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1)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105站:方山寨

禹州此处赞:方姓发源地,开国将军像,神灵朱太尉!‖老家许昌

文·图‖梁耀国

老乡指路说,下了这个坡,往西拐走不多远,过了潘家河桥,有条小水泥路,直通山顶的方山寨。

下图:方山寨山脚下的牌坊。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2)

今年雨水少得可怜,路过潘家河桥时,见桥下河谷里密生杂草,只有小股水静默东流。不时有鸟雀展翅飞临,停于水边卵石之上,埋头畅饮解渴。成双结对的白蝴蝶,如梁山伯,如祝英台,时分时聚,时快时慢,翩然于草棵间舞蹈。

下图:潘家河河滩。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3)

过了桥,一边是刚收割过的麦地,一边是规划整齐的农舍。一只鸡在乱草中觅食,一只狗在门楼下假寐,鸡鸣狗吠之场景不再。(想看看上一站老梁逛了哪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抓紧时间看,许昌这座桥,恐怕一辈子都难得一见)

山脚下的树荫处,坐了三位纳凉的老乡。我收住脚步,问其中一位老先生,方山古村落是指哪一块。他起身指给我说,河北往东一点就是,解家大院正在翻修,下次来肯定能修好。虽然仅隔了一条小河沟,我们南垌村却不归方山大队管,而属于西边的申垌大队。

闲谈得知,老先生叫曹进三,是南垌村的保洁员。他说他们村最近一二十年才从东面的山沟里搬出来,至今老窑洞、两道老寨门都还在,那里才是真正的古村落。一听有这等好事,马上勾起我极大的兴致,说能否带我去看看。老先生连根烟都没吸上,爽快地答应了我的央求,拧身带我前往。

从说话的地方到头道寨门,相距顶多二百米,滑滑眼就到了。

残存的寨门一丈多高,由红石砌就,半圆形穹顶,由石灰膏勾缝,虽历经数百年岁月侵蚀,仍坚固如初。寨门两边近一米厚,用红石头摆起来的寨墙,不知是人为破坏,还是自然力量所致,已坍塌出好几个豁口。

下图:曹进三老先生在南垌寨门前。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4)

曹老先生前面带路,我紧随其后,顺着门洞下尺许宽的小路,步入这个被遗弃的幽寂荒凉的村落遗址。丢弃路边的半盘石磨,因长期使用磨损严重的大石臼,门墩,以及破了边沿的水缸,如此多的生活工具用具,散布在寨子里的角角落落,印证着它曾经的繁华和热闹。

下图:南垌废弃的老民居。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5)

东边土质的崖壁下,并排掏有三孔窑洞,红石矮墙,木格窗棂,上了锁的对开木门,窑洞门脸的式样简单却传统。我对老先生说,住在冬暖夏凉的窑洞里,外面是遮天蔽日的大树,环境多好,干么要搬走?

他苦涩地笑了笑,说你没住过你不知道,窑洞是接地气,可里面不通风,潮湿得很,人容易得风湿病、关节炎。现在兴住平房,干净、卫生,所以你学我我学他,陆陆续续都搬出去了。就剩一位姓王的光条汉,五十来岁,身体还能干动,又不想吃五保,这才留了下来。只不过他常年在外地打工,平时也很少回来住。

下图:南垌村废弃的窑洞。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6)

说话间,我们来到第二道寨门前。这道寨门建在垭口处,门小墙短。更重要的是,为确保寨门坚固,寨门外两侧各砌一堵堵墙,以防雨季洪水顺着山沟下来时将寨门、寨墙冲毁。可见,先人们还是很有远见的。

下图:南垌村第二道寨门。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7)

我被领到那位王姓守寨人的住处,看他的居住条件蛮不错的。两间红石南屋,三间仿窑洞式样的青砖堂屋,中间是个细长的院子。美中不足的是,屋子缺门少窗,院子杂木丛生,给人一副破败感。如果下功夫收拾收拾,开个民宿之类,隔三差五吸引城里人来小住几日,再学做几个拿手的农家菜用于招待,总比一个人在外四处漂泊强。

下去时,几次看到路边有样儿草,茎叶碧绿,模样俊俏,心想若是起回去种在花盆里摆于案头,应该悦人眼。于是我问老先生草的名字,他说它叫南星,剧毒,掐片叶子放嘴里嚼嚼,舌头马上肿得说不出话。误食多了,会出人命。一听这话,我还是不起吧,以免生是非。

