论成绩算得上是伟人的人物,他可能改变了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面貌,平时的小爱好是抽烟喝酒。

那么,“阴阳怪气”形容方式就是:这个人浑身难闻的烟味,令人看到就皱眉,动不动喝酒的习惯也让身边的医生伤透了脑筋。

这是不是事实?是。但描述形式是否让人反感?也是。

如何成为一个诡辩的人(如何当一个阴阳怪气)(4)

就好像一场从结果而言获得胜利的战争,偏偏要强调里面胜利方的一些小毛病,给观众产生“这帮人是靠什么赢得战争”的困惑。

反之,有些明明大节有亏、罪恶滔天的人物,可能仅仅因为喜欢小动物,就立刻被描述成圣人再世、慈悲为怀……

如果有人指责描述者“拉偏架”,他还可以一本正经地回应说: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有不同,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罢了。

瞧,又是无可反驳。


【用伟光正的口号给自己保驾护航OR提前给对方准备好各种“帽子”】

估计大家看到这个标题时,脑海中已经想到一批“文化人”了吧?

其实,这也是阴阳怪气的高端玩法,从辩论的最开始就让自己处在不败之地,这样无论别人再怎么指责,都可以高高在上地反击回去。

典型的套路就是什么“言论自由”,听上去就跟免死金牌似的,很多充满个人主观意愿的话语张口就来,即便引发网友们的愤怒也照样云淡风轻。

毕竟谁要是反对自己,谁就是反对“言论自由”。

此外呢,当然就是提前给对方准备好各种帽子了。只要有人反驳自己,立刻用适当的帽子扣过去,从而让对方陷入到首先得解释“我不是,我没有,别乱说”的窘境中。

如果能打造出一副自己惨遭“网暴”的形象,偶尔嘤嘤嘤几声,那就更加完美了。


当然,“公道自在人心”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即便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我们无法有效地对阴阳怪气者进行反驳,但至少也能更好地认清这个人的本质,未来采取回避或者敬而远之的态度。

如果这些人自诩是“文化人”,没事儿还拍拍影视剧的话,理性选择或许就是不去观看,因为你永远无法想象它们会在哪个旮旯里恶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