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真实情况(刘姥姥一个农妇)(1)

目前关于刘姥姥的形象解读,已经陷入了绝对脸谱化的地步,读者往往将贫穷农妇、忠实厚道这些正面标签,紧紧贴在刘姥姥的脑袋上,以至于不能客观评判人物形象本身。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真实情况(刘姥姥一个农妇)(2)

大观园内观鱼下棋

王昆仑所著《红楼梦人物论》一书,秉承理性分析的态度,只看人物行为,故而对刘姥姥去荣国府打秋风的行为给予了客观评判,书中有记:

按照性格,刘姥姥也许是出身于城市居民,她曾先有那都市生活见闻和磨炼。小市民固然常是身居下层的,但也常会具备庸俗、投机、狡猾、向上爬的品质,否则怎么有胆量到那“天堂”式的贾府去探险?她所谓到城里去“闯运气”、“丢老脸”,总是多少有些估计的。——《红楼梦人物论》

王昆仑先生对刘姥姥的道德评价,固然有些不恰当,比如用了庸俗、投机、狡猾此类偏近贬义的词语,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刘姥姥的行为模式确实不符合正常“农妇”的标准。

单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为例,这就不是一般人敢干的事。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真实情况(刘姥姥一个农妇)(3)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按照《红楼梦》第六回的记载,真正和金陵王家联宗的不是刘姥姥,而是女婿王狗儿家,即便前去荣国府,向王夫人打抽丰借钱,也应该是王狗儿前去才是,可最终却是刘姥姥亲自前去,为何会出现这个现象?

细究红楼文本,王狗儿、刘氏夫妇都对借钱这件事没有多少期许,比如刘氏认为:只你我这样个嘴脸,怎样好到他门上去的。先不先,他们那些门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信。没的去打嘴现世。(第六回)

包括王狗儿,他也认为这件事希望不大,而且万一要钱不成,反而被人家轰出去,那就太没面子了,所以夫妻俩都不太想去。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真实情况(刘姥姥一个农妇)(4)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立足写实角度,王狗儿夫妇的想法才是大多数正常人的想法,荣国府乃是赫赫国公府,哪是一般人能攀扯的?就好比,一个乞丐凭着拐了十八个弯的亲戚关系,大言不惭上首富家里借钱,恐怕连门都进不去就被门卫轰出来了。

如果刘姥姥当真如众多读者理解的那般,是个纯憨厚老实、羞手羞脚的老太太,断然是不敢前往荣国府的。

可刘姥姥凭借丰富的世俗阅历,并没有被女儿、女婿的话给劝退,她最终打定主意: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候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第六回)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真实情况(刘姥姥一个农妇)(5)

刘姥姥畅游大观园

也就是说,刘姥姥的性格是具备复杂性的,她绝不是脸谱化的农妇形象,单看前《红楼梦》前八十回文本,她先后两次前往荣国府,第一次要得二十两银子,第二次得了上百两银子,这些结果都不是一句“运气好”就能概括的,她性格中的世俗、精明成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刘姥姥的阅历,深究《红楼梦》文本细节,刘姥姥是有“风云经历”的,跟荣国府比起来,她自然是个乡下人,可在乡下人中,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真实情况(刘姥姥一个农妇)(6)

沁芳闸口泉水奔流

诸君请看红楼第四十一回,彼时刘姥姥做客大观园,也引出了“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的妙文,宴饮期间,刘姥姥担心杯子贵重,便开玩笑让下人给她个木头杯子,这样掉到地上也无碍,岂料王熙凤当了真,要让她喝一套杯具的酒,刘姥姥对此有一番心理活动:

刘姥姥听了心下敁敠道:“我方才不过是趣话取笑儿,谁知他果真竟有。我时常在村庄乡绅大家也赴过席,金杯、银杯倒都也见过,从来没见有木头杯之说。哦,是了,想必是小孩子们使的木碗儿,不过诓我多喝两碗。别管他,横竖这酒蜜水儿似的,多喝点子也无妨。”想毕,便说:“取来再商量。”——第四十一回

刘姥姥面对王熙凤的劝酒,她转而回想以往赴宴经历,明确说出她在乡下经常去乡绅大家去赴宴,在宴席上也看见过金杯、银杯。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真实情况(刘姥姥一个农妇)(7)

怡红院遇劫母蝗虫

在“穷在闹市无人问,富贵深山有远亲”的世俗社会,刘姥姥能混迹于村庄乡绅之家,宴席之间亦有她的一席之地,足可见刘姥姥并非是寻常农妇,她是农妇中见过世面,有过阅历,并且具有一定地位的农村老太太。

恐怕也正是因此,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能凭一己之力,插科打诨,将贾母、王夫人以及贾家众小姐逗得前仰后合,这跟她之前的生活环境是有关系的。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真实情况(刘姥姥一个农妇)(8)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当然,这些种种都不影响刘姥姥身上的人性光辉,她跟《金瓶梅词话》中做药婆、拉皮条的王婆、薛姑子之辈截然不同。

身处世俗之中,刘姥姥身上必然会沾染市侩气息,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难得的是,刘姥姥能保持初心,如果二进荣国府,给贾家送瓜菜,是她礼尚往来的人情考量,那最终对贾巧的仗义相助,便是她是忠是奸的终极注脚。

文/马嘉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庚辰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全绘本彩图。

,