下图:中药南星茎叶。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8)

我上网查了查,尽管南星毒性大,却是治疗顽痰咳嗽、口歪眼斜、半身不遂等顽疾的良药。另外,外敷可治痈肿,蛇虫咬伤等病症。盛产于禹州的南星和白芷、白附、西丹四味中药材,已经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禹州地理标志性产品,可见此药之珍贵。

回去的路上,老先生说方山老早以前叫方雷国,是黄帝时方雷氏的封地,故这里又是海内外方姓的发源地。

下图:古方雷氏封邑纪念碑。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9)

山上的牌坊、亭子,以及半山腰的溯源山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方氏后人捐建的。我问山上的方山寨是谁出资修建的,他想了想,说有程家、王家、彭家,过去都是方圆圈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为防匪患袭扰,保全财产,共同出资在山上建了这处寨子。

转回到我们先前碰面的地方,老先生继续扫他的地,我继续爬我的山。

进山看到的第一个景点,是四柱三跨楼阁式牌坊,红柱金瓦,额头挂“方山寨”匾。主柱上的对联是:

精诚团结敦亲睦族发扬祖德

饮水思源爱国爱乡振兴中华

背面匾额是:溯源光辉。方润华,二千年题。

下图:方山寨寨门。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10)

楹联匾额方面,我是山里的乌鸦——白脖,但凭直觉还是认为“二千年题”这样的落款不规范,月、日,甚至是时辰,都应该准确无误才是。

越往上山路越陡。绕过一个急弯,见崖坡上砌了三窟窑洞式庙殿,从左至右分别是药王洞、佛爷洞、黑龙洞。

下图:用红石砌就的庙宇。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11)

里面敬的都是哪路神仙我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倒是洞口石墙上憋长出的六七棵柏树,粗的有碗口粗,细的有口杯粗。众所周知,柏树长得非常慢,尤其长在贫瘠缺水的墙缝中,想必更慢了。像口杯那么粗的柏树,树龄起码在三四十年以上。最粗那棵,树龄应该百年靠上。

我怪诞的举止,引起在亭子下纳凉的一老汉的注意。他疾步来到跟前,问我是哪儿的?来这儿干啥?

我说我是许昌的,想上去看方山寨。既然他问得简练,我答得必须简练才是。

许昌有今天,都是我们老曹家的功劳。老汉见面熟,也很健谈,没头没脑张嘴来了这么一句,让我听得一头茫然。

我没听出啥意思。我如实说。

老汉没有正面回答我,侃侃说道:我叫曹进保,和一千多年前的曹操是一家。曹操可是我们老曹家的大英雄,袁绍、吕布都是他手下的败将。可惜他是个旱鸭子,怕水,不然的话,躲在长江另侧的刘备、孙权早被他灭了。没有曹操就没有你们魏都区。

听到这儿,我才听出所以然,连称是是是。

下图:曹进保老汉。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12)

我问老汉他和山下的曹进三啥关系,他说那是他堂弟。随之,他给我讲了一件差点惊掉我下巴的事,他说他的名字是皮定均将军给他起的。

我很好奇,让他讲讲事情的经过。老汉说他的舅舅当时是皮定均的贴身警卫员,听说禹州有满月挪骚窝,回姥娘家吃喜面的习俗,就厮跟着也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喝到兴头上的皮将军应家人要求,略一思忖,就给他起名曹进保。

开始我还信以为真,不过越听越觉得他有大喷的嫌疑。再后来,他一会儿说他和这个首长合过影,而且每次都是他站中间,首长站两边,一会儿说他曾是那个首长的座上宾,酒桌上首长亲自给他倒酒点烟。听他越说越离谱,我越发不信了,决计赶紧离开,就以方山寨上有朋友等我为借口,才得以脱身。

听到摩托车声和尖利刺耳的刹车声从上而下,由远及近,我连忙贴崖壁而立。眨眼间,两辆摩托车一前一后飞驰而下。车过处,满是轮胎的焦糊味。如此兜风确实刺激,可一旦出事故,必会车毁人亡,给几个家庭带来无尽的悲伤。

几经跋涉努力,我终于登上位于山巅的方山寨。

抗日碧血壮山河

破虏丹心昭日月

方山寨正门口的这副对联,一下子把我拉回到血雨腥风的抗日年代。我怀着敬仰之心,细细打量眼前的这座古寨。寨子的正门开在寨院的东南角,偏门则开在北面。正门门洞进深约三丈,左侧辟有耳室,叫警卫室也行,叫门卫室也中。紧挨警卫室是马圈、马厩。寨子四角各建一方形垛子,往上一站,外面四周情况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下图:从方山寨俯瞰方山镇。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13)

对着大门,是一组《方山抗日英豪群雕》铜像,内容展现了方山人民英勇抗战,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抗战到底”,刷在墙壁上的这句口号,时隔74年,仍在告诫我们勿忘国耻,勿忘苦难。

下图:方山抗日英豪群雕。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14)

主窑洞前,立着皮定均、张才千两位开国将军的铜像,底座上分别写有他们的生平简介。

皮定均(1914——1976),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1928年参加共青团,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军事家。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军长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下图:皮定均将军铜像。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15)

张才千(1911.9——1994.12),湖北省麻城市张家冲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原突围、两渡长江、高山铺战斗和鄂西剿匪等,参与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决策和组织指挥。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下图:张才千将军铜像。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16)

皮将军铜像手握望远镜,威风凛然;张将军铜像双手叉腰,英武挺拔。

侵华历史鉴千秋

抗日英雄传四海

一梦得圆知党恩

八季抗战雪国耻

豪情烈士洒忠魂

壮志男儿抛热血

一代英风涕鬼神

八年浴血擎天地

千秋浩气日贯虹

十里方山峰喋血

窑洞前一副副内容直白,像是口号式的对联,读过之后,令人血脉贲张,恨不得回到那个峥嵘岁月,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与禽兽不如的日寇拼死一战。

下图:豫西抗日英雄广场。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17)

1944年4月,日寇集中五万余兵力进攻河南,汤恩伯、胡宗南、蒋鼎文的40万国民党部队不战而退,短短一个月时间,郑州、洛阳等38个县接连沦陷。为了解救遭受苦难的河南同胞,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于同年5月11日、6月30日,相继发出了《关于向河南发展方针的指示》和《关于向河南发展问题给北方局的指示》,决定从太行军区抽调精干部队,挺进豫西,组织豫西抗日游击支队,由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委。

为进一步加强河南抗战力量,194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又决定成立河南军区,任命王树声为司令,戴季英为政委。临行前,毛泽东、朱德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召开动员会,并下达作战任务。

1945年5月,河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得到情报,日军总指挥部设在方山寨,遂组织50多人的小分队向那里开进。抵达方山寨寨南时,意外捕获伪军哨兵,从其口中了解到寨内日伪军的部署情况,以及口令等信息,以此顺利打入戒备森严的方山寨,当场击毙日伪军数十人。次日,日伪军200多人增援方山寨。

当天夜里,四分区的战士化装成伪军,一路攻寨,一路突袭,一举歼灭敌人80多人,迫使日伪军逃离方山寨,从而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保卫了禹西抗日根据地。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18)

参观完抗日纪念馆,继续往寨子深处走,我意外发现寨里的西北角还藏有一座古墓。

据墓前的《朱太尉传》载:太尉姓朱名猛,方山人士。据朱太尉墓前清道光年间立碑记载,朱太尉的真名生卒,何时赠封无据可详查,太尉之职自汉、唐、宋即有其职。 相传,前朝边关贼兵入侵,朱猛被征助战塞外,大破贼兵。收复边关有功,被朝廷适封赠为太尉,因他姓朱,方山一带人称朱太尉。他为民除害,享有崇高的威望,世人敬仰。生前遗言:死后埋入方山寨内。据传,朱太尉死后,乡民们遵照其遗言,抬棺至洪庙。夜深,歇息用餐,餐后棺不见,众民诧异,后发现寨内墓已埋好,占地好几亩大,四周栽有松柏。现有松柏百十棵,老松柏两棵,从此方山一带乡民将朱太尉视为神灵供奉。

《朱太尉传》印在一块广告布上,看行文也是最近几年写的。当然,墓冢在,老柏树在,足以说明确有其人其事,也不排除里面有演义成分。

下图:方山寨里的朱太尉墓。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19)

紧邻朱太尉墓,有通新立的碑,为大韩民国温阳方氏中央宗亲会访问团给大唐翰林学士、奉旨赴新罗文化使者方智先生捐立的纪念碑。纪念碑旁边,还建有“方氏溯源亭”。

这来自韩国方氏宗亲会捐建的一碑一亭,从侧面印证了方姓始于方山的说法。

下图:方山寨里的方氏溯源亭。

禹州一个风景区(来禹州此地一定要看)(20)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